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第25节

作者: caniforget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人说:“您的脸型很像,就是瘦了一点;眼睛很像,就是小了一点;胡须很像,就是颜色红了一点;身材很像,就是矮了一点;声音也很像,就是细了一点!”
  本以为能听到什么好话的桓温,发现自己居然样样比刘琨都差一点,气得回家倒头就睡,一连几天都不开心。
  不久,桓温的母亲孔氏去世了。桓温上书要求辞职回家给母亲守孝。按理说大臣辞职给去世的父母守孝一直都是官场里的惯例,但桓温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离开现在的位置。司马昱也应该是想找机会拿下桓温,但也可能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替代桓温,镇不住桓温的那帮手下,只好做足表面功夫,一方面下诏不批准桓温的辞职,一方面授予桓温的母亲“临贺太夫人”的名号,并赐谥号为“敬”,派侍中(皇帝的贴身参谋)参加桓老夫人的葬礼,代表皇帝祭拜。一个月之中,派来了八批使者,给足了桓温面子。

  母亲的丧事办完后,桓温开始继续他的北伐计划了。由于上一次的军事行动,殷浩那一路没有完成任务,桓温就上书朝廷,要求自己带兵进攻洛阳,同时要求朝廷把都城迁回到洛阳去。

  此时的东晋朝廷在建康已经生存将近四十年了,所有的官僚以及百姓都安下家来,没有人会愿意再折腾。桓温的上书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朝野的一致反对。桓温先后上了十几封奏折,都没有被批准。但是司马昱考虑到上一次殷浩大张旗鼓地北伐却惨淡收场,而狠狠捅了殷浩一刀的姚襄还逍遥法外,虽然不同意桓温迁都的要求,但是批准了桓温北伐洛阳的要求,授予桓温“征讨大都督”的头衔,命令桓温攻打姚襄,同时收复洛阳。

  偷袭殷浩得手之后的姚襄,先是向南渡过淮河,驻扎在盱眙(今江苏省淮阴市盱眙县)。但盱眙距建康太近,担心受到来自建康方面的攻击,姚襄劫掠淮南后主动西撤,攻占了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接到朝廷批准北伐的诏书后,桓温立刻做出了部署。命令都护高武屯兵于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堵住姚襄向南向西的退路。命令辅国将军戴施率领部分水军驻扎在黄河下游今河南开封附近,威胁许昌、洛阳。桓温自己于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六月,率领荆州军团主力顺长江东下,转入淮河流域。并派人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两地之间挖通运河,桓温全军经运河进入黄河,再沿黄河西进。同时上奏朝廷,要求徐州、豫州的部分军队配合自己作战。

  桓温北伐途中,路过了自己年轻时曾经做过琅琊内史的金城,看见自己当年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已经长大,树径都达到了十围(直径四十多厘米),不禁泪如雨下,感慨道:“树木且如此,更何况人啊!”(“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代英雄发出了类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慨叹。如今的桓温已经四十四岁了,距离他二十多岁作琅琊内史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看到当年的小树都长成了大树,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桓温怎么能不激动呢?

  “金城执柳”到底发生再哪里?linyi518兄在帖子《《世说新语》的解释和疑问》里认为是在今山东省的诸城市,迅发兄在帖子《细说两晋南北朝》里认为是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的栖霞区。我认为迅发兄说的是对的,不仅是因为东晋有遥置的惯例,《晋书》中还记载第一次王敦之乱的时候刘隗就驻军金城,抵抗王敦。可见金城就在南京周边,应该是在南京的东面或东南面,今江宁区和镇江市句容县交界的地方。

  面对桓温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姚襄内部也出现了北上经营并州的呼声。于是姚襄又主动撤出许昌,向北进攻洛阳。打算先以洛阳为根据地,观察桓温下一步的行动。
  桓温率大军进入和黄河。途中桓温和幕僚们登上楼船的最高一层,眺望黄河北岸的中原大地。桓温感慨万分,说道:“神州大地沦陷于敌手,百年的繁华之地变成一片废墟,这都是王衍等人的罪过啊!”
  王衍是西晋末年的执政大臣,官至司徒。同时王衍还是大名士,学富五车,又是清谈高手,清谈时挥舞浮尘就是王衍发明的。但是王衍为人毫无政治立场可言,墙头草一颗,谁当权就倒向谁,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只图自保,为后人所不齿。后被石勒击败,被俘后被杀。
  桓温的这番言论无疑是正确的,西晋末年,王衍之流把持朝政,只知道清谈和自保,对于西晋宗室间为了争权而展开的内讧不理不睬,最后导致少数民族纷纷自立,北中国大乱,汉人失去了统治权。
  然而这时候却有人很不知趣,袁宏就跳出来说:“王朝的兴废自有天命,不一定就是那几个人的过错。”
  袁宏和袁耽、袁乔都是叔伯兄弟,以文采著称。但是看不过桓温的种种不臣之迹,一直和桓温对着干,所以桓温活着的时候官职都不高。桓温死后才受到谢安的重用。
  听了袁宏这样扫兴的话,桓温气不打一处来,板起脸对幕僚们说:“你们听说过吗?当年刘表有一头宠物牛,体型巨大,一天能吃十头牛的饲料,但是让它拉车,还不如一头瘦牛拉得远。曹操占领荆州后,就把这头牛杀了犒赏士卒了!”言下之意袁宏就是刘表的那头宠物牛,空有外表(文采好),没什么实用(打仗不行),最后说曹操杀牛劳军是在威胁袁宏,等自己打下洛阳就杀掉他。袁宏当场吓傻了,不过从此也没接受多少教训,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桓温也拿他没办法。桓温死后,袁宏并没有记恨桓温,在给桓温的祭文里高度称赞桓温是国家的栋梁。

  日期:2017-01-07 11:01:40
  南郡公桓温——有贼心没贼胆还死要面子的一代枭雄——之十四
  八月,桓温军转入伊水,来到了洛阳的东面。

  此时占据洛阳的,是前石赵的将领周成。周成本来驻守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在石赵内乱兴起的时候向东晋投降,后又背叛东晋,率军离开了宛城,北上攻占了洛阳,成了一个割据的小势力。而姚襄在四月离开许昌,六月抵达洛阳城下。周成固城自守。姚襄把洛阳团团围住,攻城攻了两个月,也没打下洛阳。
  发现桓温的大军正逼近洛阳,姚襄撤出洛阳外围,把部队隐藏在伊水北岸的树林里,再次使出欺骗殷浩的老套路,派使者到桓温的军中,对桓温说:“大人您亲率王师来到这里,我自然应该归顺大人,听从您的调遣,请您让部队稍稍向后撤退,腾出地方好让我率领我的部队来到您的军前,在路边向您跪拜。”姚襄这是想趁桓温撤军时不备,对桓温发起突然袭击。
  然而再好的招数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就不灵光了。桓温一眼就看穿了姚襄的诡计,对使者说:“我来这里是收复中原失地,修复、祭奠先帝的陵寝,跟你姚襄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无豫君事)。你要想归顺于我,自己前来我的军营就行了。你我相距这么近,还用得着派使者来传话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