《大战场———历代经典战役全解读》
第7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万人面对面厮杀,兵戈铁矛戳心脏削头颅砍肢体,广袤空地是人吃人的屠宰场。血如注,泪如雨,眼见朝夕相处的同伴不断横尸疆场,眼更红心更狠。正面看去,左右两方皆是层层叠叠手持杀人武器的兵士,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冲锋,兵戈撞击闪出冰到骨头里的寒冷铿锵声,惨叫嘶喊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兵士血红眼球让阳光都感到黯淡,没有退让没有余地,只有弱肉强食,总有一方支撑不住彻底倒下。

  越军主力是精兵悍将,吴军兵士则大多是病弱,他们渐渐被越军包围、蚕食。不为因为你弱,对方就手下留情。未到天黑,吴军几乎被杀光,越军根本不容其苟延残喘,继续发动进攻,吴军终于再无还击抵抗之力。
  姑苏战役,实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役。吴国大军精锐远在黄池,城中留下的老弱病残,并未得以养老疗伤吃社保,他们提前成为吴王夫差的殉葬品,且死无全尸。离开姑苏城,今生今世就再无缘与亲人相聚。
  荣耀的日子:吴越鏖战(4)
  姑苏战役,实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役。吴国大军精锐远在黄池,城中留下的老弱病残,并未得以养老疗伤吃社保,他们提前成为吴王夫差的殉葬品,且死无全尸。离开姑苏城,今生今世就再无缘与亲人相聚。
  这一战,吴国太子友、王孙弥庸均被越军俘虏。
  6月23日,勾践所率的大军主力乘胜进入姑苏城。范蠡、后庸所率的越军,在尽收吴国许多城邑的军械粮秣后,也由邗沟抵达姑苏。

  两军会合,一刻也没闲着,他们在姑苏城抢修攻势,等待夫差率大军返回,再决死一战。
  消息传到黄池。这会儿,夫差正与晋文公争当霸主。听说越军袭破姑苏城,太子友被俘,心中焦灼,面上冷静,唯恐影响军心和争霸。那些报信人也是倒霉催的,来一个被夫差杀一个,一连杀了七个,以封锁消息。可封锁不解决任何问题,夫差忍不住了,变得穷凶极恶,采用强硬手段,命吴军压至晋营前列阵,逼迫晋文公让步。让自己歃血主盟,勉强当上霸主。

  国都姑苏丢了,争来个霸主荣誉证书,夫差玩了一把黑色幽默。
  回师姑苏途中,吴军许多将士得知姑苏已沦陷,全无斗志。反击越军有把握吗?夫差没有,将士更没有。思来想去,夫差派伯嚭向越国求和。
  范蠡认为,吴国大军的精锐犹存,实力还在,一口吃掉他们并不现实。于是建议勾践答应求和。再寻更佳时机灭吴。
  公元前484年冬,越、吴谈和。勾践班师回国。
  这次回国,勾践是荣耀的。虽是冬天,越国人心中却暖意荡漾,姑苏战役的胜利,俨然给越国国民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吴国再不强大,再不是压在他们心头的巍峨大山,他们种田织布造娃没有白忙。从吴国缴获的物质够他们辛苦几年的。往年秋天丰收,今年冬季也丰收。国力怎能不强。

  有阳就有阴,越国人欢心,吴国人沮丧。姑苏战役的阴影笼罩心头挥之不去,人心浮动,经济萎靡,国力一天比一天衰败。
  夫差效仿勾践当年的做法,表面安抚国民,暗地密谋备战。然而,老天不给面子,到了第6年,大旱。吴国是“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无语》。囷就是圆形粮仓。市场仓库都没有粮食,吴军还能打仗吗?
  实际上,老天很公平。这一年吴国同样遭遇大旱。文种向勾践倡议,应趁此机会灭掉吴国。如今这个状况,越国的仓廪都日渐空虚,何况是吴国。此时决战,不给吴国一丝喘息,留一点余地。
  这不像6年前的姑苏战役,仅达到伐吴、缴获物质,削弱其国力的目的。此番不出兵则以,出兵就要坚决、彻底灭掉吴国。
  因此,战前准备、整肃军纪尤其重要。

