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第26节

作者: caniforget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姚襄意识到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便率军走出树林,在伊水边列阵,迎战桓温。
  桓温看到姚襄居然向自己叫板,亲自穿上盔甲,上阵督战。指挥弟弟桓冲和诸位将领,率领全军结成方阵,向姚襄发起了猛烈地进攻。在桓温军凌厉的攻势下,姚襄大败,溃散中自行踩踏致死的就有数千人!姚襄带领几千残兵败将越过芒山向西逃走,桓温没能追上。
  姚襄和其父姚仲弋一样,都是五胡乱华时期羌族的英雄人物,对待百姓亲如手足,深受许昌和洛阳周边百姓的爱戴,死忠粉非常多。听说姚襄北逃,不少人跟随他逃走。后来姚襄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一年后(公元357年)在和前秦争夺地盘的战斗中阵亡,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看到桓温打跑了姚襄,周成打开洛阳城门投降了桓温。桓温先是驻军以前皇宫的太极殿前,如今的西晋皇宫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后移军至洛阳大城西北角的金墉城。随后桓温拜谒了西晋各位皇帝的陵墓,并对陵墓遭到毁坏的进行了修复。留下了官员看守陵墓,并留下毛穆之等人率二千军队镇守洛阳。自己则班师凯旋,同时迁移洛阳周边三千户百姓回到荆州,安置在汉江和长江之间的地带居住。

  和桓温伐蜀后的加官进爵不同,这两次桓温的北伐,尤其最近一次克复旧都洛阳,修先帝陵寝,也是大功一件,然而朝廷方面完全把桓温的功劳当成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的封赏,甚至连个说法都没有,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司马昱不是没看到桓温的功劳,尤其自己派出的殷浩没完成任务,还要桓温来擦屁股,显然狠狠打了司马昱的脸。司马昱也继续刘惔的建议,压制桓温,然而桓温就像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此时的桓温,威望空前高涨,舆论上也是好评如潮。面对这样的情形,桓温的野心逐步膨胀起来。不同于几年前的发发牢骚,桓温开始起了糊涂心思,觊觎起东晋的皇位来了。
  《晋书—习凿齿传》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蜀地有一位有名的占星师(看星相预测未来),桓温把他请到了荆州,礼遇有加。一天夜晚,桓温拉着占星师的手,向他询问晋室国祚的长短,占星师回答说:“国运还很长久呢。”桓温以为占星师不敢乱说,就提示他说:“先生尽管畅所欲言,哪怕是晋室会遇到一点点小小的厄运,也但说无妨。”

  占星师不会听不出桓温话里的意思,但是依旧装傻,对桓温说:“从太微、紫微和文昌(都是古代星相术语,太微指某个空域,对应皇室,紫微就是北极星,文昌也是某颗星。)三宫的星相表现来看,国运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五十年以后的事情就不是我能预测的了。”
  桓温一听就火了,五十年以后就不好说了?你什么意思啊?是要我等上五十年吗?我恐怕连三十年都等不了了,难道你让我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但是桓温表面上没任何变化。第二天,桓温派人给占星师送来了一匹绢和五千文钱。
  占星师一看傻了眼。之所以前面说他是在装傻,是因为这一回他立刻就明白了桓温的意图。
  占星师急忙找到了习凿齿,对习凿齿说:“我家远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奉命来到这里,今天被逼自杀,恐怕死后无人料理后事。大人您是个仁厚长者,希望您可以在我死后帮我置办棺木,把我埋葬。”
  习凿齿很奇怪,就问:“先生您这个话是从何说起啊?”

  占星师说:“桓温赏赐我一匹绢,是让我上吊自杀啊!又给了我五千文钱,是给我买棺材用的!”
  习凿齿不忍心占星师遇害,就对他说:“哎呀,你误会桓大人的意思了,差点枉送了性命啊!你没有听说过‘知星宿有不覆之义’(指占卜星宿为业的人都很穷,没钱买衣服,衣不蔽体。)的谚语吗?桓大人给你一匹绢,是给你做衣服穿,权当给你占星的劳务费,给你五千文钱是给你回益州的路费,你可以回家了。”习凿齿这番话才是在曲解桓温的意图,显示出习凿齿的仁慈和机智。
  听了习凿齿的话,占星师高兴坏了。第二天一早就来向桓温辞行。桓温一看占星师居然活蹦乱跳地站在他的面前,还来向他道别,就问占星师是怎么回事。占星师就把习凿齿的话告诉了桓温。
  桓温也被习凿齿气得笑了起来,对占星师说:“习凿齿担心你因为误会而死,你却因为误会而生啊。你白读三十年的书了,还不如拜访一次习凿齿管用呢。”
  桓温入朝时路过王敦的墓,远远看着王敦的墓,桓温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家伙可以!这家伙可以!”(“可儿,可儿!”)
  王敦是盖棺定论的乱臣贼子,桓温这么说王敦,心迹可见一斑。
  《晋书——王敦桓温列传》里更是记载了一则灵异事件。
  当时远方有一名尼姑,会法术,名气很大。大概桓温也请来一见。尼姑在别室中洗澡,桓温就在外面偷看!(这都什么事啊)只见那个尼姑先用刀剖开自己的肚子,又把两脚都砍了下来!等尼姑洗完了出来,桓温就上前咨询自己未来的吉凶,尼姑就对桓温说:“看到了吗?你要是做了天子,就和我刚才一样。”

  大概嫌这个故事太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此提都没提。显然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不过却能反映出当时的舆论并不认可桓温代晋自立。
  日期:2017-01-08 22:18:55
  南郡公桓温——有贼心没贼胆还死要面子的一代枭雄——之十五
  就在桓温接连建功立业,眼看西风全面压倒东风的时候,司马昱的手下终于出现了一位足以和桓温相抗衡的人物,也是殷浩留给司马昱的一笔政治遗产——荀羡。
  荀羡字令则,家世显赫,是三国时期曹操首席大谋士荀彧的后人。
  还是个孩子的荀羡就有惊人之举。七岁时恰逢苏峻之乱,荀羡跟随父亲被苏峻虏入石头城(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门至草场门一带,秦淮河东岸。)苏峻很喜欢小荀羡,经常抱在膝盖上逗他玩。一天荀羡回家后对他母亲说:“只要给我一把利刃,我就能为国杀贼!”把他妈妈吓得赶忙捂住了他的嘴。
  成年后的荀羡也在名士圈里混得不错,刘惔、王濛、殷浩都和他交好。殷浩受司马昱重用时,提拔荀羡做了徐州、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地区)刺史。殷浩收拾蔡谟的时候,本打算杀掉蔡谟立威,荀羡就劝殷浩:“蔡谟是老臣,声望很高,如今又没做多少出格的事,只是不听朝廷的征召罢了。您就这样杀了他,恐怕会给某人以口实,当年王敦的故事恐怕会重演一次!”这是告诉殷浩桓温会利用这个机会起兵“清君侧”。殷浩这才放了蔡谟一马。

  此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由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前燕。就在桓温收复洛阳,打跑了姚襄的同一年,前燕大举进攻盘踞在今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名义上向东晋称臣,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的段氏鲜卑的段龛。段龛向东晋求救,东晋朝廷就命荀羡领兵北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