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45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24 21:53:12
  第十一章 揭开《西游记》第一藏—《西游记》暗藏的诅咒之谜(第十一章之三)
  话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微服出宫,欣赏南京府花灯,算是与民同乐了。
  明初的元宵节,百姓除了玩花灯,还在花灯上贴些谜语,这叫做灯谜。朱元璋看得兴致勃勃,但当他走到一盏花灯前时,脸色顿时阴沉起来。只见那盏花灯上面画着一位妇人,赤着双大脚,怀里抱着一个西瓜,安坐在马车上。明太祖满脸怒容,一言不发转身返回皇宫。回到皇宫后,朱元璋怒气未消,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刑官将灯谜的制作者逮捕并用杖刑处死。刑官不知道制作灯谜的寻常百姓犯了什么罪,也不敢多问。圣旨岂容质疑?只好将制造灯谜的倒霉蛋捉回来处死了。

  后来刑官们暗地研究,才大概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这个灯谜其实是在拿皇太后马皇后开涮—马皇后祖籍淮西,天生一双大脚,那灯谜上妇人一双大脚,怀里抱着一个西瓜,坐在马车上,这不是存心嘲笑马皇后吗?
  这个故事透露出几点信息:
  第一,明初的民间比较流行文字游戏,并且还敢拿当今皇上娘娘调侃,可见用文学游戏讥讽取笑朝政权贵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
  第二,从元宵节娱乐取笑马皇后的灯谜来看,明朝的文字游戏水平还挺高的。估计调侃马皇后的灯谜挂了很久,也没有人能破谜,很不幸却给事主朱元璋看破了;
  第三,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龙威自然而来。本来在欢庆节日里老百姓拿马皇后的大脚开一下玩笑,罪不致死。但此时朱元璋已是皇帝了。皇帝的事儿岂容草头百姓评头论足的?杀!
  纵观朱元璋洪武时期所形成的的文字狱,大多以撩到朱元璋的两个疼点为触发点:
  第一个疼点是朱元璋曾经为僧。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僧人出身的皇帝。而且朱元璋入寺为僧是他的人生最不堪的一段往事—为活命而为僧,并非是真的从思想上皈依佛门。朱元璋曾经在淮西一带沿途流浪托钵化缘5年之久。在中国百姓的世俗观念中,僧人的化缘就如同乞丐一样。因此这段历史是万万不能提的。
  朱元璋忌讳提起自己当僧人这段历史的潜意识,就是认为佛门也应在皇权的宝塔统治底下。皇族是整个皇朝的金字塔之顶,其它社会阶层包括佛界都是皇帝的臣民。僧人见了皇上也要下跪。所以,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宗教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过政教合一的政权。即使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僧人出身这种特殊的身份,也没有出现例外。
  朱元璋忌讳自己当过僧人这段历史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僧人的特征是光头,因此凡是“光”、“秃”这一类文字都成为忌讳。到后来就连“僧”这个字也被朱元璋所讨厌,再后来,连和“僧”字同音的“生”字,明太祖也不喜欢。
  第二个疼点就是朱元璋曾经是红巾军的历史。在朱元璋弃僧从戎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在名义上都是属于红巾军的派系。1351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由于起义军头上以包裹红巾为号,所以称为红巾军。随后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刘福通立韩山童为中国主,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这叫做反元复宋,师出有名了。朱元璋当初投奔郭子兴的部队,郭子兴就是红巾军的一支。后来韩山童被元朝廷处死,刘福通就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国号宋。此时朱元璋虽然已经雄据一方,但也表示臣服于小明王。朱元璋从军所获得的各种高级官职包括左右副元帅、中书省左丞相、吴国公等,都是小明王所任命。在小明王时代,朱元璋部仍使用小明王的龙凤年号。朱元璋的军队不但头上包裹红巾,旗帜、战服都是红色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前,很多历史书籍都是将红巾军称为红军的。

  红巾军的派系众多,良莠不齐,军纪有的紧有的松。一些盗贼头上包上了红巾,穿上红色的战服也称红巾军。他们不但抢官府,甚至连普通百姓也抢掠,随意杀人放火,**妇女。因此红巾军的名声并不太好。这当然受到当时封建意识的局限,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引有关了。对朱元璋的所属军队初期的军纪情况不太明了,但后期应该是非常严明的,对老百姓应该是非常和善的。否则朱元璋的军队就不会受到得到民众的支持,所向披靡,建立大明帝国的。

  在红巾军势力薄弱的时期,元朝的官员、传统的儒士文人,地主豪绅,将红巾军骂为“妖寇”、“红寇”、“红贼”。 朱元璋起迹于红巾军是无可置疑的历史,因此当然也在被辱骂之列。自古都是成王败寇,现在是朱元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元朝军队,元王朝被朱元璋的军队赶进了沙漠,如丧家之犬,狼狈不堪,成了真正的流寇了。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是绝不容许任何人提起过去所受的“妖寇”、“红寇”、“红贼”骂名的耻辱的。但是,表面无人敢说起,并不代表臣民忘掉了朱元璋这段耻辱的历史。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点。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潭王朱梓被朱元璋分封到长沙做藩王。朱梓娶了大都督于显的女儿于氏为妃。洪武23年,于显因牵涉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下令处死。潭王朱梓唯恐岳父的案件连累到自己,整日唉声叹气,度日如年。朱元璋得知消息后,下旨召潭王朱梓到南京。朱元璋的本意是亲自对朱梓进行安抚的,潭王朱梓却以为朱元璋要追究自己,怒骂朱元璋“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纵火烧毁王宫,和于氏一起跳进火海自尽。可见,当初朱元璋当红巾军这段历史,无论皇帝多么忌讳和严责,也无法从人民的心里抹去这段历史记忆的。

  朱元璋洪武时期的著名文字狱有: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作《谢增俸表》里有一句话“作则垂宪”。朱元璋把“则”字读成是“贼”字,认为林元亮在骂“红贼”,林元亮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宇为都司作《贺万寿表》,里面有一句“垂子孙而作则”。赵伯宇和林元亮一样,因同样的原因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至表》里有一句“仪则天下”, 朱元璋把“则”字读成是“贼”字,林伯璟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政使、按察使作《正旦贺表》,里面有一句“建中作则”, 朱元璋把“则”字读成是“贼”字,蒋质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至表》里有一句“圣德作则”, 朱元璋把“则”字读成是“贼”字,孟清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里有一句“睿性生知”,朱元璋把“生”字读成“僧”字,认为蒋镇在讥讽他曾经当和尚,朱元璋把“则”字读成是“贼”字,朱元璋下令将蒋镇处死。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里有一句“遥瞻帝扉”,朱元璋把“帝扉”读成“帝非”,下令将吕睿处死。
  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里有一句“取法象魏”,朱元璋把“取法”读成“去发”,认定贾翥在讽刺他作和尚,下令将贾翥处死。
  毫州训导林云为本府作《谢东宫赐宴笺》里有一句“式君父以班爵禄”,朱元璋把“式君父”读成“失君父”,认定林云在诅咒他早死,下令将林云处死。
  尉氏县教渝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里有一句“体乾法坤,藻失太平”,朱元璋认定“法坤”是发髡,“藻失太平”就是“早失太平”
  ,下令将许元处死。
  德安府县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里有一句“永诏亿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朱元璋把“有道”认定为“有盗”,“青门”当然是指和尚庙,吴宪的一句话竟然同时撩到朱元璋的两个疼处,自然是死罪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