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21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个曾向叔叔进献美女的侄子,一个想尽办法征集美女的叔叔,他们的对骂,一定是异常火爆的!
  此时朱元璋还未决定是否“废”了朱文正(在朱元璋的口语里,把杀人称作“废”)。毕竟朱文正是他唯一的侄子,他的母亲,即朱元璋的大嫂王氏还活着,听到儿子犯事,肯定日夜哭诉,祈求宽恕。马皇后也以文正性子刚烈,其母健在,当顾惜亲亲等为由,反复劝说,请求饶过侄子一命。
  大哥朱重四是朱家顶门户的长子,朱家拼尽财力,为他娶了一房媳妇。1328年七月,大嫂王氏嫁进朱家,2个月后的九月十八日,刚刚做了公婆的朱五四夫妇也生下了他们最小的儿子朱元璋。虽然是双喜临门,但添丁加口,给这个赤贫的家庭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所以朱元璋的二哥、三哥,都只能入赘人家,做倒插门女婿,成为被人看不起的赘婿。朱元璋从小是和大哥大嫂一起生活的。大嫂王氏入门后不久生下两子一女,即长子圣保(早亡)和次子驴儿(朱文正),女儿即福成公主。几年间,这个穷苦的农家多了4个孩子,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辈分高而年纪小的小叔,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一定分外觉得冷落。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里回忆道:“从孙守谦之祖(即大哥重四),幼因皇考(即朱元璋之父)惜之甚,及壮,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胜言。”指责他的哥嫂不能孝顺父母,那么他们对他肯定也是缺乏怜爱和关心的。
  1344年,朱家遭逢大难,朱元璋之父母、大哥、大侄4口人,在短短20多天里,相继病故。大嫂王氏带着驴儿和闺女回了娘家,从此17岁的朱元璋成了无人管顾的野孩子,他一定绝望为命运抛弃了。
  幼年家庭生活的记忆是如此的惨淡悲凉而无助,它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暗布下一粒种子。朱元璋对大嫂和侄子怀有复杂的情感,此时正是考验他如何抉择的时刻了。
  对于像朱文正这样的麻烦人物,官修国史的既定规程,与特工部门的手法倒有几分相通,即将棘手之人绑架,令其人间蒸发了事。《明太祖实录》对朱文正的结局,没有交代,只说安置于桐城居住,再无下文,仿佛此人移民去了外星球。

  朱文正是怎么死的?朱元璋告诉侄孙朱守谦,说他父亲罪恶“事觉,教之不听。未几,谋奔敌国。又觉,而方囚之,然后而殁”。好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儿,累教不改,终于被踢出局。
  据俞本《纪事录》讲,朱文正被废为庶人,安置六合县。但朱文正愈肆狂悖,竟偷偷地命道士用红笔书写叔父的生辰八字,“钉地压之”。这就是阴毒的诅咒魇压之法,又称巫蛊(其“毒”指施行者的用心,效力自然是没有的)。朱文正又遭告发,被取回京,在内苑关了禁闭。过了一个月,仍开释其罪,任用他为监军,出征浙西。至太湖时,又欲叛归张士诚。结果,再次“事泄”,这一回算是彻底了结,被“取回饿死”。——这是俞本的说法。另有一说,道是朱文正被押送回濠州老家看守坟茔,算是令其面壁思过吧。结果他在濠州,仍“暮夜与从人议有异志”,铁了心要投奔张士诚,被人告发后,朱元璋痛快地将其处死。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中说得明白:“其逆凶之谋愈推愈广,由是鞭后而故。”朱文正是被鞭挞而死的。总之,朱文正到死都是不服的。

  这一年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距离明朝开国,仅仅2年。洪武元年(1368),朱文正被追封为南昌王,立祠江西。他的儿子朱守谦在洪武三年被封为靖江王,开国于广西桂林。
  虽然《明史》说:朱元璋夫妇抚育文正、文忠及沐英等数人,“爱如己出,太子诸王生,恩无替焉”。但亲生子与义子怎么可能一样呢?只是太子、诸王还未长成,不得不依赖于养子,毕竟养子是比功臣宿将更为亲近的一批人,他们与朱元璋有着没有血缘的亲情联系。为了让这些人为己所用,朱元璋当然得恩典沛然而下,使他们获得较大的权力。养子们为义父的天下浴血奋战,多数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存活到明朝建国并得到封爵的只是少数几个人。

