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传说》
第24节

作者: 北元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那次之后,柳三宿营,一定要挑选蚊虫少的地方。这也是他毕竟喜欢刘淳的原因,至少这小子知道在宿营的时候,点燃艾草!
  “军粮还是要做,但不能这么奢侈!”朱棣道:“我的一万骑兵,需要准备两个月的粮食。”
  徐氏吓得脸色苍白,揪着朱棣的衣襟道:“柳百户提到,草原多蚊虫,妾身以为当准备驱蚊的药物才是。”
  有燕王府支持,办事就是容易。
  刘淳经过了几天的调整,终于制出了适合大规模推广的军粮。

  他直接把淘洗好的米炒熟,然后碾碎,作为基础配料。然后加入各种豆粉,补充蛋白质。加食盐和干菜,再加一点香油,醋,晒干成粉末状。
  用布袋装起来,吃的时候,加一点水搅拌均匀就是了。
  刘淳弄出了的军粮,也不算新鲜,实际上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面,就提到了类似的军粮。
  只不过这样的军粮是用做救命之用,唯有当敌人四面包围,没有吃的,才能拿出来食用,寻常的时候,还是大锅煮饭。若是谁忘带了军粮,还要受到严惩哩!
  说起来寒心,类似的军粮,还延续了很多年,那些最可爱的人,就是吃着类似的炒面,和十七国的鬼子,在冰天雪地里厮杀,硬是打出了新生大国的铮铮脊梁!

  一口炒面一口雪,何等悲壮,何等英雄!
  其实相比之下,明军的情况好不少,朱元璋二十年的积累,当真不是吹的,仓库里满是粮食,供应朱棣一万人远征,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刘淳又设计了一种止渴的小丸子,是用山楂干搓出来的,望梅止渴,还是不如吃到嘴里安心。
  另外刘淳还弄了一个木桶,里面装上了一层层的沙子。
  当他把浑浊的水倒入桶里,不多时,从桶下面的口子,流出清澈的水来,小胖墩看得目瞪口呆。

  “我的天啊,沙子还能这么用?”
  刘淳笑道:“过滤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经过过滤之后,水就好变得清澈许多,里面的杂质脏东西,会大大减少。如果再煮熟烧开,就能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
  刘淳很认真提醒朱棣,“王爷,长途远征,吃饭喝水,务必要保持干净。”刘淳可不想永乐大帝来一个出师未捷。
  朱棣笑了,这几天下来,他对刘淳还是很满意的,小孩子做事用心,很是不错。
  “军粮,止渴丸,滤水的木桶,对了,还有装驱蚊药物的荷包,这四样东西,本王都交给你做,需要多少钱?”
  朱棣开口了,刘淳听得出来,他是做好了挨宰的准备,只要自己开口,燕王殿下是不会犹豫的,钱财唾手可得!
  刘淳咽了口吐沫,“那个……草民只需要五百两工钱即可,其余的原料,还请王爷帮忙!”
  第22章 一村之长
  “五百两?本王拿不出来!”朱棣回答干脆。
  刘淳则傻了眼,朱老四,做人不能太无耻!你好歹一个藩王,居然拿不出五百两银子,你拿我当小孩子耍啊?
  别以为你是未来的永乐皇帝,小爷就怕你了。从一见面,你就抓我,怀疑我,还想逼着我干爹去送死,现在让我白干活,不给钱!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心我去投奔你侄子,彻底断了你的春秋大梦!
  刘淳气哼哼想着,朱棣轻轻一笑,无奈道:“我的王府的确没有五百两银子,你要是想要钱,可以给你宝钞!”
  “宝钞?”
  刘淳这才想起,敢情明初的时候,金银极度缺乏,老朱根据元朝的作法,发行了名为“宝钞”的纸币。

  最初宝钞十分坚挺,可老朱同志的经济学毕竟太差了,准备金不够,还一个劲儿滥发,没过多久,就造成币值快速下降。
  目前基本上一百贯宝钞,能值七十贯,在个别地方,要打个对折,只有五十贯。
  倒是北平,由于鞭长莫及,民间还是以银两为主,并不接受宝钞,可燕王府不行,朱棣的俸禄全是以宝钞结算的。
  朱老四也挺闹心的,前不久从小舅子那里听说,江西的宝钞出了大事,二贯宝钞,只能换500文,相当于币值的四分之一。

  徐增寿劝朱老四,趁着北边币值还稳定,多换点金银存起来,毕竟纸片子不顶用。
  换成金银,等于跟老爹的钞法作对,可王府的开销太大,也不能守着一堆纸过日子,朱棣在犹豫纠结当中。
  “这样吧,你要是接受宝钞,本王给你一千贯!”
  好大的手笔!
  刘淳翻了翻白眼,“王爷,草民要钱,可不是揣进自己的荷包,我是用来雇工的,还有,要建造一些石磨,购买铁锅。北平和内地不同,拿宝钞在乡下可雇不到工人。”

  朱棣迟疑,难不成,真的要拿私房钱给这小子?
  这时候朱能突然凑了过来,在朱棣的耳边道:“王爷,五百两不多,那个吕家就拿出了五百两给这小子,想要化解矛盾的。”
  “吕家?”朱棣迟疑。
  “就是那个受王堂唆使,诬告锦衣卫千户朱湖的吕家!”

  “哦!”
  朱棣恍然大悟,瞬间有了主意。
  “柳淳啊,本王已经向京师行文,状告王堂,歪曲圣旨,冲撞锦衣卫,影响军国机密大事。不出意外,他的狗头是保不住了。也算是给死去的朱湖朱千户一个交代,回头本王还要去祭奠朱千户,锦衣卫多好汉,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被宵小陷害,实在是可怜!”朱棣还用袖子,抹了抹眼睛。
  这份演技,让刘淳目瞪口呆。
  朱棣又道:“那个吕长安,身为秀才,却攀附权贵,助纣为虐,又在地方胡作非为,本王让布政使衙门革除功名,全家贬为奴仆……至于吕家的财产吗,本王决定,转赐给你爹柳三,奖励他的功劳。另外吗,你爹现在是什么官职?”

  刘淳傻傻道:“是百户,圣人刚刚提拔的。”
  “嗯,父皇的旨意,不宜随便更改。这样吧,本王查核过,白羊口千户所人丁稀少,名不副实,暂时降为百户所,由你爹负责。”
  朱棣说完之后,又拍了拍刘淳的肩头,“本王还是很看重你们父子的,好好干,等本王获胜过来,一定重重有赏!”
  说完之后,朱棣大笑离开。
  痛快,真是痛快,不花一分钱,就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了,不错!

  剩下刘淳,一头雾水。
  奶奶的!
  这算什么啊?
  我就想赚点辛苦钱而已,怎么把吕家的产业给我了,还扔了一个百户所,玩笑开得有点大啊!

  朱能笑嘻嘻凑过来,捅了刘淳一下。
  “傻小子,高兴坏了吧!我刚刚只说了五百两银子,还没说五百亩田呢!你小子可赚大了!”
  朱能伏身,挠了挠头道:“那个柳兄弟,你还有什么好东西,能不能给我点?”
  刘淳眨了眨眼,“施恩图报可不是君子行为!”
  朱能脸垮了下来,“实不相瞒,这次王爷要带着我去出征的,老哥还没娶亲呢!万一殉国了,我们朱家可就绝后了。”
  这家伙咧着大嘴,几乎哭出来。

  刘淳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表面上朱能忠肝义胆,不避刀枪的,背后居然是一张胆小的嘴脸,看起来朱棣也有识人不明的时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