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场———历代经典战役全解读》
第5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王阖闾出师前,遭到大臣伍子胥的劝阻。伍子胥认为这时进攻吴国,并不是最佳时机。然而阖闾亲率大军来了。给吴国人的信息就是四个字:敌人来了。他们俨然要一口吞掉吴国劲头。

  敌人二字,换言之就是困难、困境,危难。
  如果这困难并没想象中的强大呢?不经意的放大困难,这是人类心理弱点。
  那么,吴国将士果真如此凶悍吗?这是勾践面临的问题。也是每越国士兵全体面临的问题。
  找一群更不怕死的人试试——这是勾践作战思维中闪现的灵感,性情中的果决。
  他命人到死牢中提出三十多名死囚犯,组成敢死队,列为三行,赤裸上身,手拿刀剑,走到吴国大军跟前,异口同声高呼:“今日越、吴交兵,我等在越皆犯死罪,不敢自逃刑戮,却敢死在你们眼前!”

  话音落地,死囚犯们挥刀剑自刎,鲜血四溅,尸首倒在吴国士兵脚下。
  吴国士兵惶恐且疑惑。这状态叫“众恐”。《孙子兵法·将失》中说:“众恐。可败也。”对敌军施以精神压力,增加其心理负担,往往会使敌人陷入“众恐”状态。
  就心理学而言,恐惧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
  当人在恐惧中,脑垂体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ACTH)去激活肾上腺。肾上腺接着就会释放一种叫皮质激素的物质到血液中。这时,生存本能就会左右人的心理活动,使之倾向于实施防御性行动。
  吴军原本是进攻性行动,却被越国死囚恐吓了,他们分明在明示:越国人大无畏,越国人不怕死,敢与你等以死相拼。

  狭路相逢勇者胜,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这话早被人说滥了。许多战争描述,一味强调民族恨、利益冲突、政治、地理等因素。可却忘了细节,以人为本。战场上最要紧的细节,是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
  战争是人和人斗智斗勇斗心理。仅仅是一群低等动物拼凑惊险气氛、厮杀场面,那叫愚人节。
  一个人的恐惧状态,还会引起其他人的恐惧,传染成消极的集体心理状态。这种传染无须任何接触,不用血液、母婴、性等三项传播,一个眼神就可以搞定。在战场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往造成战斗力的削弱和丧失。
  趁吴军惶恐疑惑之际,越军忽然发动冲锋。就这么短短一瞬,两军形势完全调换。死囚行动激励活人士气。强劲吴军的阵脚相反给打乱了,勉强抵抗,且战且退。进攻方逃跑,这对防守方是多大的鼓舞,几乎可以说是胜利,越军士气更旺,勾践指挥穷追猛打,吴军一招输满盘输,节节败退,越退越惨,又遭越国伏兵伏击,将士死伤过半。

  吴王阖闾本人也被越国大将灵姑浮砍去一根脚趾,打成重伤,险些当了俘虏。吴国军心坍塌,狼狈退逃,吴王阖闾因伤势过重,在距离檇李七里的迳地身亡。
  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夫差每日派人站在庭院中,待他进出时喊: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立刻回答:唯,不敢忘!
  这孩子疯了。
  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夫差每日派人站在庭院中,待他进出时喊: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夫差立刻回答:唯,不敢忘!
  这孩子疯了。

  疯,是一种不理智的精神状态。但夫差的“疯”却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状态。这个状态让他积极练兵,加强战斗力,丝毫没有懈怠。而不是气血攻心,立刻鲁莽复仇。
  一国之君,一个统帅的状态决定整个国家、集团的命运。
  夫差“疯”得恰到好处。
  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一点,超强的是夫差这状态持续了整整三年。坚持。这是成功的关键素质。得有一条道走到黑的狠劲儿,这也叫“疯”。
  可想而知,吴国三年的理性备战,力量有多强大?复仇的时候不是到了,而是形成了。好比水历经苦寒终结成冰。
  公元前494年,勾践收到吴国大举进攻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先发制人。吴国迟早要进攻越国,不如趁机还未准备充分,主动伐吴。
  勾践的这一战略决策,与三年前雷同。他选择的方式不是防守,而是进攻。此时他笃信: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