  朱元璋在称帝后,于洪武元年册封朱标为皇太子,建储以立国本,稍后于洪武三年,同时封10个孩儿为王(包括靖江王朱守谦)。虽然朱家小子们都还未长成,朱元璋已亟不可待地要让他们编织进“明帝国”的统治网络里去了。

  日期:2013-07-14 10:25:59
  三 诸王身世之谜
  23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五日,实录称其为“孝慈(马)皇后所出也”。《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补充了一点细节,说朱标出生在太平府富民陈迪的家里,其根据可能来自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
  毛奇龄参与过《明史》的修纂,《明史》的编写班子用抓阄来分配任务,毛奇龄抓到《后妃传》的一部分。毛奇龄在起草传文时发现,关于明代后妃的记载非常之少,一般只是些册封时间以及死亡祭葬等礼节,“而他无所有”。这也是啊,除了我们今天了无忌惮,古人谁敢把“宫闱秘史”写成畅销书?东厂、锦衣卫一来抓,就是妖书、诅咒啊!所以古代妃嫔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就寝,哪个较勤快,哪个很懒惰,一个老公怎么分配?等等,皆不可知。今人写《甄嬛传》之类的作品,只好凭半分事实,九点五分想象了。

  毛奇龄的办法是,以实录为本,同时“取外史所记与实录稍不符者,草成应之”。所谓“外史”,是相对于官修的正史、国史而言的,即稗官野史笔记等私家著述。说白了,就是多采野史的材料。野史就比较丰富了,如实录只记载了朱标的生年及月日,而《彤史拾遗记》就写到了朱标出生前后的一些具体情况。

  它说朱元璋率部渡江时,将士家属与辎重都留在和州,是轻装飞渡。马皇后担心水路随时会断绝,她没有同朱元璋商量,果断地率领部分妇孺渡过长江。此时她已经身怀六甲,渡江后,就在繁昌富户陈迪家生下长子朱标。而不出她预料,元将阿鲁灰、蛮子海牙随即截断姑孰口,袭据采石矶,民兵帅陈埜先属下水军康茂才部亦巡行江上,江之左右遂“道中梗”。经过多次激烈的争夺,直到次年二月,击败戍守采石、天宁洲的康茂才,江路才恢复畅通,郭部将士妻子及辎重得以全部渡江。

  从以上记载来判断,马皇后只是率领朱家嫡系“老营”渡江,郭部其他将领的家属,恐怕未易托付给她。因为自郭子兴死后,郭家军虽然没有解散,但各部互不相下,差不多都自行其事了。
  繁昌为太平路(太平府)属县,陈迪是该县富户。关于陈迪,实录仅记一事,说他在朱元璋渡江占领太平路之后,曾有进献金帛之举。马皇后在他家生子,倒不是没有可能。
  马皇后于戎马倥偬之中生下皇长子朱标,在接下来的6年里,又接连生下4个儿子和宁国、安庆2位公主(一些书想当然地说马皇后不能生育,是因为不知道她还有2个女儿)。在明代的官书和一般人的认识里,马皇后诞育了最长的5个皇子,即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樉、三子晋王、四子燕王棣和第五子周王橚。他们是朱元璋的嫡子,其他皆为妾侍(妃嫔)所出,都是庶子。在古代,由于涉及到继承权问题,嫡庶的界限是非常鲜明,甚至是不可跨越的。这不单是中国的国情,在西方也一样,在嫡庶、长幼的关系上,法律有明确的约定。中、西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族的一切利益均向“嫡”和“长”倾斜。所以在西方近代史上,大批出身贵族,却没有继承权的次子们,都跑到海外殖民发财去了。在这方面,中国不如西方之严,次子及庶子们都可以从上辈积累的财产中分一瓢羹,使大家族愈分愈小,很难积聚起巨大的财产。这种继承制度,对中西方历史的进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