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44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20 21:31:34
  第十一章 揭开《西游记》第一藏—《西游记》暗藏的诅咒之谜(第十一章之二)内容提要:
  《西游记》诅咒朱元璋的秘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破解的,否则《西游记》早就人头落地,《西游记》难免“焚书”的命运。
  文字游戏造成的文字狱。
  朱元璋的洪武时代也是文字狱盛行时期。
  日期:2017-05-21 21:36:03
  第十一章 揭开《西游记》第一藏—《西游记》暗藏的诅咒之谜(第十一章之二)

  《西游记》诅咒朱元璋的秘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破解的。否则《西游记》早就会在明朝给彻底烧毁了,《西游记》的作者即使生前逃得过刑罚,死后恐难逃得过掘墓鞭尸的惩罚。我们今天也不会欣赏到这样精彩的作品。
  诅咒朱元璋的文字当然是埋得非常深的。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非常古老也是非常神奇的文字。中国的文字能形成书法艺术,能成为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这种奇特的文字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不多见的。
  中国的文字由于独特的文字结构,以及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也就形成了一种另类的中国文化—文字游戏。
  中国的文字游戏可谓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游戏包括了字谜、对联、酒令、歇后语、绕口令、特殊的诗词…,而每一种文字游戏又需要很多的技巧,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莫测高深。
  特殊的诗,如藏头诗也是一种文字游戏。比如《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逼卢俊义上梁山,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上题下一首诗: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里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合起来便是芦俊义反,谐音便是卢俊义反。这藏头诗的意思太显浅了,只有卢俊义的文化水平太低没看出来。结果卢俊义的管家把这首反诗向官家告发,卢俊义只能被逼上梁山了。
  甚至标点符号也可以作成为文字游戏的工具。某些时候一段文字中标点符号放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让这段文字成为意思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表述。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秀才为了戏弄没什么文化的土财主,春节快到了,秀才给财主写了一副春联:上联: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养牛大似象耗子都死完。原来这位财主除了酿酒还制醋,家里养着大群黄牛水牛,粮食堆得满地最怕老鼠偷吃。秀才写好对联就给财主念道:“上联: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养牛大似象,耗子都死完。”这春联多应景,多吉利!财主立马将春联贴在大门上,欢欢喜喜过大年。可是过路的人看了对联都笑得合不上嘴了。原来这对联也可以这样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牛大似象耗子,都死完。

  字谜就更难猜了。“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个字。这个字谜的谜底就是“一”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因为春雨连绵,当然是阴天,所以 “春”字没有“日”;“ 妻独宿”是因为“夫”不在,这“春”字去掉下面的日,又去掉上面的“夫”,不就剩下“一”了吗?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没它大”
  ,打一个字。这个字谜的谜底也是“一”字。
  中国的文字游戏最常用的技巧是使用谐音手法。有一个古时的笑话:一天,朝廷的大官礼部尚书去探望下属礼部侍郎。尚书一进家门,见到一条狗,便问道:“是狼(侍郎)是狗?”侍郎一听就知道尚书在骂他是狗,便以牙还牙:“狼和狗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在尾巴。尾巴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西游记》里的崔判官,只在一字上面加了二划,唐太宗便因此多得了二十年阳寿。这就是典型的文字游戏啊!
  中国的文人不但将文字游戏用于娱乐,还将文字游戏升华为骂人的利器。杀人要用武器,骂人用文字即可。当中国的文人将骂朝廷、骂权贵隐藏于文字游戏之中时,中国便诞生了一种奇特的刑罚—文字狱。

  百度对文字狱的定义是:文字狱是指封建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新华词典(第4版)对文字狱的注释是:旧时统治者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选摘字句、罗织罪名所构成的冤狱。
  我对文字狱有二点不同的理解:一是公开用文字骂朝廷和权贵的行为不属于文字狱的范围。只有使用文字游戏的技巧,用文字游戏将隐匿的文字含沙射影地骂才算是文字狱。第二,也不是原本不是真骂却给冤枉了才算文字狱的范围;用文字游戏暗地里真的骂了给发觉治了罪的,也算是文字狱的范围。有时候是真骂或是假骂是不容易分得清的,这个只有被治罪的当事人最清楚。
  中国的文字游戏几乎是伴随着汉字的诞生而出现。因此用文字游戏进行骂人损人也随着文字游戏的出现而出现。文字狱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几乎都发生过。发生文字狱最多的朝代是明朝和清朝,清朝的文字狱尤其残酷。这可能是由于清朝由少数民族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原因吧。一些汉族的文人仇恨满清政权或对满清的统治不满,又认为满族统治者不懂得汉族文字的深奥,而采用文字游戏对清政府进行讥讽和诅咒。当然也出现很多满清统治阶级因神经过敏而冤枉文人的文字狱。

  最为世人所知的清朝文字狱是“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这宗冤案。
  雍正年间,翰林官徐骏有一次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犬字旁的“狴”。结果给雍正皇帝发现了:“这是变着法子在骂皇帝我不是人啊!”于是马上将徐骏给革职了。这还不算,雍正皇帝又下令对徐骏进行严格审查。结果办案官吏还真的找到了徐骏骂朝廷的新证据—在徐骏的诗集里发现有二句诗:“清风不知字,何事乱翻书”。于时推理认为“清风”就是暗指清朝。这样一来,徐骏这二句诗就变成了讥讽清朝统治者文化程度低,不懂治理国家的罪证。最后徐骏就因为这二句诗送了性命。

  这当然是典型的文字狱,莫须有的罪名,徐骏死得真冤!其实,即使徐骏真的骂一句泄泄愤,雍正皇帝也应该有大肚量呀,多看几本书不就可以识字了吗?用得着大臣说一句文化程度低就要了他的性命?
  明朝的文字狱既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在整个明朝也要数明太祖洪武时期的文字狱最为盛行。
  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凡开国皇帝多数都是平民起家的,朱元璋更是僧人出身。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皇帝都是以天子自居,明太祖要在臣民中树立神圣的形像,因此最怕提起往事。相比之下,朱元璋之后的子孙皇帝就没有朱元璋这种尴尬了—因为他们的先辈都是皇帝,他们自然就是龙种。
  其二,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勤奋尽职的皇帝。国家事情事无大小朱元璋都亲自过问。看得多自然就看出很多问题来。如果他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也就不会造成那么多的冤案了。
  其三,自卑、多疑的性格。由于出身的原因,朱元璋有天生的自卑感;加上出身贫农,后来当了僧人靠念佛经识得几个字,但随后的十几年戎马倥偬,造成文化程度比较低。朱元璋的个性敏感、多疑,杀性又重,因此就无端地造成了很多文字狱冤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