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44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里,蓝玉像是燕王的说客,一会说他是皇上的最爱,一会又说他得民心,封地有天子气,然后请太子自己“审”之。这分明是让太子识时务,掂量自己的分量,干脆早点让贤算了!
  我若为太子,定然跳起来赏他两记耳光,大喝一声:滚!
  可实录里的太子却缓缓地说道:“燕王事我甚恭谨。”——太子到底是太子,理解力就是高妙,原来我听错了,蓝玉那一大篇话其实不是“好话”,本意还是“速除燕王”。
  可是太子虽然听懂了,竟不舍妇人之仁,还在想燕王对我那么恭顺,毕竟于心不忍。

  蓝玉追了一句:“殿下问臣,臣不敢隐,故尽其愚恳耳。惟密之。”结束了这次谈话。
  又出现一“密”字。以上两处场景,两组对话,短短278个字,就有3处强调要“密”(包括马后强调的“幸毋泄言”)。可是竟全然不“密”,都被长耳朵史官听了去。
  我尤其奇怪的是,蓝玉为何也要说“密之”?他那些话,差不多等于废话,全似在向燕王献谀;太子虽然嫉妒父亲偏爱四弟,也无一句恶言,顺带还赞赏了燕王之悌(善事兄长)。哪里有值得保密的机密?可见史官写这么些“密”,不过是故弄玄虚,把太子、蓝玉刻画成全然无用的角色,受了气,背地里连个撞地屁都不敢放,只管说燕王的好话。
  以上是实录所记朱元璋第一次发心易储,若其为真,懿文太子死后,他不正好如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不赶紧令诸子中最爱的燕王入主东宫?可是朱元璋竟然有违史官的心,放着那么英明神武的老四不理,偏把太子之子,同样“柔弱”的朱允炆封为皇太孙。
  朱元璋宁可创设一个太孙的名号,也不肯辄令燕王入居储位,显然朱元璋并不像史官的偏词说的那样,只“属意”于老四一人。
  日期:2013-08-05 10:50:32

  仍上接36
  新立的皇嗣皇太孙朱允炆,同他父亲朱标一样,仍是“仁弱”者一枚,自然令朱元璋“不满”——史书里是这么写的。
  据《明史纪事本末》说,“皇太孙生而额颅稍偏,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它头一句就露出造假的痕迹。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专论“相人术”与明代前期政治,指出明成祖朱棣最信相术,他不仅利用相术来给他篡国套上神秘的光环,即便用兵行政,亦多借助相者预卜之术(如明初有名的相士袁珙、袁忠彻父子,都参与了永乐朝的一些主要的政治大事);在《明太祖实录》里,有许多地方描写朱元璋的“奇骨”与异容,开启了朱元璋容貌异化之路。实际上,朱棣是将相术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来重新解构开国的历史(即阐释“天命”)。而在洪武朝的史料里,几乎看不到朱元璋关心并借助人的面容来判断人祸福的例子;朱元璋固然也信术数,但他更偏好星象一类,而没有证据表明他对相面术具有兴趣。

  《明史纪事本末》言“皇太孙生而额颅稍偏”,说的是皇太孙朱允炆头骨不正,是无法正位,终将失国之像。这就是典型的相面术,它从人的容貌来预判其命运。这正是朱棣喜好的那一套,后世文人也用它来解释朱允炆失国的原因,好像朱允炆失去帝位,是从他一生下来就决定了的。
  我想,朱允炆额颅稍偏,与史泰龙眼角稍歪一样,都是从娘肚子生出来时,被助产士不小心拉成这样的,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毫无关系——史先生不成世界知名的功夫巨星了吗?
  《纪事本末》接着举了许多例子,说朱元璋如何不喜这位皇太孙,如令他赋诗,多不中太祖之意;让他作对,仍不称旨,文字里都有衰败之气。而燕王正好相反,不仅诗作的漂亮,对子也对得工整,词意又佳。每每如此,久而久之,太祖便动了易储的念头(这回易储,就是废皇太孙的储位了)。

  不知道这些是哪位冬烘先生编出来的,竟骗了谷应泰,让他信以为真,把它们当作了信史。朱元璋物色大明江山的继承人,难道是考秀才,谁诗做的好谁来干?朱允炆既然被立为太孙,想来之前诗一定做得极有气象的,难道一立为继承人,水平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下滑?燕王早在洪武十三年就去了封国,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北平,偶然上京,也不可停留过久,哪有时间来和终日奉侍在父皇之侧的皇太孙斗文?可笑到不值一驳,亏得谷应泰还做过一任学政,书读得也有点迂了。

  我们看到,朱标、朱允炆父子,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一方面他们的事迹遭到刻意的掩盖,多晦暗不明;一方面他的对手在自己开设的历史审判庭中,对他们进行缺席宣判,他们对所有诬词,都无法辩驳。——谁说主持历史审判的法官都叫公正?(今日更新完毕)
  日期:2013-08-06 09:43:01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皇子与储位
  37

  洪武朝的皇子之间关系的真相,由于史料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官方正史(以后简称“官史”)屡经刷洗和改篡,留下的证据很少。我们观察朱家儿子们围绕储位的争夺,只能从片段的历史材料里去窥测,依靠想象力和实际生活的经验,尽力将这些碎片联缀起来,从而对历史人物及其关系进行部分的还原。所幸朱棣不够聪明,他登基之后,以史书为报复之具,捏词污人,作假行骗,然而就像作案者总要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一样,朱棣对历史动手动脚,自然不免留下破绽和罅隙,成为我们深入历史现场的“后门”。

  朱元璋的儿子多,年长后多封大国,拥重兵,握大权,位尊地显,他们的利益深深地缠绕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之中,手足之间是不可能像老父亲期待的那样,兄友弟悌,你谦我让,一派和谐无争的景象的。
  上文说到,太祖和太宗《实录》中,刻意伪造了一些太祖朱元璋不满意长子朱标,而属意于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情节。这正好暴露出朱棣不甘心做王子,觊觎储位的野心,至于父皇一心看好他,则属于典型的意淫,是借史书**(在这个意义上,一些历史书也可归入“黄色小说”一类)。
  公正的说,朱棣不是一开始就心怀不轨的,如《明史?姚广孝传》载: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去世后,亲王们纷纷来京奔丧,朱元璋打算选几位高僧,陪侍诸王,为皇后诵经荐福。有人向朱棣推荐了道衍和尚(道衍是姚广孝的法名)。
  道衍虽为释子,却有经世之志(在中国,“酒肉和尚”最多了,现在当董事长、做委员的和尚皆是)。他的佛法其实也不纯,一个秃僧,却和一个道士学手艺,得其传授阴阳术数之学。
  早年间他游嵩山,曾偶遇当时著名相士袁珙。“哎呦!”袁珙一见之下,先呼一声:“是何异僧!来,我瞧瞧。”把住他的衣袂,上上下下打量,就将道衍和尚的尊容,用他相面大师的口吻复述了一遍:“大师你目如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将来必为刘秉忠之流也。”
  原来姚广孝长着一对难看的三角眼,要搁今天,搞不好就要去韩国整容,挑成一双丹凤眼,上台演小生,妆都不用化才好。形如病虎,不知是何形态?大概被武松打蔫了的那只老虎,眼冒金星,四腿歪颤,差似一只病虎模样吧。从袁珙的相貌描写来看,姚广孝生得一点都不精神,然而,在他肺痨鬼的外表下,却掩藏着杀人狂的勃勃精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