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场———历代经典战役全解读》
第4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子玉派大夫斗勃到晋营挑战。晋文公还占卜,得到吉卦,才做出历史性的命令——退避到此为止,与楚决战!
  此次决战的意义和结局,晋文公比谁都清楚——胜则称霸中原,败则霸业泡汤。
  一战定乾坤!这是绝对意义上的生死鏖战,晋文公内心紧张、激动、澎湃,手心捏了无数把汗。可面儿上,他还做出一副感当年恩,不忍心与楚作战的模样。
  直到子玉派大夫斗勃到晋营挑战。晋文公还占卜,得到吉卦,才做出历史性的命令——退避到此为止,与楚决战!
  这一天,是公元前632年4月4日。
  双方车马齐备,出战队伍宛如人的海洋,尘土飞扬中,战鼓雷动,撼天动地,声声震击胸膛,巨大共鸣唤醒无限荣光,两军将士呐喊,热血翻滚,汗毛沸腾,气势均锐不可挡。
  晋左翼下军胥臣率领一支部队,首先与楚右翼军(陈、蔡联军)对垒,陈、蔡联军兵马众多,队形齐整,像块一望无际的沉重钢板。若是硬拼,晋左翼下军绝非对手,非被杀个七零八落不可。胥臣下令,将事先备好的虎皮蒙在马上。旋即,突然向楚右翼军发起冲击。战马变猛虎,在楚右翼军士眼里,成千上万只猛虎铺天盖地奔袭而来,心理防线瞬间坍塌、皲裂;逼真景象让人感同身受,体肤生肉似真被猛虎张开血盆巨口快意撕碎、噬咬;全身汗毛针般竖立,头皮剧烈发麻欲炸。

  军中驾车的战马亦惊恐万状,相互冲撞,相互踩踏,恐惧感宛如无数支剧毒利箭,疾风暴雨般射透陈、蔡联军,队形崩溃,人喊骂嘶,极度混乱。晋左翼下军胥臣部乘势冲杀,陈、蔡联军顷刻溃败四散。
  与此同时,晋上军与楚军左翼交战。晋上军主将狐毛在阵内虚设两面大旗,向后移动,佯装引军后退。接着,晋下军主将栾枝在阵后令士兵用战车拖着树枝奔跑,扬起漫天尘土,作败退状引楚军追击。
  子玉上当,亲率大军奋力追赶。晋上军狐毛部且占且退,楚军紧追不舍。见子玉军中了圈套,晋中军主将先轸,当即率领最精锐主力部队由侧面拦腰横击。晋上军狐毛部乘势回军夹攻。左右同时猛烈冲杀,人仰马翻,刀枪搅拌肉泥,无数血肉头颅似暴雨倾盆,刷出道道猩红屏障,胀痛眼球;不断有人被死尸绊倒,未及爬起,又遭砍杀,汩汩血水漫地横流。

  子玉无比慌乱,见楚方左右两军均已溃败,只能下令中军停止前进,而后往西南方撤退。晋军紧随追击,直追到楚军后方屯粮之地。
  利用楚军粮秣、营舍,晋军休整了3天,然后又焚毁楚军的营舍。战后盘点,共俘获楚国战车100辆,步兵1000人。
  城濮决战以楚联军全线溃败,晋联军全面胜利告终。
  晋联军的胜利应了孙子的那句话: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凡行诡道者,首先要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企图,以假象掩盖真相,以形式掩盖内容,以枝节的、次要的过场冲淡主要的“剧情”。给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手难以料定我方的本意。
  譬如晋军,以假虎充真,以树枝弄尘,惑乱敌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感觉。可人的知觉范围又是有限的,并非所有的对象都能同样地被感知。人在对外界物体或现象进行知觉的一瞬间,总是习惯于有选择地将少数事物作为感知的对象。只有此时,这些对象才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对象和背景差别越大,对象在背景中就越突出。

  晋军正是运用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关系,采取隐真示假的方法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给对方造成知觉失误,导致其思维判断产生误差。
  无论假虎充真虎,还是扬尘惑敌军,都是利用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原理,造成敌方心理上的“盲点”,用假象制造对方判断上的错误,使其“顺情”而推理,自己则因势用计,避实而击虚,声东而击西,出其不意,夺取胜利。
  因此,严格说来,城濮决战是一场诡异的心理战。现代战争,强调心理战,研究心理战,倡导心理战,殊不知早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战役中,心理战便有运用。远非一句“哎呀,中计”那么愚蠢。
  中计,中的什么计?也许楚将子玉临死也没搞明白。在兵败回楚国途中,楚成王派人对子玉说:“你若回国,何以见申、息二邑父老?
  子玉清楚,如今不是丢脸,是压根儿没脸,一个没脸的人,还活着干嘛?死了吧。于是,子玉在连榖自杀。

