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茶一盏,足以慰风尘——记我的茶味日常!》
第24节

作者: 花月未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3 21:12:40
  在走访过程中倒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说是新茶上市的时节,但不少商家都摆出了陈茶。想来,借助消费者尝新的心态,将陈茶当作新茶处理掉,虽是无奈之举,却是很好的营销手法。
  这现象之所以普遍,一是因为商家手里总是有存茶的,存货都是钱呐,总要想方设法处理掉;二则,新茶与陈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难以分辨的,所以商家可以将“新茶”卖得煞有其事!
  日期:2018-03-30 21:05:19
  来一波蒙顶山茶园风光记
  配文:看这茶树的生长态势,想明白了一件事。景区内的茶树,人工干预少,看上去都很瘦,发芽也慢很多,如果不凑近细看,芽头几乎不可见—不是那种冒得嫩油油的样子。
  那么,做出来的茶叶,绝不是规规整整的,毕竟,芽头稀少,颗颗珍贵,哪还能挑得极为一致呢?
  那些外形极漂亮的雀舌茶,只能是量中取优,通过机器或者人工挑选,从而达到均匀一致的外观。这样的茶当然好,但若比较,却不是最好。
  高山上的,芽头差别相对大,干茶外形一般,但茶质却是更胜一筹。
  日期:2018-04-15 15:20:06
  以上是蒙顶山茶园风光记
  配文:看这茶树的生长态势,想明白了一件事。景区内的茶树,人工干预少,看上去都很瘦,发芽也慢很多,如果不凑近细看,芽头几乎不可见—不是那种冒得嫩油油的样子。
  那么,做出来的茶叶,绝不是规规整整的,毕竟,芽头稀少,颗颗珍贵,哪还能挑得极为一致呢?
  那些外形极漂亮的雀舌茶,只能是量中取优,通过机器或者人工挑选,从而达到均匀一致的外观。这样的茶当然好,但若比较,却不是最好。

  高山上的,芽头差别相对大,干茶外形一般,但茶质却更胜一筹!
  日期:2018-04-18 10:52:38
  ~
  昨天回乡下老家浪了一天,山野意趣,野丫头满山跑,玩得又累又欢快!
  话说最近好多新鲜事,都没空贴上来。
  不过,既是日常纪录贴,不妨慢慢整理,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当日记看呢!Y(^_^)Y
  日期:2018-04-18 11:18:10
  先把蒙顶山寻茶游记贴完
  那天,在蒙顶山晃了许久,都未遇见采茶工人,心头些许失望,正想着,芽头太小太少,不够采。
  幸而,在中午一点多时,被我逮到了两个,不枉我全程步行的辛勤。那当然是巴上去随了一程,从两位阿姨处更深入地认识了蒙顶茶。
  如图,如果不是拍摄需要,可没有如花似玉的茶小妹上山采茶,毕竟,采茶不是优雅的呈现 ,而是辛苦地干活。
  两位茶大婶从早上出门到中午遇上我,采的鲜叶都在随身的挎篓里,估计一人的茶量也就2斤左右(5~6斤鲜叶炒一斤干茶)。
  采茶速度之所以如此慢,因为山上的芽头生长缓慢,可采量少,两人一边爬山一边采茶,一片山坡不过采几把鲜叶而已。

  看采好的鲜叶,均匀度并没有极好,还有因为路途崎岖,茶叶长时间搁置,个别叶片边缘已经出现红边。
  结论是:好茶来之不易,肯定是贵的。还有就是,蒙顶山景区内的成茶,外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汤色和叶底都偏浅黄,没有很绿。
  日期:2018-04-18 13:37:18
  蒙顶山寻茶游记
  那天,在蒙顶山晃了许久,都未遇见采茶工人,心头些许失望,正想着,芽头太小太少,不够采。
  幸而,在中午一点多时,被我逮到了两个,不枉我全程步行的辛勤。那当然是巴上去随了一程,从两位阿姨处更深入地认识了蒙顶茶。
  如图,如果不是拍摄需要,可没有如花似玉的茶小妹上山采茶,毕竟,采茶不是优雅的呈现 ,而是辛苦地干活。
  两位茶大婶从早上出门到中午遇上我,采的鲜叶都在随身的挎篓里,估计一人的茶量也就2斤左右(5~6斤鲜叶炒一斤干茶)。

  采茶速度之所以如此慢,因为山上的芽头生长缓慢,可采量少,两人一边爬山一边采茶,一片山坡不过采几把鲜叶而已。
  看采好的鲜叶,均匀度并没有极好,还有因为路途崎岖,茶叶长时间搁置,个别叶片边缘已经出现红边。
  结论是:好茶来之不易,肯定是贵的。还有就是,蒙顶山景区内的成茶,外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汤色和叶底都偏浅黄,没有很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