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30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王晊的这个情报真实吗?这很可能是李世民用来激发手下斗志的一个方法,也是李世民为将来骨肉相残推脱责任。魏徵后来被李世民责难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徵说太子如“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如果采用他的计划就不会有如此下场。魏徵曾经有使用极端手段的计划,但是没有被太子采纳。
  尽管李世民已经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可表面上仍旧装出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他必须确认身边的这些人是否也下定了同样的决心。
  李世民说:“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诚然知道如今祸在旦夕,但是仍然希望由他们率先动手,然后我们再以正义之名讨伐。”

  尉迟敬德第一个跳起来说:“人谁不畏死!如今大家愿意为大王效死,此乃上天所授。大祸随时可能降临,大王怎么能安然不以为忧?大王纵然轻视自己的生命,又怎能不顾社稷宗庙安危?大王若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流浪江湖,不再留在大王身边束手待毙!”李世民沉默不语。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说道:“不接受敬德建议,大事必败。敬德等人远走高飞,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再侍奉大王了!”话已挑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沉吟半晌,终于开口了,可他的话一下子让众人的心凉了半截。他说:“我的意见还是让他们先动手,诸公可以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的手下个个心急如焚,拼命苦劝,恨不得把心掏给秦王看,可李世民却犹犹豫豫、推三阻四,完全没有平日的勇武果敢之风。
  尉迟敬德急了,把尊卑抛到一边,大声说:“大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大王素所蓄养的勇士八百余人,如今都已进入宫城,全副武装,如箭在弦,只等您一声令下!大王说该怎么办?”

  李世民把脸转向其他幕僚,询问他们的意见。众人一致认为,就算现在不诛太子,凶狠暴戾的齐王也终究不愿屈居太子之下。他们还向秦王透露了一件事。
  不久前,齐王府护军薛实曾经对齐王说:“大王名字合在一起,成一个‘唐’字,可见大王终有一天要主持宗庙社稷。”齐王闻言大喜,说:“但除秦王,取东宫易如反掌!”
  幕僚们接着说:“齐王跟太子阴谋未成,齐王就有夺嫡之意,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以大王之贤,捉拿他们如拾草芥一般容易,为何只顾信守匹夫节操,而忘却社稷大计呢?”
  该摆的事实都摆了,该讲的道理也都讲了,李世民却依旧沉默。其实众人也都很清楚,一旦他们动手,就是夺嫡篡位,不仅贻当世之讥,更要取千古骂名。秦王与其说现在缺的是智慧和勇敢,还不如说他需要的是更强有力的道德支援。于是众人问他:“大王认为舜是何等人?”
  “圣人。”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
  “虞舜在疏浚水井的时候,父亲与哥哥在上面填土,假如他没有躲过毒手,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虞舜在涂饰粮仓的时候父亲和哥哥在下面放火,同样,假如他没有逃过毒手,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那虞舜以后还怎么泽被天下,法施后世!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这恐怕是因为虞舜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大王何不权宜行事?”众人义正词严地说。
  李世民环顾了众人一眼,命人取出一副龟壳,准备卜卦以占吉凶。众人的决心也已经表露无遗了,最后一刻,李世民希望用天意来为这场作秀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在此时,府僚张公谨刚好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走进来。他迟到了,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生性豪爽的张公谨一看见那副龟壳,猛然把它抓起来砸到地上,说:“占卜的目的是决疑,如今大事已毋庸置疑,还卜什么!倘若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就此罢手不成?”

  张公谨的话干脆利落、掷地有声,显然比任何虚无缥缈的天意更为有力,也更足以让李世民感到欣喜和快慰。大计就此议定。
  李世民摒退了所有幕僚,只留下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他命无忌前去传召已被逐出秦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很快就回来了,脸上却满是沮丧。他转述房、杜二人的答复:“奉皇上旨意,不准再听从秦王命令,今日如果私自晋见,我们必死无疑,所以不敢奉命!”
  房、杜二人是在有意试探李世民,看他有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李世民勃然大怒,对尉迟敬德说:“房玄龄与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说完刷的一声抽出佩刀,递给尉迟敬德,说:“你前去察看一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再次去找房玄龄和杜如晦,说:“大王决心已定,你们最好赶紧前去秦王府共同计议大事。我们四个人不能在街道上同行,恐惹人注目,要分开行动。”于是,房玄龄与杜如晦穿上道士的服装,与长孙无忌一同进入秦王府,尉迟敬德则由别的道路来到秦王府。
  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六月初三清晨,太白金星再度从长安的上空掠过。两天前的早晨,这种奇异的天象就出现过。史书说:“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汉书·天文志》),金星白昼划过长空,天下将发生变革,人民将拥有一个新的君王。
  太史令(天文台长)傅奕匆匆进入太极宫,向李渊呈上了密奏:“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高祖李渊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秦王真有天命,注定要坐这个天下?倘若如此,将太子置于何地?李渊随即命人传秦王入宫。

  武德殿内,李渊脸色阴沉地坐在御榻上,秦王毕恭毕敬地跪伏在地。李渊把傅奕的奏疏猛然扔到秦王面前,说:“自己看吧。”李世民瞥了一眼,不用看他也知道那上面写了什么。
  “儿臣也有一道密奏!”秦王朗声道。
  李渊满腹狐疑地打开秦王的密奏,才看了一眼,他的脸刷地一下全绿了。秦王居然控告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李渊还没回过神来,秦王接着说:“儿臣自问无丝毫辜负兄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我,似乎是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儿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如果见到王世充等人,实在感到羞耻,还乞陛下恩宥!”太子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这根本不合逻辑,但这并不是没有意义。李世民在提醒皇帝,他是因平叛之功而被猜忌。

  李世民的这次告发已经牵涉到皇帝本人的名誉,李渊意识到,是时候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做一个了断了。明天他将召集朝中的宰执重臣,命他们三兄弟入宫当面对质,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明天就审问此事,你及早前来朝参。”李渊扔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其实不管怎么对质,李世民输定了。李世民既然提出了指控,就必须拿出充分证据来支持其指控的罪名。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宫闱丑闻又怎么可能有确凿的证据呢?即便李世民买通一两个太监或宫女出面指证,可谁又能保证他们说的是实话?退一步说,就算太子和齐王真的干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可除非被捉奸在床,否则不管李世民拿出什么证据,都可以被视为捕风捉影、造谣中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