  子玉输了一场大决战,还输掉心里的一些东西。自杀一瞬间,他脑海中是否浮现当年重耳逃亡到楚国的情景?是否泪流满面地诅咒楚成王?恨他没听自己劝告,杀掉今日成为中原霸主的晋文公。
  说什么都多余,想什么都无益,刀抹脖子剑穿心,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再回头,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儿。
  得知子玉自杀的消息,晋文公喜不自禁,说了一句话:“子玉既死,就没有后患了”。
  意思很明了——书写战争是我的天下!
  晋军凯旋,在郑国衡雍修筑王宫于践土(今武陵东南),以备请周天子前来相会。郑国曾投靠楚国,看到楚军失败,非常害怕,便向晋国求和。晋文公大度,在衡雍与郑国结盟。周王到会,晋国将俘获楚国的兵车百乘,步兵千人,献给周王。郑伯以早先周平王侍晋文侯的礼仪接待了晋文公。
  接着,周王又宴请晋文公,还令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兴父任命晋文公为侯霸,赐给祭祝乘车之服、王乘兵车之服,以及红色弓一把、箭一百、黑色弓十把、箭一千、虎贲三百人。赠物零碎,心意真挚。同时,周王又下诏,称晋文公为叔父,要他服从天子的命令,安抚四方诸侯,晋文公再三辞谢才接受。
  五月癸亥,卿士王子虎与诸侯会盟,这叫践土之盟。是当年齐桓公葵丘之盟后,又一次盛大的诸侯代表大会。大会在践土召开,会中宣布盟约:诸侯同心协力助王室,不相互侵害,谁背盟,天神下罚,使其兵败国亡,祸及子孙及老幼。大会一致通过、并正式任命晋文公为侯霸。到会的诸侯们踊跃发言,亲切交谈,寒暄对饮,表面其乐融融,心里各有盘算。

  大会在貌似祥和的氛围中缓缓落幕,春秋第二个霸主晋文公星光耀眼。
  荣耀的日子:吴越鏖战(春秋)
  吴军大兵压境。一排接一排士兵,手持兵戈步伐严整,似一辆巨大无比的装甲车沉重有力徐徐开进,接踵而来,仿佛无穷尽。如骤然升腾的蘑菇云,席卷辐射檇李的各个角落,每一块土都在颤抖,每一根草都在战栗。
  檇李即今浙江嘉兴县西南70里的地方。公元前496年,这里属越国地盘。这一年的5月,老越王允常过世,他有一个儿子人们很熟悉,就是继承王位的勾践。越国此时讨伐越国,显然是认为越国新王登台政局不稳,企图大捞一票,抢钱抢粮抢地盘。一举吃掉越国。这是其一。
  其二,复仇。9年前,趁吴国攻打楚国,国内空虚。老越王允常亲率大军进攻吴都姑苏。吴王阖闾派兵回救,为时已晚。越军已大肆掠夺,鬼子进村一般扫荡而去。
  这仅仅是吴越斗争的一朵浪花,一段插曲。

  早在公元前544年,吴人就开始攻打越国,抓到一个俘虏,让他做看门人,派其看守船只,当时的吴王余祭前去观看只,这俘虏烈性,用刀杀死了余祭。杀人国王,这是死仇。
  到了公元前510年,吴国全面进攻越国。
  双方就是如此,长年冤冤相报。
  而对新越王勾践来说,吴国的进攻是雪上加霜。想想看,你爹刚死,你爹你祖辈的仇人就到你家来寻衅斗殴,你会是怎样的心境?是胆战心惊还是化悲痛为力量?是当缩头乌龟假装长寿星,还是硬着头皮拼个鱼死网破?
  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困境,不是勾践的专利,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无论历史还是今天。此时,选择如何面对尤其重要。

  人一辈子要面临无数选择。实际上,重大抉择并不多。
  现状很清楚:妥协、投降即亡国。勾践如何选择?
  初登王位就亡国,任何一个君王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有些追求的君王。
  但吴军的气魄与阵容,活生生一副排山倒海的架势。群狼就在眼前,呲牙咧嘴,目光凶悍。胆寒!这是越人的第一感应。如若对攻,必须冲破铁桶阵,让这头怪物般的巨型人肉装甲车散架。
  越军连续发动冲击,均是徒劳无功而返。士兵如包子打狗。何况对方不是狗,是具备战斗素质的群狼。
  越军无路可走。退则一败涂地,进则强敌难攻,不退不进便坐以待毙。
  作为一国之主,勾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抉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