  公元前478年3月勾践起兵。第一日行军,即斩不服从命令者;第二日行军,斩畏缩不前者;第三日行军,斩淫逸不可禁止者。大军行至御儿(今浙江省吴江县南)勾践又下令: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归侍父母;有兄弟四、五人皆从军者,遣其欲归者一人;有眩瞀之疾者,遣归;筋力不足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令者,遣归。
  意思是:家有六十岁以上的父母,又无兄弟者,可回家侍奉老人;一户四、五个兄弟同时出征,可按其心愿,回去一个;精神恍惚视力虚弱患病的人,也可回家休养;体力、意志不足以完成战斗,不能服从命令者,也可打道回府。
  勾践这叫人性化带兵,把兵士当兄弟,拿国民当亲人。使全军士气高涨,君主如此厚待,他们愿誓死追随。
  越国5万雄狮开进吴国境地。吴王夫差亲率6万大军赶往笠泽江,即今江苏省吴江县南。双方夹江列阵对峙。
  这一仗怎么打?硬拼,吴军多出1万人。若将吴军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当然尤为理想。但,如何分割?横不能请求吴王,你把大军分为两部分吧,我们好打你。

  要不然就偷袭?可以。但得“声东击西”,这是三十六计中第6计,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抓住敌人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于是,等到夜里,勾践派出两支各约1万人部队,分别从溯江和顺江鸣鼓渡江。战鼓擂得震天响,配以喊杀声音,吴王夫差的第一反应是越军来偷袭了,他们分兵夹击吴军。既然敌人分兵来攻,咱就分兵抵抗。哪知道,溯江和顺江的部队,并非越军主力,只是佯动。
  吴军分兵移动,勾践命主力部队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对吴军中央薄弱部位发起猛攻。夫差措手不及,他全然没料到越军会这样打——利用暗夜,两翼佯攻,诱敌分兵,乘虚实施中央突破,这就是典型的江河作战策略。
  吴军中央部队因此陷入混乱,难以招架越军主力军的疯狂攻击,只等两翼部队回救。
  两翼部队回救,越军先行渡江的两支部队又步步追击。如此一来,吴军腹背受敌,此时越军并非佯攻,而是货真价实地夹击。吴军全线崩溃,主力遭受重创。只得往姑苏城方向退逃。

  越军自然不会就此打住,三拨部队合兵一处,乘胜猛追,追至没溪(今江苏吴县附近,吴军又遭重创。吴军且战且退,越军又追至姑苏城郊,再度痛击吴军。吴军主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这是吴国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为惨重的打击。残兵败将只得退入姑苏城据守。
  笠泽江战役、没溪追击战、姑苏城郊歼灭战,越国三战全胜。吴国大势已去,只能守城。越军则采取围困消耗的战略。重兵合围,也不攻打,意在消耗吴国,拖垮吴国,犹如凌迟,一刀一刀剐。
  超长久的围困,吴国既无外援,也无救兵,粮食一点点耗光。还有什么东西可吃?牲畜、家禽、树根、草皮、布匹,凡能充饥之物统统囫囵下肚。百姓还得为守军提供食物,即便如此,也终有枯竭的一天。
  饿,像胃里呲出一张嘴,拼命往外咬。饿,使人双眼发绿,露出野兽本性。每天都有人被饿死,每天都有人易子相食,每天都能看见浮肿的死尸。姑苏城筋骨断裂,内脏能量随时间推移而流失。国民精神崩溃,绝望情绪病毒般蔓延笼罩整座苏洲城。
  这已然是一座死城!
  可是,夫差不投降。他宁可搭上全城无辜百姓的性命也不投降。他的身影在姑苏城上幽灵般矗立,这一回,他是真的要疯了。
  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吴国其他土地尽归越国所有。第三年,姑苏守军终于力竭粮绝。凭借仅存的战斗力,也可以说是求生本能,吴军在一天夜里突围,死伤过半,一路西逃,上了姑苏山(今江苏省吴县西30里)。却又很快被越军包抄合围。再一次围困,吴军没有力量可以消耗了。夫差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光着身子跪行以卑辞厚礼向勾践求和。

  勾践于心不忍。准备答应求和。范蠡坚决阻止,他反问勾践三句话:谁使我们早晨起来就顾不得吃饭,不是吴国吗?与我们争夺三江五湖的,不也是吴国吗?我们为报仇雪恨,苦苦准备了20年,现在就要放弃即将得到的胜利,怎么可以呢?
  勾践这才没答应求和。但不愿自己出面表示拒绝。让范蠡去答复吴国使者公孙雄。
  范蠡对公孙雄说:“以前,上天降祸与越,让越受制于吴,而吴不接受。今日又以吴赐越,我们大王可不敢不听从天命!”
  话说到这份儿上,公孙雄无言以对,痛哭流涕归去。
  之后,勾践命夫差迁居甬东,提出派男女各300人侍奉夫差,一直到死。夫差认为这是勾践对自己的羞辱。辞谢道:“你既然已经摧毁了我的社稷,毁灭了我的宗庙,我还是死了吧。我年纪大了,不能侍奉君王了。”
  于是,范蠡派3000兵卒进入姑苏山。夫差不得已在姑苏山上吊自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