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41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30 16:23:34

  将各项杂役统归于田亩,将临时摊派变为正规,这种行为一开将遗祸无穷。虽然,在短时间内这有利于政府财政、降低百姓负担。然而,杂役也即乱摊派就会死灰复燃。因为腐败官员的贪欲是无法抑制的。在张居正当政时期,南北方各地就重现一条鞭征收的同时,里甲重出江湖的情况。
  条鞭法非常不利于农民。农民的收成是五谷粮食、家禽畜类。为了赶税农民急于卖粮,商人则可以趁机压低粮价。如此,农民将更加贫困,更加没有交税的银两。因此,主张用钱少用银。
  一条鞭法被反对者阉割
  一条鞭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施行,即使张居正被清算后仍然有许多地区实行了该法。然而,部分并不是从国家利益上反对该法的官员,忽然发现:一条鞭法并非不可操作,反而可操控的机会很多。例如征收对象不再是粮食而是银两。
  万历1593年5月河南陈州发生兵变,原因就是一条鞭法使得军饷变成了定额,军官不能从中克扣。本来一条鞭定立之后,希望可以用定额把一些不必要的役删去,为百姓减负。然而,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军事、各种行政事务,公务人员越来越多,需要支出的地方越来越多。
日期:2011-12-30 16:49:18

  官员们施行低薪制,官员养家和追逐奢侈风气等因素贪污冲动越来越强。因此,各种临时性的赋役被消除得越来越多。最终,造成1593年的兵变,兵士们借着阅兵的时机包围了同知赵贞明,赵贞明只好给了几千两白银军兵们才散去。
  各地官员也开始在背后恢复了里甲制,这样百姓们在一条鞭法之余又多了一份里甲负担。结果赋税越来越严重。最终,为了真正降低百姓负担,改革派官员提出了均田均役。1611年浙江湖州乌城县的朱国桢(日后的首辅,当时尚为教育方面的官员)建议均田均役,在他背后有新上任的按察使马从聘。但乌城县县令则出面阻挠,撺掇各豪族子弟闯入知府衙门辱骂知府,并组织千人要火烧朱国桢家。十天后,巡抚、巡按赶来,这才正式施行了均田均役。

  最终,正如梁方仲先生所说“一条鞭法仅为一种不彻底的改革。如果它有些优点,那是纯属于征收便利方面,公平的原则一点也谈不上。”“破坏赋役公平的主要的恶势力是豪强大户(例如徐阶、张四维等)。一条鞭法并不敢正面地向他们挑战,只令有田的人多少增加一点徭役的负担(其实,这是另外一个优点,增加了税收)。”
日期:2011-12-30 18:15:24

  仅征收便利这一点,危险也不小,由之前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以后,由之前官与富户好强的猫鼠游戏变为了官吏间的猫鼠游戏。正如上文我们提到否定“税额确定不易被官吏控制”这一项时的理由一样,官作为短期为政者且大多不识农村事务,根本玩不过在本地生长得、熟悉农村事务的吏。结果实行久了,一条鞭法和之前的其它税法一样,变得混乱且压在中等以下农民身上。
  另外,一条鞭法还有一个大大的遗憾,没有趁机搞清人口数。明代的人口统计以黄册为主,但黄册则是纳税依据,编制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搞清楚能纳税的人。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工具。一条鞭法在实行过程中,顶住了各种压力清丈了土地,但并没有借此时机搞清真正的人口数字,仍以黄册原载的丁额为主。
日期:2011-12-31 15:18:32

  不合时宜的论争:奢侈与反奢靡运动

  一条鞭法失败了,赋役制度重新回归到了换乱状态。反土地兼并失败了,以赋役改革为切口抑制土地兼并同样失败了,时光进入了17世纪。这个时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又出现了,全面奢侈浪潮达到了疯狂地步。面对这种情况,一些空谈道德反对经济利益的论调出现。典型的论调就是“俭朴论”。详见第三章第三节“抵御白银诱惑的固守与从流”。
  这些论调的持有者,被今天许多人视为落后。但当我们仔细查看论调出现背景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俭朴论”是传统清廉官员和忠君爱国者没有办法的反扑。一条鞭法失败后,朝政日益衰落。万历不上朝且对商人威胁较大,终至酿成了商人利益代言人的反抗,由此,东林党出现。东林党与皇权的斗争持续数十年,造成双方都极为不理智。可以用一种不太准确的评定说:凡是加商业税的主张东林党就反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