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第43节

作者: 东吴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完颜宗望发动了对汴京城的第一次攻击,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李纲使他遭受了自己征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公元1126正月初七的夜晚,金国的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他的六万女真铁骑发动了对汴京城的第一次攻击,这也是宋国自建国以来,首都遭受的第一次军事攻击。
  完颜宗望虽然打仗很勇猛,但也并非是有勇无谋之辈,因为他很快发现了汴京城的防守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宣泽门。
  宣泽门又称西水门,城门下方是个水道,完颜宗望决定选择宣泽门方向发动奇袭。
  他所谓的理由是金国士兵长期居住北方,不习水战,因此宋国对西水门的防守应该不会很强,他就是要用自己的短处去攻敌人的长处,起到奇兵的作用。

  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完颜宗望的计划或许能成功,但很不巧,二太子碰到的对手是李纲同志,一位宋国的猛人。
  李纲同志对汴京的防御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每个城门安排一万两千名士兵守城,同时还编排马步兵五军,共四万人,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增援各城门。
  对于西水门的防守,李纲并没有因为金兵不习水战,而放松警惕,相反他还招募了两千多名敢死队员,准备了大量的防守工具,并且还在河道中设置了木栅栏作为障碍,可以说西水门的防御一点也不比其它城门差。
  因此,进攻西水门的金兵就成了第一批倒霉蛋。
  正月初七的夜晚,乘坐几十小船的一千多名女真士兵偷偷地向宣泽门发动了攻击。
  宣泽门的两千多名宋军敢死队员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很多队员用长钩将小船钩住,然后用石块将小船击破。
  这是李纲创造的新方法,效果非常好,金兵本来就不习水战,并且小船都被木栅栏阻档无法行动,因此很多金国士兵不是淹死,就是被石块砸死,总之这一千多人基本上都报销在宣泽门城下。
  完颜宗望被激怒了,一向战无不胜的女真勇士们居然败在一个宋国的文官手里,这位二太子脸上挂不住了,于是他发起了总攻的命令,要求六万大军同时向汴京的各个城门发起攻击。
  但李纲面对强大的金国铁骑,一点也不紧张,他从容指挥全体官兵沉着应战,打退了完颜宗望的多次进攻。
  完颜宗望的第一次汴京战役打的非常激烈,宋金双方都发挥了自己百分之百的水平。
  龙其是李纲,作这一名文官主帅,他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给了汴京城的官兵们极大的鼓舞。
  史书记载,李纲在金兵猛烈攻击景阳门的危急时刻,亲自上阵,杀死了登上城楼的数名金兵头目,阻止了金兵反扑的势头。
  碰到这样一块硬骨头,也算二太子倒霉,经过一天的激战,完颜宗望是损兵拆将,估计当天金兵的伤亡率应该达到10%。
  于是,完颜宗望彻底死心了,他对攻克汴京城已经没有任何信心了。
  并且,他发现自己的六万大军已经处在了相当危险的境地。
  首先,本来约定在汴京城下会师的西路军完颜宗翰居然连影子都没看见,原因是完颜宗翰受阻于太原城下,无法南下汴京帮助自己,自己的六万大军成了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

  其二、宋国的勤王部队好象马上就要赶到汴京了,据说人数不少,有二十多万,并且都是从西北边境调过来的精锐部队。
  其三、汴京城内还有李纲同志这号猛人坐镇,要想攻破汴京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完颜宗望不想再作无谓的牺牲,决定暂时停止攻打汴京城,改为停战和谈。
  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宋金两国伤和气,我完颜宗望不想再打仗了,大家坐下来谈判吧!
  听到完颜宗望要求议和的消息后,最高兴的应该是我们的赵桓同学。
  这位宋国第九代掌门人继承了赵老二后代们的一贯“光荣传统”,天生胆小。

  从赵恒到赵佶再到赵桓,无不是如此,不禁让人怀疑难道胆小也会遗传?
  我们的赵桓同学在金兵攻城的这几天内是度日如年啊!虽然有李纲在前线坐镇,但他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生怕金兵会突然闯进皇宫。
  如今听到不可一世的金兵居然主动要求议和谈判,赵桓同学是乐翻了天,好旋没大摆宴席庆祝。
  但李纲还是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他认为完颜宗望显然是在玩忽悠人的把戏。
  有能耐你再来攻城,城攻不下,就想搞什么和谈,分明就是缓兵之计,典型的欺软怕硬。

