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13节

作者: szgou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以想象,绝对的均衡是不可能存在的,不可能总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完全相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企业可以通过库存进行调节,一件商品销售不出去,可能会堆积在仓库里,成为企业的存货,如果供不应求,企业则可以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一直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如果一个经济体足够大,供给与需求之间暂时的差异是可以容忍的,也可以忽略,整个社会有很多的缓冲。从期来看,供给与需求会调整社会的产业结构,有企业倒闭,也有企业新建,社会生产始终在向均衡靠陇。由此可以看到,保持经济稳定的第一个条件是行业保持适当的比例。

  前面说到了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除了这两种状态之外,还有一个再萎缩再生产。当经济体处于经济扩张时,企业不断增加投资,形成更大的生活规模,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就业;而当经济处于萎缩阶级时,则整个社会的生产性资产有部分被闲置,就业缩小。在这两种情况下,经济体都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等机制进行传导,使整个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三种经济状态总是交替进行。


日期:2009-10-21 11:55:3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SNA的修正
  十三、定价权——从垄断及不完全市场看价格的形成机制
  我们前面的分析都是采用的价格形态,按我的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第二、三卷最终也是采取的是价格的分析方法,商品生产本质上要求其流通采取价格的形式。但普天之下,所有对经济学理论有些了解的都知道,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这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庞大体系的最生一层底裤,有无数的野心家都想在这里动手脚,妄图掀翻他老人家的崇高地位。

  不过不要紧,在俺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所以能在百多年的风雨飘摇中如擎天柱般岿然不倒,仍有为数众多的粉丝,根本在于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坚持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而俺的理想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穿上一套钢盔铁甲,让他老人家再度纵横四海,挥斥四方。
  引用凯恩斯一句原话来压场,这也符合本人想把马克思和凯恩斯等诸牛搓合在一起的初衷。“一切生产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5章开场白话)根据GDP的定义,是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这里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多部类模型中的社会总供给,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最终财富,对不起,各种原材料、对各种生产机器、工具的补偿是不算在内的。

  根据多部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恒等式,这解决了W=C+V+M中C和V+M异质的矛盾(C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而V+M则是劳动的附加,是新创造的价值),由此可以理论上证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即社会总供给都可以看作是劳动的凝结。虽然社会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价值穿上价格这件华丽外衣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掩藏了起来,但从社会经济循环的角度,从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价值如何转化为价格的,从宏观的角度而不是从微观考察整个经济的运行机制才可能找到价值向价格转形的核心秘密。

  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可以看出,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最后销售实现,中间是劳动的不断加入,加入的劳动越多,则商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生产可看作是价值的传导,如果某种商品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庞大的固定资产,需要的众多的劳动力及原材料,则该商品的价值很高,其价格也相应非常高,反之价格较低。一架飞机生产的复杂程度、耗费的时间,需要的原材料等显然要超过一架汽车,汽车的价格也与飞机难以同日而语。

  商业流通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必要环节,商品流通环节越多,附加在上面的劳动越多,其价值越大。但流通环节并不可能增加商品的数量,一件衣服转手再多次仍然只是一件衣服,但由于各个环节都有劳动的加入,他们最终会参与了社会最终产出的分配,过多的中间环节只能说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

  一件商品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商品凝结了多少劳动,如果该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更长,在生产过程降低了原材料使用,或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各种费用的支出等,都将使该商品的价值变小,其价格也将相应的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采用,绝大多数商品的生产价格都有大幅度的降低,这实质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商品的价值量的减少了。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为例,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生产艺的进步,而它本质则是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的劳动力大量减少。相应地,社会成员每人所占有的社会最终消费品相应增加了,这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标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总产出成倍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价格只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对经济的分析必须深入到经济的内部,从价值分析出发,才有可能得到更客观公正的结论。
  从上节讨论新创造财富的分配来看,由于现在仍是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在社会新创造财富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通过政权可以无偿地获得社会财富的分配权,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获得的份额相对有限,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的利润率往往是趋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如果某地区或者行业有较高的利润率,往往会导致社会资金的拥入,最终将使该地区或行业利润率降到社会平均水平。龙断地位将使该企业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出去,它可以提高自己员工的工资水平,这也增加了该企业员工收入的增加。企业想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需借助垄断地位或者具备垄断的优势,这体现为一种定价权。

  垄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行政垄断或者叫市场垄断,它凭借行政手段或者暴力手段等,第二种则是技术垄断,享有某种降低成本的独特技术,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便获得了商品定价权,不再有市场的竞争,这样便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多部类模型是建立在真实经济生产基础上的,并不需要完全市场假设或者不完全市场假设。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超额利润,他只是获得了社会总产品中更大的购买力,并不改变整个国民运行的均衡状态。如果某企业或行业有超额利润,其实他是牺牲了其它社会成员的利益。
  只有劳动价值论才是科学的价值论,只有劳动价值才能真正揭示社会运行的本质。虽然劳动价值论一直被歪曲,被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敌视,但真理最终归是真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它仍将闪现出巨大的光芒。劳动价值论有力地说明了劳动人民才是物质文明的唯一创造者,是人类历史发展唯一推动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