  这是一句误导人的话。进攻与防守,永远是因当时情况而定。绝非一概而论。
  三年前,勾践尝到了胜利的甜头。可三年过去,物是人非,他显然对吴国的战斗力准备不足。
  越国有清醒、智慧的谋士。大夫范蠡就认为战机并不成熟,主张暂缓伐吴。
  要说明的是,勾践也并非头脑发热。他有一种紧迫感。三年前,吴国大军压境的凶悍情形,令他难以忘怀。若不是自己急中生智,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次,他要更主动一些。
  于是,他率舟师直趋古称震泽、具区、笠泽,整个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的太湖。

  “舟师”。就是能独立完成战略、战役任务的水军。
  春秋时期,水战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虽不大,但水战的专用兵器却颇有特点。譬如其中两样,钩拒和钩镰。这是为了水战中两船靠近时的特俗用途而设计的,其柄为竹制,长一仗五,顶端有弯曲的铁刃。两船靠近时,可以将敌船推开不让靠近,也可以将敌船钩住拉拢,不让逃跑。
  还有更绝的,单听名字像暗器,叫犁头镖。水战中非常实用。《武备志》里讲:“此镖重二斤、首径一寸,长七寸,尾径三寸,下掷贼舟,中舟必洞,中人必碎。”
  想想看,掷中对方战船,击穿一个洞;打中人脑,击碎头颅。这是何等暗器?这是最黑暗的暗器。得算古代手榴弹。
  武器再好,也不是主角,水战的主要装备是战船。

  吴、越水军都有楼船和桥船。楼船就是指挥船,桥船就是轻快战船。还有大翼、中翼、小翼三种主要战舰船及突冒(船首装有冲角)。
  主要战船大翼船长20米,宽2.7米,载乘战士二十六人,棹(手)五十人,舳舻(手)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各)四人,吏、仆、射长各一人,连同船长,共九十一人。
  武器战船齐备,兵士不强也白搭。因此,对于水军的训练尤其重要。吴王夫差这三年都干嘛呢?就是练兵!吴军早已不是三年前遭受恐吓就会溃败的了。
  勾践主动伐吴,显然对此预算不足。并且,他对本国舟师的实力过于看好,在这一点上,勾践有些狂。而夫差是持之以恒的“疯”。
  疯和狂相撞,双方很疯狂。于夫椒即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开战。
  夫差等这一天已很久了,他派出伍子胥、伯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并动用吴国的全部舟师先行到达洞庭山。
  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由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组成。春秋时期的水战,多是水陆结合作战。吴军先用弩射击越军,又用突冒撞击敌船。再进行接舷战斗,最后登船格斗。越军则有些抢滩登陆的味道。
  这是水陆结合作战的基本方式。胜败就看谁更勇猛,谁更豁得出去。

  这里面有一个心态的差异。吴王夫差与越对战,是报父仇,是决斗,不顾生死。而越王勾践以保全自身,保全国家而主动对吴进攻。
  因此,越军看似攻方,军队的整个心态却是守和自保、难免有些畏首畏尾。
  其次,由后来勾践大力发展国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来看,夫椒战役时,越国的总体实力是远远弱于吴国的。
  这一战,勾践没有赢的条件和理由,只有赢的口号。仨被面织一锦旗,毫无实用价值。吴军以迅猛的速度,凶悍的砍杀,置生死于度外的冲击,将越军必胜口号击溃成哀求。
  越军的伤亡,大大超乎勾践的想象。岂止一个惨重可以形容,完全是羊入虎口,打到最后,勾践率领仅存的5000人仓皇后撤,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为浦阳江与曹娥江分水岭)。
  残兵败将不能放过。痛打落水狗是极骇极爽的事。夫差号令全军追击,意图全歼越军,生擒勾践,把他脑袋割下来,祭奠父亲阖闾。
  很快,吴国大军占领越国国都会稽,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并重重包围会稽山。
  勾践就在山上,身边仅范蠡等谋士,和士气尽失、披甲持盾的5000士兵。像一头伤痕累累的斗兽,命悬一线。
  荣耀的日子:吴越鏖战(3)
  对于战败方,最坏的结果就是投降。可勾践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唯有求降。看人家给不给你留活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