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51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14 08:42:18
  NO.94
  除了军事上的失败,在内政上,冉闵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自从石虎死后,以邺城为中心的中原腹地就陷入了一片混乱,战事频仍,盗贼蜂起。
  冉闵上台后,更是无月不战,再无宁日。

  纷飞的战火让百姓根本无法耕种,土地全都荒芜,粮食颗粒无收,加上当初冉闵为了树恩,早就把后赵府库里所有的钱粮全都散发了出去,那个时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现在却是再心疼也无田可用——即使有心想要赈灾,也根本无法施行!
  而百姓的存粮到这时大多已完全断绝,只能忍饥挨饿,甚至活活饿死,人相食的惨剧,在时隔多年后又一次出现在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随之而来的,是中原人口的大量减少。
  这里边除了战乱和饥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当初后赵统治时期曾从青、雍、幽、荆四州迁来众多汉族百姓以及大批羌、胡、蛮等少数民族,数量多达百万,后赵瓦解后,中原局势动荡不安,为躲避动乱,他们纷纷扶老携幼,动身返回老家,由于战火纷飞,加之缺衣少食,这些人大多死在了半路上,能活着回到老家的还不到十分之一二!
  此时的中原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布。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是乱世中的乱世,这是地狱下的地狱!
  显然,冉魏政权的经济基础已经濒临崩溃。
  雪上加霜的是,石祗又来趁火打劫。
  公元351年4月,距离冉闵回到家还不到一个月,时差还没倒过来呢,石祗就派大将刘显率军七万前来攻打邺城。
  危难之际,冉闵想起了在襄国城外曾给自己正确建议的卫将军王泰,便派人召他来商量对策。
  没想到王泰对冉闵上次不肯采纳自己的意见耿耿于怀,竟然以自己伤势严重为由拒绝入宫。

  无奈,冉闵只得亲自上门向王泰请教。
  但王泰却依然推托自己伤重,不肯多说。
  冉闵的耐心,就像我的存款一样是极其有限的。
  他当即怒火中烧,拂袖而去,回宫后他忿忿地对左右说:巴奴(王泰大概是重庆那里人)!你爷爷我难道要靠你才能活命吗?看我先把胡人灭掉,回头再杀你王泰!
  随后,冉闵下令全军出动,对后赵军发起猛攻。
  此战冉闵大获全胜,不仅斩首三万余级,还乘胜追击,穷追不舍,一直追了一百多里。
  刘显吓坏了,只好秘密派使者请降,请求冉闵放自己一马,并表示愿意回去后除掉石祗,以感谢冉闵的不杀之恩。
  冉闵也见好就收,爽快地答应了刘显。
  凯旋而归的冉闵没有食言,回到邺城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泰,按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原则,他给王泰随便按了个“欲叛国投敌”的罪名,将其斩首,并夷三族。

  惨败而归的刘显也没有食言,回到襄国后,他居然真的杀了石祗,并将其首级送给了冉闵。
  冉闵大喜,当即封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刺史,同时将石祗的首级在邺城的大街上示众,随后又点了一把火将其烧成了灰烬。
  此时石虎十三个儿子只剩下了石琨一人,石祗死后,他也无法在河北立足,只能带着妻儿向南逃亡,最后好不容易逃到了建康,投奔了东晋。
  这是他旅途的终点,也是他人生的终点。
  辗转了千山万水,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千难万险,换来的——却是千刀万剐。
  东晋政府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石勒灭亡西晋的一箭之仇,立即下令将石琨及其家人斩首。
  至此,石氏一族彻底灭绝。
  不过,尽管冉闵在和石祗的竞争中胜出了,但他接下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日期:2016-03-14 20:33:52
  网上找了段关于冉闵的评论。
  夸大了杀胡令对汉人造成的影响。杀胡令的直接受影响者是羯胡,但对于汉人而言,除了在冉魏立国初期起到了一 定的团结人心的作用之外,可以说没有长久影响。由于冉闵没有利用好杀胡令造成的心理优势,立国后竟然又去与胡人妥协求和,并且猜忌大臣,人心很快就又变得 不稳固。可以说杀胡令的对内影响没有持续几个月就消失了。杀胡令更不会起到拯救汉人种族之类的作用(因为本来“汉人要灭族啦”这种观点就是yy出来的 嘛)。

  日期:2016-03-14 21:39:59
  也是网上找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楼主意见):
  冉闵起兵是为了汉人种族大义,是代表汉人对胡人统治进行反抗吗?
  从冉闵的本意来说,显然不是。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个人权力在斗争,后米杀胡也是因为“胡之不为己用”,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考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