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39节作者:
szgou 日期:2009-11-15 10:57:39
第五章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由于数据非常庞大,处理起来比较耗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2009年版《中国统计年鉴》——还没有拿到手,不敢凭空编造数据;单独使用一种核算方法并不保险,需要把三种核算方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在进行中美两国对比时,也要花一番功夫。所以在发完本章第一小节后,正文发贴会停一段时间,最后再集中成果呈现给大家。这期间也不妨碍和大家交流的,有什么好的建议俺虚心听着呢。最后的结果可能会重新开一个新贴,但本着务实的精神,这个坑肯定会填满,一路走来,有这么我的兄弟姐妹的支持,也实感不容易。)
一、给中国算帐前还是罗嗦几句
中国目前所进行的GDP核算事业,可谓轰轰烈烈,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GDP一丝一毫的变动总能牵动全世界的眼光。以前8000万德国人所创造的GDP在总量上都比13亿人口中国人所创造的GDP还要大,但在2006年后,德国人也只有和中国比人均GDP了。这种煎熬,马上也将发生在日本人身上,当惯了世界老二的他,现在要被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所超越,也得有个心理适应过程。
抛却表面风光无限的国家GDP大奖赛,其实我们更应该坐下来反思我们现行GDP核算体系有没有问题,需要怎样进行修定,即便现在GDP核算体系是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世界银行共同的成果,代表了世界经济学界的最高理论水平。我们需要有反思的勇气,GDP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国的GDP究竟是多少?
本章既然名叫“中国GDP究竟是多少”,自然得暂时代劳一下,帮国家统计局算算中国的家底,不然纯粹成了GDP核算方法的讨论,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前面回贴中也有网友批判过,让俺憋足了一股子劲呢。本章终于可以真刀真枪,把理论用于实践,按新的统计方法,看中国的GDP究竟有多少。
不用说大家都清楚,不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本人,在现有条件下,使用新的核算体系来完成对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做一个精确的帐本出来,还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本着如大伙同乐的精神,透过目前所有的数据资料,虽然做不到精确,也谈不上准确,但可以大概地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也值得一试,俺就先吃螃蟹了。
用新方法重新估算中国的GDP,在理论上可以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在现有国家公布的GDP的基础之上进行修修补补,把不该计入的去掉,比如在生产法下,GDP就不该计算军费、政府开支等,再比如自有房屋的虚拟租金等,再把一些以前忽略的给补上,比如地下经济、小商小贩创造的GDP;第二条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对中国GDP进行重新估算,脱离现在的体系而另立炉灶。
实际上中国现在的GDP是采用生产法推算出来的,因此本贴不可能完全把现有的数据推倒,而是充分地借鉴和参考现有国家统计局核算出来的数据。也借此机会向奋斗在GDP核算第一线的统计工作者致敬,没有他们提供的基础数据,本人就敢给国家算帐,纯粹是胡闹。如果让俺像胡润那样也成立一个工作室,搞得自己好象比国家统计局这个当事人还清楚,那样也把牛皮吹得忒大了,一切都是估算,一个大概的结果。
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核算所得到的结果必须是相等的,不过由于手头数据有限,要保证用生产、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独立核算出来的结果必须相等,也是挺难为情的。因此,在本贴中,需要用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最后难免会对结果进行一些技术上的修正,这个在贴子中会有说明。
为了保持本贴的严肃性,在GDP这样头等大事面前,楼主还是半点马虎不得。当一个小小网民替国家算帐时,大家最担心的应该是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本贴所引用的数据大多都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财政部等权威部门官方网站,也将利用《中国房地产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相关资料,必要的时候也会链接数据出处,希望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本贴不仅仅是公布一个最终的结果,那样也太对不起大家的期待了,因此本贴会将核算方法和过程全部展现出来,这样也有利于接受大家监督。如果有错漏的地方,本人还可以及时修正。众人拾柴火焰高,俺一个人在这里蛮干也不是回事儿,先在这里谢过诸位。
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仅对中国进行算帐,也是不够的。毕竟都全球化了,中国人不可能自己玩一套体系,置别人的感受于不顾,实在有些不人道。因此,本贴还将用新的核算体系给美国进行算帐,当然这也是一个估算,真要精确就算美国商务部也是不可能做到。对美国GDP的估计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美国商务部的网站,主要是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处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