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19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故事接着说:潭王到封国后,气愤不过,就起兵反了。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率大军去讨伐。潭王见官军来了,紧闭城门,抱着幼子在城头绕行,命人取一块铜牌,上书几个大字:“宁见阎王,不见贼王!”掷于城外,遂举火阖宫,他自己抱着孩子从城上跳下而亡。
  朱元璋自以为收服敌人的老婆,却不料替敌人养了儿子,老羞成怒,在后宫大开杀戒,假借天上出现妖星,尽戮其宫人,皇后脱簪珥待罪,也只是仅免,余者“悉歼除焉”。
  此事见明人王鏊的笔记,史家王世贞已驳之,见所著《弇山堂别集?史乘考误》。其实这个故事非常荒诞,根本不值一驳。就拿年龄来说吧,潭王生于洪武二年,即1369年,而陈友谅死于1363年,相去达6年之久,除非陈友谅的遗腹子是哪吒,否则如何能在娘肚子里潜伏这些年?这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代王母子的身世,还有马上要说的成祖朱棣为元顺帝遗腹子这些事,虽然在社会上为人津津乐道,名其为“谜”,实不为谜,是很容易考证出其中的破绽的。

  王鏊(谥文恪)在正德初年短暂地做过大学士,不久归隐,他虽是翰林出身,“久典国史”,却与他的同乡祝枝山一样,好记荒诞不经的事。潭王故事即为一例。此事被记入《王文恪公笔记》,表明在明代中期,陈友谅妾在明宫生子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潭王朱梓,生于洪武二年(1369),在众多兄弟中排行第8,他与其兄齐王朱榑同为达定妃所生。这位达定妃是洪武三年获封的,她可能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的六妃之一。她被认为就是朱元璋在大诰中对外宣布的那个人。万历时人何乔远所著《名山藏》就言之凿凿地说:潭王之母达定妃,是“故陈友谅姬”,被朱元璋娶为妃,而妃心实不平,经常给潭王将她所以为妃之故,“故王不胜忿,闭城反,竟自焚”。《名山藏》是一部较重要的明史研究资料,作者较为谨慎,虽然说达定妃是“故陈友谅姬”,但没说潭王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而多数野史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胆附会,认定达定妃就是所掠陈友谅之妻,她的名字就是阇氏。
  潭王之母的封号为“定妃”,姓达氏。“达”不是一个常见的姓,近人李晋华在《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一文中说:“女人之姓原不甚可征,且‘阇’与‘达’为双声,易混为一,则阇妃、达妃本一人也”。李先生是民国时期的明史研究专家,功力极深,唯此论发乎想象,难以服人。恕我耳拙,怎么在我听来,阇与达,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呢?况且,陈友谅姬妾未必就姓阇。因为“阇氏”及潭王为陈友谅遗腹子之说,均出于破绽百出的《王文恪公笔记》,而以后的笔记,如《近峰闻略》、《明记略》等书,均是沿袭其说。既然遗腹子说不攻可破,凭什么“阇氏”说独能成立?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达定妃就是陈友谅被掳之妾,而陈友谅之妾姓阇,以及达定妃就是阇氏,则纯属荒唐之言。

  为什么不管是史家,还是小说家,都挑达定妃来说事呢?这可能与洪武初所封6妃中,唯有达定妃一人搞不清来历,而且她的姓氏又较为少见有关。然则,这就是少见(知道的事实与史料太少)而多怪了。如前文所述,朱元璋虽然在洪武三年时只封了6位妃子,但他的女人并不少,只是多数人都不计名不计利,每天“朝五晚九”,默默地工作,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封号。我觉得,陈友谅之妾,杂于这些不知名的女子中的可能性,是远远大于她就是达定妃的可能性的。

  日期:2013-07-13 08:54:53
  洪武三年(1370),朱梓年仅2岁就被封为潭王,十八年(1385)就藩封国湖广长沙。长沙是大郡,物阜民丰,应该算是美封了。和他的许多兄弟一样,朱梓也爱好文艺,他在王府,经常召集儒臣,摆酒赋诗,亲自品定其高下。如此优哉游哉,清闲度日,完全看不出有积极准备谋反的情节。
  潭王妃于氏,是都督于显的女儿。按洪武年间的魔咒,谁要和朱家结亲,几乎等于犯了死罪,将不得好死。果不其然,就在朱梓就藩后的第5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大兴前丞相胡惟庸党案(胡案发生于洪武十三年初,至此已过去10年,仍追究不休),于显和他的儿子于琥,都被牵进“胡党”一案,遭到处决。朱元璋在杀人时,从不考虑此人与我有亲无亲,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即一招致命。而且他的手特别溜滑,不知有多少人无辜受累被害。姓于的这两位亲家,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即便有罪,亦罪不至死。

  杀死老八的岳父一家,这孩子会不会想不开,做出傻事?朱元璋有点担心,专门遣使去安慰他,并且持金符召他入见。却不料朱梓听说后,非常害怕,竟然同王妃于氏一起自焚了,成为朱元璋第一个死于非命的孩子。他没有儿子,“潭国”也就除封了。
  史书的记载,常常不为事实之全部。在潭王这件新闻上,就有好多事实搞不清楚,比如潭王何以如此惧怕他的老爹,一听说召见,吓得先死了。难道父皇的训斥,比死还可怕?父亲逼死亲子,虽在帝王之家,也属人伦惨变;况且朱元璋那么爱他的儿子们(后文《朱元璋训子》一节,将作特别介绍),他在《祖训》里特别申明:诸王犯法,要以劝诫为主,即使犯了不可宽恕的重罪,也不能加以杀害。

  这些史书记载不清的问题,留下一个大大的疑窦(窦,洞也),吸引人爬进去一探究竟,或者神思遐想,大胆猜测,以图得出合理的解释。
  潭王是陈友谅遗腹子的传说,大约就是这样从洞洞里钻出来的。

  至于这个故事为什么择取潭王为主角?我想有2个可能:首先,潭王是唯一一个被朱元璋逼死的儿子,虎毒不食子嘛,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是否表明潭王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呢?这是很自然的推想。
  其次,在社会上流传较广的《天潢玉牒》(是明代皇室的家谱,今见本为永乐初年纂修)里,潭王的名字下,注了“除名”二字,就是把他从宗谱里开除了。从上面故事来看,潭王不体会老父的苦心,决然自毙,老父亲虽然痛心,但有什么理由将他从宗族中开除,不认其为子孙呢?除非他本不是朱家血脉!这也是引发“小说家”联想的重要原因。
  总之真相如何,只有下黄泉向朱元璋本人请教了。但若朱元璋能知后事,得悉种种传言,才知道他的后宫竟变成了仇敌的托儿所,不是元顺帝的遗腹(成祖朱棣),就是陈友谅的孽种(潭王),都拜托他来养,还不活活气死!
  看着这位残暴的朱皇帝暴跳如雷,竟然毫无办法时,众看官不妨开心一笑,是否很解气?恐怕这些异闻传说,就是聪明的后人借来表达对暴君的嘲讽的吧!
  日期:2013-07-13 11:10:51
  22

  朱元璋第一个孩子懿文太子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的九月,即他的干舅舅郭天叙第二次进攻集庆路,兵败命陨的12天前。那时郭部刚刚渡江,战事异常紧急,郭军在江南的桥头堡太平路(太平府,治今安徽当涂)遭到元军水陆两路夹击,长江上的退路也被截断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