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42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01 12:00:23

  结果造成这样一种危险的情况:万历末期以后,正常的财政收入为1461万两白银。其中,皇室占6百多万两,户部掌管的8百多万两中一半是粮食、布匹等另外一半是白银。因此,作为掌管全国经济大权的户部只有4百多万两的白银可以动用。
  而与此相伴,万历后期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达2千多万两。可以想见,户部能有多少钱来应对流民安置、自然灾害、官员工资等。农业税靠不上、商业税也靠不上,能靠什么呢?在当时的情况下唯有海外贸易了(详见正文第二章)。然而,这条路也不行。
  当年的锐意改革者,已经蜕化为利益把持者。改革派不见了,东林党在经济政策上的主张也没什么开明之处。即使有,失去了皇权的依靠,内阁首辅等根本没有办法控制经济发展方向。这时,只有靠“俭朴图存”了。以俭朴虽然不能救过但可以延缓彻底衰落。但是,奢侈论在此时出现根本是“生不逢时”。这方面的典型就是陆楫。
  其实,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根本不用你去支持,人的物欲是无止境的。解决了温饱自然会转向消费上升上,某些历史学家夸奖陆楫、李贽等人的奢侈论有多么多么的进步意义,也是不知所谓。现今某些经济学家反对支持和宣传俭朴也是在纯商业上的运作,根本没有考虑社会问题。明末出现的奢侈论支持者论调
  张居正后,明代最为著名的经济思想较为纯熟的官员就是吕坤(1536-1618)。吕坤认为,此时的天下已经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为此,他提出了“均利”的概念,希望有钱人看到贫穷者若无立锥之地后必然铤而走险的危险,希望他们自觉地分出一部分利益,因而提出了“富而能仁”。
  富裕的人有很多,谁应该带头呢?就是皇帝,皇帝应该减少奢靡无度,将这部分利益让渡给百姓。因此,他说出了这样的观点,非常振聋发聩,他说:封建统治者(势)以经济利益(利)为基础。统治者是子,经济利益是母。只有当势能够带来利的时候,他才有存在的必要。
日期:2012-01-01 15:57:25

  其后,吕坤反对统治者(机构)参与商业活动(以丘浚的地位都不能影响皇帝更何况他?)。在吕坤的思想中,奢侈是目前问题的一大根源,由此,与陆楫产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官绅地主阶层,在官时期可以免除本人、全家服役,因此,一些亲戚、朋友便想尽办法托名到官绅地主阶层下。
  当李贽、陆楫等人不合时宜的发表废话的同时,有一些人却干着稳定国家的实事。这些实事就是在利用科技下让单产量提高、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用武器先进性打败敌人甚至借外师。在这方面典型者就是徐光启(1562-1633)。徐光启将农业放在根本位置,利用科技大力发展农业。同时,他还联系葡萄牙方面,引进葡萄牙大炮和雇佣兵来做最后努力。详见第二章第二节“七子之首:澳门”的案例。

  可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帝国轰然倒塌,明帝国在最富有的时候失败了,对今天他的教育意义非常强。作为抛砖引玉之作,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各位读者带去一些想法。
日期:2012-01-31 20:40:37

  本书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和填补,特补关于本书68个案例出处奉上。2月底3月初面试,希望各位朋友指正批评。
  ---------------------------
  68个案例总揽及出处说明
  本书主体案例共68个,书内尚有小案例若干。这些案例大多出自于文后的参考书目,但有些案例在负责编辑和一些试读读者眼中过于“稀奇”,恐非真史。因此,在指明确属本人无法找到案例只好根据史料自拟的几个案例后,本人将一些比较难见的案例的出处给出,以防读者误会为作者编纂。
  本书对于一些世人皆知的常识性案例,如朱元璋杀驸马等不列出处的原因在于:今日读者对于阅读字数多少是很挑剔的,20万字图书列出详细出处将造成正文字数缩短。且大部分读者对出处探究兴趣也不大,所以,将其略去。如果读者朋友对出处有列明的需求,不妨做一个小调查。本人联系方式已经列出,如果读者朋友们希望看到像论文那样有详细的出处可以告知,如果有必要本人也可以在修订版或下部列出。这并非难事。

  因为,案例的价值在于吸引读者阅读,所以,本书并不纠缠所谓的案例真实性。甚至将小说中的情节也作为了案例。前者例如“奢香修路”的案例,后者例如《潘金莲观灯》《武松杀嫂》等。
  奢香的故事在《明史?卷316贵州土司》和《炎徼纪闻?奢香》(明嘉靖进士田汝成著)中都有所记述,自民国开始对奢香和马晔的冲突(如鞭打奢香)又有了新的说法。但本书并不对此进行介绍。因此,若有对案例故事感兴趣者可以或者联系本人或自行查找,是否真的发生过这些故事。本人对案例的正确只保证有一定的历史出处,而不保证也不敢保证历史上真的发生过鞭打奢香的事实。
  有些案例在案例中已经给出了出处,例如倒霉的隋炀帝。它是根据北方曲艺大鼓进行的二次创作。
  有些案例一看附录内的参考目录就可找到,读者可去参考该书或论文。如令今人汗颜的杨一清算数和为走私13战将围攻杨一清等。
  还有一些案例,是因为专业性质所限造成读者不知。例如“陆二烧灯草”,对于商业史、经济史专业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它出自周辉(1546~?,享年80余,字吉甫,号漫士,又号鸣岩山人。诸生。隐居不仕)的《金陵琐事》。
  除此以外还有:
  顾尚书与邹百万的冲突:花村看行侍者的《花村谈往》卷二。

  男不男女不女的明末读书人:李乐《见闻杂记》。
  现在,就书归正传,本人编纂的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自编,即根据我对历史的理解完全虚构;自编,即出处较为模糊,例如史料上仅有一个陈述(某地大旱,发生某事,如明代抢盐风波),例如法律条文规定,如贾进士巡查。
  张居正爱才不爱德。这是根据对张居正的一类评价,结合张居正在改革中的一些行为进行的编纂。
  明代的抢盐风波。自编。
  一切都是为了盐。自编。
  朝鲜使臣的节目表演。明朝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非常好,诸如皇帝、太子生辰,朝鲜都要派朝贡使团来访。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政治、经济的大事,因此,朝鲜外交机构对于生辰日期记得非常清楚。同时,为了增加知识性,本人便将明朝皇帝的生辰进行了串联。
  不想结婚咋就这么难。熟悉《明朝那些事儿(三)》的读者不会陌生,但其出处不详。

  嘉靖临终前干的好事。纯粹自编。
  万岁圣明妖魔鬼怪自然就少。自编。
  我的梦:故我为何消失。纯粹自编。
  朱元璋阻杀常茂。纯粹自编。
  贾进士巡查。自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