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12节作者:
szgou 社会财富的分配法则体现了特定的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的分配法则是不一样的。在原始社会,大家生产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其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分配,这也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较多的剩余,只有平均分配,才可能维持种族的繁衍。到了奴隶社会,由于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劳动的一切成果都受奴隶主的支配,奴隶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有生产性的劳动均由奴隶来完成,但奴隶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完全不具备任何的话语权,这个时候已经有国家的形式,君主、国王等则无偿享受社会成果。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农业成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除自耕农外,社会分为地主阶级和农民,无地农民是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因而在对社会产出的分配中,农民处于从属地位,仍然只能获得基本的的生活需要,地主仅靠土地的所有权而获得较大部分的收入,对于是国家政权而言,则可能通过税收而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是商品生产,资本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获得了主导地位。虽然资本家也参与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但它的收入来源不来自于其劳动,而来自于对新创造财富的支配权,而劳动人民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取工资收入,和资本家只是一种简单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
但只要商品经济存在,资本在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的分配法则就不可能改变,无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必然受到惩罚,以目前的生产力,人类仍然难以直接跨越商品经济的时代,人们很难通过自觉的行为来调节社会新创造财富的分配,市场的自发调节仍是相对公平的分配形式,因而我们需要正视资本在社会新创造财富分配中的支配地位,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新创造的财富最后会分配成工人工资、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生产税净额及企业家的利润,这也代表各个阶层对社会新创造财富的占有。分析工人、房产及地产所有者、高利贷者、国家、资本家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可以让我们认识社会的分配结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结构及发展阶段其分配结构是不相同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所占份额越高,则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大份额的社会最终产出,其剥削程度相对较小。对于银行而言,储户的利息收入也相当资产的收入,只是其利率相对社会借贷利息较低。
新创造的财富经过初次分配后,最后会进行第二次分配,如工人收入用于支付房租、利息等,政府发放雇员工资、转移支付等,这些收入加上原先的收入,会对社会最终产口进行购买,完成生产的循环。因此,社会总供给将分为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新增投资及净出口,我们可以从四者的比例,看社会财富的使用情况。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投资较大,则社会新创造的财富较大的比例用于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将形成更大产能,未来有更多的产出;如果净出口在社会新创造财富的比重较大,则这部分社会财富供国外人消费掉了,自己手里拥有的只是一些货币或债权,是以消耗国内的资源、牺牲国内的环境为代价的;如果是净进口,则消费了其它国家生产的商品,但本国要支出国际通用的购买力,包括黄金、外汇储备等,长期的贸易逆差并不可能维持。
如果一个政府的税收较高,则他对社会新创造财富拥有更大的支配权,他将拥有更多的对社会最终消费品的购买,这也相当于挤压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国防和军队等是维持一个国家不受外来侵略最根本的保障,是整个社会必然支付的成本。但如果一个社会中军工企业规模较大,则整个社会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用于国防军工的生产了,这必然挤占人们的基础消费资料,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过分发展国防军工,虽然能增加社会总产出,但并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它只是提高政府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份额,从而压缩居民消费。
日期:2009-10-21 09:51:0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SNA的修正
十二、刨开西方经济学的老根——再论“看不见的手”与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
经济学的入门功课就包括“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这个理论,这可是现代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镇山之宝,后来经过西方经济学家的无穷演绎,成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虽然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都追求利润或效用的最大化,但通过自由竞争,最终却能达和促成整个社会有秩序的运行,也就是整个社会有一套完务的自我的调节机制,政府暂时靠一边去,不要做无用功,有很多措施可能会实得其反。这也成为“大市场、小政府”的理论基础,是市场说了算,而不应该由市长说了算,或者是资本说了算。
“看不见的手”这套理论有点像一道圣谕,是冥冥中一种不可预知的力量,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社会运行最根本的法则。反正一句话,它是属于神界的东西,凡人管不着,也用不着管。但本着严谨治学的精神,西方经济学在其后数百年中都试图从理论上证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存在,让它降落凡尘,供人瞻仰。在这个漫长的史征历程中,看不见的手演变成经济学的均衡理论,通过供给与需求的调节,消费者达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皆大欢喜。
现代意义上的均衡理论则是瓦尔拉斯提出来的,瓦尔拉斯认为一种经济中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之间,价格和产量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依存关系,例如一种价格的变动会因其他所有价格的相应变动。后又经过无数经济学家、数学家不懈努力,在严格的假定下,一般均衡的存在得到了“科学”的证明,使得那只“看不见的手”终于成为缜密的科学体系,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任何讨论都得在这个范围内讨论,否则都不入正统,只是野路子,上不得台面。
一般均衡理论虽然经过了严格的数学包装,但并不能让所有的经济家都买帐。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仍只是一个纯粹交易经济的模型,其中没有生产活动,没有资本(只是作为生产要素被引入)、没有倾向的存在,一切交易都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直接物物交换,而备受到人们的质疑。
当我们用多部类模型来分析社会经济的运行时,思路或许会豁然开朗。经济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似杂乱无章,但在一个周期内却可以看成一个闭合的流程,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各部类各司其职,都是为了社会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而服务的,它是一个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连续过程。
在社会经济的循环中,第一步是,是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部门将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消费品(包括最终产品和最终服务)放到一个篮子里,这包括机器设备、道路广场、房子、汽车、电脑、日用品、影视娱乐、旅游观光、洗脚按摩、教育咨询等,主要用于满足居民、政府及本家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各种需要。
第二步是各生产企业进行价值的分配(这里不包括各种中间品购入的),发放工资给员工、给房产或土地所有者交租、给高利贷者利息、给国家上缴税收,最后还有自己的利润,对于银行来说,除此之外,还要给存款者发放利息,形成社会的最终需求。
第三步则是购买,社会所有成员在获得收入后,将存放在社会总供给那个篮子里的所有社会最终消费品购买了,根据多部类模型,社会总供给与在价值是相等的,都是用同一货币表示,这下正好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完全相等。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要是为了让我们理解经济是如何流动起来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现实生活中销售和购买同时进行的,贴后有一个小GIF动画,也是为了说明这三个过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