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15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就是青年赵匡胤游历两年的亲眼所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青年赵匡胤闯荡江湖的亲身经历,虽然悲惨残酷,却十分真实,十分生动。
  所有的这一切,是他在京城那个大都市,在家庭那个温暖的小窝里永远都不可能见到,不可能亲身体会的,我想,这或许是赵匡胤外出闯荡的最大收获吧!
  看到这一切,经历这一切的赵匡胤开始了自己新的思考。这一切与自己的想象是那么的不同,那么的残酷,那么的现实,那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幕人间悲剧呢?

  是高高在上、昏庸无道的皇帝?还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大臣?是恃强凌弱、肆意妄为的契丹侵略者?还是坐镇一方,攻伐不已的地方节度使?甚至是降下灾祸,荼毒百姓的老天爷?
  不,这些都是,又都不是,这些人都要为眼前的一切承担责任,却绝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一切的直接造就者就是战争和分裂。
  不错,战争,就是战争。正是战争让国破家亡,正是战争让妻离子散,正是战争让生灵涂炭,正是战争让悲剧反复重演。这可恶的战争!这他娘的战争!这像恶魔,像绞肉机,像吸血鬼一样的战争!
  恭喜你赵匡胤,能想到这里,证明你已经从一个怀揣自由美好梦想的单纯少年,成长为了一个不满社会,抨击政府的标准愤青,你正在接近梦想的起点所在。
  但相比你那伟大壮丽的事业,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打开那扇大门,站在梦想的起点,你还需要继续思考,继续寻找,寻找从评论家向实干家转变的钥匙。
  骂完娘的赵匡胤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依然在向北寻找机会的路上,他的脑袋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思考,既然是战争造成了这一切,那么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战争的发生,结束这混乱分裂的局面,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答案似乎很简单,那就是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对孪生的兄弟。虽然人们都津津乐道于那些举世名将,著名战役,甚至有些狂热的军事爱好者去歌颂粉饰那些臭名昭著的战争狂人,比如希特勒、山本五十六等等,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人还是更加热爱和平,享受和平的。
  当整个人类社会对和平的爱好和享受胜过对战争的需要时,战争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抑制,和平的局面得以维持。但是,当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失去和平,战争已经成为主旋律的时候,我们又能拿什么去结束战争,换回我们的和平呢?

  中国的古代没有国际和平组织,自然也就没有中立的国际和平主义者斡旋其中,呼吁双方停止战争,走到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的轨道上来,指望交战双方突然良心发现,道德上受到谴责,然后大家丢掉武器,停止厮杀,来个热烈拥抱,痛哭失声,从而换来百年和平,更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童话梦想。
  如果你还是不放弃和平突然降临的幻想,那就只好像很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一样,等待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降临人间,普度众生或者无所不能的基督来把忠实的信徒提到锡安山上一同做王了。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表明,上述几种解决方案都是空中楼阁,幻想泡影,即便是这个那个神乎其神的宗教信仰,也是自欺欺人、自我心理安慰的精神麻醉剂而已。
  想要解决人类自己惹出来的战争祸患,靠神仙、佛祖、基督都是不可能的,靠人类的道德、良心、仁义更是万万不行的,能够结束战争,带来和平的,只有战争而已。
  想到这里,赵匡胤心里豁然开朗了,自己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以战争结束战争,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想想自己曾经读过的历史,哪个分裂混乱的时代不是被战争所终结的呢?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攻伐不断,而秦国以最强军力削平六国,统一海内;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不息,而魏、蜀、吴各以战争吞并大小诸侯,终成三国鼎立之势;在此基础上,魏国又因国力军力最盛,依靠长期征战,吞灭吴蜀,南北混一;隋末群雄并起,地方割据,局面混乱,而李唐终以东征西讨,南伐北战,统一宇内,以致四海臣服,八方来朝。
  铁一样的历史事实和血一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只有战争才能结束战争,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和平,换真正的和平,而我,赵匡胤,要想亲自结束这个乱世,要想拯救万民于水火,唯有拿起武器,投入到这场可恶的战争中去,去学习如何战争,如何取得胜利,去洞悉战争的全部奥秘,打造更加强大的战争机器,才能真正终结这永无止境的战争。

  赵匡胤,你终于领悟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道理。两年来的流浪时光没有白白浪费,闯荡江湖的所见所得,所经所历,都是为了让你领悟这个道理。领悟了这个道理,你距离你的梦想不再遥远,你的人生将不再迷茫,你的道路将十分明确。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扇门,推开这扇门,或许就是你的机会,你梦想的起点!
  于是赵匡胤继续走上前,推开了这扇门,然后他遇见了郭威,这个带给他机遇和希望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