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38节作者:
szgou 日期:2009-11-14 12:20:57
第四部分中国的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七、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GDP呢?
有很多人可能会怀疑中国最近两年GDP的真实性,当别人都在为负的百分之好几而备受煎熬时,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达到惊人的8.9%,真是风景中国独好么,如果是做假,这个国际玩笑也开得忒大了吧?
在核算方法存在得大理论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评判经济的增长或下降呢?除了政府公布的GDP外,我们还可以参考政府财政收入,它可以借我们的一双火眼金睛,看清经济的基本运行情况。如果经济运行下降,受到直接冲击的便是财政收入了,那基本上做不了假的。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是08年10月至09年4月,全国财政月同比降幅达13.6%,而政府支出却大增,政府真快穷得揭不开锅了,中国经济也确实到到一个危机的关头。
但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中国财政收入自2009年5月开始明显好转,5-10月当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19.6%、10.2%、36.1%、33%、28.4%,这基本上也前三季度的GDP增长速度6.1%、7.9%、8.9%相对应。可见,中国4万亿投资正当时,不然中国经济可能迅速跌入低谷。
或许有人会怀疑中国如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把GDP算出来,第三季度的数据是在10月22日公布的。而前面已经提到,这个数据是一个估计数,最后必然进行修定。我们如果打开美国商务部的网站,会发现美国第三季度的GDP是10月29日对外公布的,我们的速度比他快了一周,美国3季度准确的数据则要等11月24日才能出来。
现在SNA1993体系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通过这个体系所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只要大家严格遵守该体系所制定的核算方法,仍可以从横向或纵两方面说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在国家间财富创造能力的比较,仍可以以这个为基础。对一个国家来说,数据的变化可以部分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在增长还是下降了。
但如果我们的GDP核算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所得出的GDP数据难以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运行情况,中国GDP本身确实是一个糊涂帐。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根源还在于理论本身,中国很多搞统计的都忙着和世界接轨去了,都希望能严格按照1993年SNA规定的方法,认为这样便可以消除人们对GDP的误解,而这实际上在这条路上离真相越来越远。
显然,按现行的SNA体系,GDP只是一个数字,它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产业结构的变动等之外,普通人实在难以透过这些GDP数据看出个所以然,把很多社会问题都掩盖了。如果我们对现行SNA进行必要的修定,GDP 可以变成一面镜子,变成一个显微镜,使我们不再局限于一个数字本身,而是深入到经济的内部。
生产法核算出来的GDP,是各个行业增加值之和。通过它我们可以看清社会的产业结构及变化情况,看人类把聪明才智花在什么地方了,是像台湾人民那样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选举上,很多行业都是直接为选举服务的,如媒体、制作、演艺等;还是像美国人民那样把精力主要花在金融上,让为数众多人的给全世界人民提供一种惊险与刺激的服务,一种重新分配财富的游戏;或者像中国的地方政府那样,不停地挖路或者修路。
结合各行业中从业人员与所创造GDP的比值,我们可以看清各行业对GDP的贡献及对财富的分配,哪些财富是他们真正创造出来的,哪些是靠垄断得来的。透过真实的GDP,人类将可以看清他所面临的选择,怎么才能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怎么样才不能瞎忙活,怎么样才能使经济变轻,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依赖。
现行的GDP已经掩盖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对于GDP本身而言,这才是最核心的。我们需要透过GDP看社会劳动者、靠土地或者房产等资而获取收入的食利阶层、资本家、政府等在社会中所创造财富的分配,怎样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为合理,避免国富民穷,让更多人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们也需要通过支出法,看社会消费、积累与出口的比例,如何保持一个恰当的份额,不至于使消费过多而挤占积累,也不至于通过压低消费进行强制性的积累,最终导致经济失去活力;也不能盲目追求出口,造成环境的污染,把GDP留在国内,手里只是拿着一堆绿纸。
可以说,中国的GDP核算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对GDP的各种偏见已经蒙蔽了大多数人对经济的理解。统计局辛辛苦苦统计出来的数据不被认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一方面经济数据欣欣向荣,但一方面却是社会两极分化,政府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去消除这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了应付各种社会矛盾,浪费了众多的政府资源,使三农和教育等开支缩减,形成恶性的循环。
在GDP核算方法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敌人,那就是西方经济学。现有GDP核算的基本原理都是源自于西方经济学,如要素价值论,认为资本、土地和劳动一样,是价值创造源泉,它活生生把固定资产折旧塞进GDP,就是为了达到资产创造财富的目的。而它也影响了人们对金融的理解,对虚拟经济产生巨大的迷恋和依赖,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随着银行卡、信用卡的普遍使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更容易得出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我们对现行GDP核算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是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GDP数据,我们不必要为了与世界接轨而接轨。
政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所在,不能正确地对待GDP,被西方经济学“自由经济”这个幌子所忽悠,使资本成为社会统治的力量,或者使国有企业的垄断降低社会经济的活力,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借用老广的一句话,统计体系,属于国家的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不过硬,统计数字不可靠,很多事情会出搂子,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就会出偏差,作出的决策就有疑问手。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各种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很多细小的问题极易被放大。GDP核算仍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对政府公信力有非常大的影响,消除GDP核算中的各种传言和误解是政府统计部门的当务之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