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20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如此危急的环境下,朱元璋坚持了大生产运动,长子朱标一生,随后几年里,次子朱樉(1356)、三子朱棡(1358)、四子朱棣(1360)、五子朱橚(1361)、六子朱桢(1364)、七子朱榑(1364)相继出世。这是出生在明朝建国前的7个儿子。
  渡江前后,朱元璋开始独立握兵。在亲生子没长成前,他主要依赖收养义子维系和加强对部队的控制。收养子女,如前如云,在元末群雄中蔚为风气,各有妙用。朱元璋收没收过养女,无据可查,但他的养子则非常之多,达20多人,如保儿(李文忠)、驴儿(朱文正)、周舍(沐英)、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王驸马、也先、买驴、真童、泼儿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朱元璋兵势的逐渐扩大。

  保儿、马儿、驴儿等,都是养子的小名,朱元璋还为他们取了大名,一概随他姓朱,以“文”字行辈,如沐英复名之前叫朱文英。养子们是朱元璋最为贴己的亲信,在军中相当于朱元璋的“亲身”,比徐达、常遇春等亲信心腹更近一层。养子到,即朱元帅本人到,养子们是活的尚方宝剑,他们常常被朱元璋派到军中,作为将领的副手,实际上担任着监军的任务。
  当然,养子毕竟只是一种“类血缘”或“超血缘”的关系,是他在亲生儿子长成前借以控制军权的过渡措施。在诸多养子中,朱元璋前期最依赖侄子朱文正,后期是外甥李文忠。
  朱家叔侄年纪相仿,从小还是玩伴,他到滁州来投奔朱元璋时,已是20出头的小伙子(李文忠于同年稍晚来投,但年仅16岁。有一说,说他只有14岁,是不对的)。在他的堂弟们长成之前,他是朱氏下一代中唯一可以依赖的骨血。为了让他握有军权(实际上是朱元璋自己间接掌控军事大权的一种形式),朱元璋特地强拆了原先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行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将元功宿将都调往新设立的“行中书省”(行政机构),而令年轻又缺失经验,资历亦浅的朱文正出任大都督,仿佛便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了。明代任大都督一职者,唯朱文正一人。即便后来皇外甥李文忠掌管都督府,也只是任“提调都督府”的差使,而不再居“大都督”这样高的名义了。

  朱文正作为“朱家军”最为嫡系的核心人物,知道自己前程远大,最初也很用心追求上进。他在婺州猎得一会作诗的美女,自己不用,先拿来孝敬其叔。可能是方法不够婉曲巧妙,冲犯了要面子的朱元璋,可怜一个美女无辜殒命。朱文正不止用这种方式讨取叔父的欢心,他作战勇猛,踏踏实实地为朱家打天下呢。朱文正奉命镇守的南昌,位于朱、陈(友谅)二雄激烈争夺的前沿,他曾在数十万汉军的猛烈围攻下,坚守危城80余日,为鄱阳湖一战最终击败陈友谅做出至关重要的贡献。朱元璋曾问他想做什么官?他回答得很妙:“叔父将来成就大业,侄儿何愁不富贵?爵赏应先众人而后授私亲。”假如朱文正的下场不是那样败兴,这简直是可以传诸千古的一句名言。不知是哪位幕僚教的。显然朱文正在做了方面主帅后,幕下已积聚了一些人才。