  所以李纲是不同意进行议和的,他认为目前的形势有利于宋国,只要等勤王大军一到,他甚至还有把握彻底击溃完颜宗望的主力部队。

  对于李纲的这种想法,赵桓同学是非常不高兴的,他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陪李纲赌博,当皇帝就得当的舒服点,整天这样提心吊胆的,有什么意思呢?
  既然金国要议和,那就议和吧,大不了我们赔点钱和赔点土地给人家,反正我们宋国有的是钱和土地,只要能保住我的皇位,让我这个皇帝当的舒服点,这点损失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当时赵桓同学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他不顾李纲的反对,急急忙忙派出了使者李棁到完颜宗望的大营商谈议和大事。
  李棁和副使郑望之带着赵桓同学的特殊使命偷偷摸摸来到了完颜宗望的大营,要求和这位金国二太子进行和谈。

  这种和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公平,因为李棁等人的主要目的是用金钱和土地来换取耻辱的和平,他们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地位上。
  赵桓同学吩咐李棁的谈判条件是答应给金国的岁币增加三百万两白银和三百万绢,并且还答应另外送给金国一万贯钱。
  金国的二太子听到李棁的谈判条件后,好旋没有乐翻了天,前些天在汴京城下被李纲打败后,完颜宗望心情郁闷了好一阵子。
  实在没办法,又不甘心就此撤军,于是完颜宗望便试探着吓唬一下一向懦弱无能的宋国人,最好能捞点好处再撤军,也总比空手而归好。
  没想到宋国的新皇帝居然这么配合,主动送钱上门了,这下完颜宗望可就不客气了。
  于是,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向李棁提出了更高的谈判要求:

  一、宋国要一次性给金国五百万现金黄金、五千万两白银,一百万绢,牛马各一万匹。

  二、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给金国。
  三、要派亲王一名、宰相一名亲自到金营中谈判。
  这三个条件都是完颜宗望自己临时想出来的,因为在当时的金国军事体制中,统军的主帅是具有相当大的军事政治自主权。
  试想如果完颜宗望连这种谈判都要去请示吴乞买的话,估计还没等吴乞买下指示,完颜宗望早就撤回燕京了,还谈什么判啊!
  不过,这位二太子的胃口可是相当的大,五千万两金和五百万两银相当于宋国以前献给辽国岁币一百多年的总和。
  面对这一天文数字,李棁吓得差点没昏过来,完颜宗望的三个要求他一个都不敢作主,只好回汴京城如实向赵桓同学汇报。
  李纲得知完颜宗望提出的谈判要求后,差点气昏了,因为他知道完颜宗望完全是在吓唬赵桓,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
  和谈赔钱并不是不可以,李纲心幕中的前辈偶像寇老先生也曾干过这样的事,不过当时的赔款金额实在是少的可怜,每年只需给辽国三十万贯钱。
  但如今金国的要求实在是过分了,光是这些赔款足以把整个宋国榨穷。
  第二条更不可答应,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乃是汴京城在河北的屏障,一旦这三个地方交给金国,那将是后患无穷,金国随时可以轻易包围汴京城。
  至于第三条,派亲王谈判,那更是金国人的阴谋,一旦亲王到了金营,肯定会被扣压起来作为人质,到时金国以此来要挟,就更麻烦了。
  因此,李纲对于这三个条件的回应是一条都不能答应。

  但李纲向赵桓同学的建议是既然金国人喜欢忽悠,那么我们也忽悠他们一把,暂时口头答应金国的要求,但谈判的时间可以找理由拖延,等到勤王大军一到,我们就翻脸不认账。到时,完颜宗望想发飚都发不出来了。
  可以说,李纲的这个主意比较损,如果赵桓同学采纳的话,估计二太子完颜宗望真的会被气死。
  可惜,李纲碰到的是宋国历史上最窝囊,最废物的一个皇帝和一群大臣。
  宰相李邦彦和张邦昌等人极力反对李纲的建议,认为这样只会激怒金国人,说不定还会连累赵桓同学,最好还是乖乖的听金国人的话,不要进行无谓的抗争。
  李邦彦和张邦昌等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有点文才,且官位较高,都是宰相,但又非常胆小、喜欢一味的“和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右倾投降主义,似乎都是被赵老师父子所传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