  随着朱元璋连续生下儿子,朱文正由亲渐疏,地位发生微妙的变化,原先过高的期望渐渐化作泡影。朱文正又不是一个懂得韬晦隐忍的智者(如果把他派去进修一段忍术,或许大有不同),加上性格刚愎直鲁,心中有怨怼,就忍不住要说些怪话,甚至对叔父口出怨言。
  朱元璋当然无法容忍朱文正的悖逆,给他加了许多罪状,亲自赶到南昌把其抓起来,最后痛下毒手。朱元璋对这位侄子怀有很深的成见。后来他训斥文正之子靖江王朱守谦时,总不忘把朱文正过往的罪戾,如数家珍,一桩一件地列出来。如说朱文正守江西时,“恣意放纵,视人如草木,作孽无休,其不仁者甚。夺人之妻,杀人之夫,灭人之子,害人之父,强取人财”;又骂他“不听朕教,累恶不知改,务在寅昏,出入同游者,皆是无籍小人,所游处不过强淫人妻女,强取人财物”。他还对侄孙说:你不要不信,你回去问你奶奶(即朱文正之母,朱元璋的大嫂王氏),你郡主妹妹的娘到哪里去了?告诉你吧,你妹妹的娘,就是你爹抢来的别人的老婆!那女人已经被俺收拾啦!——以上皆出朱元璋亲口,载录于《太祖皇帝钦录》里。

  这都是20年前的往事了,朱元璋的言语中毫无怜惜,愤愤不平犹然未消,足见他对朱文正是异常恼火的,死了这么多年,想起来还要多骂几声解气。
  日期:2013-07-13 11:16:01
  据说朱文正“貌类高帝”,其实这一对叔侄不单长得像,残忍的脾性也非常像。刘辰《国初事迹》记朱文正的“荒淫”,说他“专求民间闺女,用则数十日,不用即投之于井,为数甚多。凡遇太祖差人到彼(指文正镇守的南昌)公干,多以银、缎钳之,受者蔽而不言其恶”。朱文正行恶,害怕被叔叔知道,对叔叔派来的人,用银子和缎匹等财物贿买,“钳”其口,以隐其恶。俞本《记事录》也记载朱文正“昔镇江西时,大肆不敬,强夺军民妇女,淫而杀之,填于土中,及僭用乘舆服用”。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状,朱元璋儿子们干的坏事,一点也不比这差;假若朱文正还有利用价值,朱元璋一定能容,至多严加训诫,而不会真的削其权、罢其官。要命的是,朱文正不能认清形势,任性胡为,屡屡冒犯其叔,他们叔侄的冲突渐渐不可挽回。
  这时就有人出来告发,说朱文正密谋叛降张士诚。从历史经验来判断,凡是说某人床帐器物僭用龙凤为饰的;或者有“异志”,“谋奔敌国”,而事未成先被人告的,要么是欲加之罪,要么是被人诬陷。朱元璋曾在给外甥李文忠的信中指责朱文正违反禁令,私自派人到张士诚辖区的盐场买盐,这表明朱元璋已经在收集朱文正“谋叛”的证据了。一旦证据发酵成熟,朱元璋立刻下令,逮捕朱文正,拿到建康来受审。

  在朱元璋自述的《御制纪非录》(该书性质与《太祖皇帝钦录》类似,都是教训儿子们的敕谕。朱守谦好像特别不听话,经常被撵出教室罚站,又被拎到校长办公室受责罚,而且每次都要请家长,把朱文正从坟墓里揪来陪骂)里,痛责朱文正犯了“逆天之罪”。此“天”自然是他本人喽。
  “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谮,特召而面审之。”好像朱元璋怕侄子受委屈,请他当面来说明情况,给他自辩自新的机会。如果朱文正是聪明人,就应该磕头认罪,把自己骂得猪狗不如,这才是逃生之计。可结果怎么样呢?朱元璋气急败坏地道:“其应之辞,虽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愈推愈广!”

  朱文正到底在受审时说了什么,令朱元璋如此震怒,竟觉“神人亦所不容”?有学者认为,应是桀骜的朱文正不肯屈服,在受审时叔侄两人竟对骂起来,朱文正直揭其叔的“荒淫”。比如说,你责我夺人之妻,你自己有没有?——据我们讲到的,朱元璋夺陈友谅之妾,又夺占熊氏已聘之女,都是夺人之妻——你要罪我,请先撒泡尿照照自己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