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36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11 20:16:13

  明代经济自由的开创者
  令人惊讶且叹服的丘浚经济思想
  ------------------------
  略
  土地兼并严重化,国家控制思想抬头
  很大程度上,丘浚是站在富人角度,但当时土地兼并问题尚没有到极为严重的地步。例如与此对应,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还属正常,以米价为例,到了明朝中前期,仅上涨到1石对银5钱或400文。国家财政、生活等尚没有受到严重冲击。显然,丘浚仅是这种经济自由思想中的集大成者而已,在与其相通思想的人带领下。中央政府的经济思想将注意力投放到了商业领域。

  就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国家赋税在明中前期之前至少有一半要靠田赋;其次,土地大幅度降低一半(明代土地统计只统计缴税土地),但人口却大幅度增加下,农户的负担更加严重。表面上看,弘治时期的人口比洪武少了800多万(人口只统计缴税人口),但实际上,明弘治时期的人口数量按照正文(第五章第三节)内考虑应该有1亿多实际人口。
  一亿多人口和缴税的六千多万人口之间的四千多万人口的差距,其主要去向则是卖身为奴与变身流民逃荒。但是流民政府就不需要管了吗?显然不可能。政府的存在就是保护他的子民,正如一个家庭子女有贫富之别、有对家庭贡献轻重之分,作为家中父母能对穷孩子、家庭贡献小的孩子不管吗?不管的结果就是子女反叛,给你惹事。因此,你就不得不安抚弱势子女。
  因此,明政府就必须对流民进行安置,要安置就需要花费,否则就会造成民变。例如成化元年(1465年)的刘通、石龙等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因为农民想到山区垦荒,官府“禁山”导致百姓没有生计而起义。刘通部下李原、小王洪等领导的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省的流民起义多达百万人。
日期:2011-12-11 20:44:41

  在上述情况下,又有新的势力集团介入。在商业大兴下,商人的实力越来越大,而此时的商人往往将盈利主要投放到土地兼并市场。再加上一如既往的官僚兼并、皇权(包括王权)兼并等原因,到了明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再次严重起来。
  然而,当时光到了明代中后期(1505年到1572年),随着正德、嘉靖两位皇帝长达60年统治的到来,“自为论”发展到了极致,它也将国家带入了某种险境。

  然而,就在经济自由派提升的同时,国家控制的力量也开始发达起来。这一阶段对土地兼并、赋役改革方面做出贡献的主要是夏时及其推行的均瑶法。
  -------------------------------------------------------
  一条鞭法权力斗争中的七大集团
日期:2011-12-13 21:50:27

  明前期(1368年-1425)的57年中,土地兼并在朱元璋惨烈的杀戮下、强迫迁移富户等政策下,兼并问题虽然有但没有到严重威胁江山稳定的地步。在经济政策上的主体争论是关于土地兼并问题。

  明中前期(1426年-1505)的79年中,经济政策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土地问题虽然越来越严重,但这一阶段,由于商业的大兴,明政府在财政收入上还算可以应付。此时,国家对经济政策的管控冲动并不强烈,其改革主体都是地方官吏。中央官员对于赋役改革的意识上不强烈。但在此时,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一条鞭法”的前身均瑶法也出现了。
  中后期(1505年-1572)的67年,土地兼并问题日渐严重,已经影响到了财政收入。在长达67年的统治中,明政府赶上了两位无为君王,更无奈的是他们的统治时间长达60年。这一时期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其一:统治阶层腐败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朝堂争斗日渐激烈。
  其二:以老晋商张四维、王崇古两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商阶层的危害性日益显见。
  其三:走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武装海盗、引外国势力为祸中国的地步。国内的武装海盗、倭寇、葡萄牙和荷兰的国家海盗合流,已经严重影响明代经济、国家稳定。关于这一点乃是本书的重点介绍,可以详见第一二两章。
日期:2011-12-13 22:01:49

  此处,重点谈及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详见本书各章节内。读本书的朋友,往往会误认为作者属于反商主义者,其实不然。本书对于商人负面的评价主要针对官商阶层。官商阶层垄断了当时商业的最主要部分:盐、茶。在这一时期的各类权力斗争中,反官商也是重点之一。这一时期,商人势力尚未达到控制朝政地步但无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商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户籍:商藉。内容详见第三章第二节。

  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腐败早有论述,例如皇室人口大规模增长,在腐败的指引下对财政、对百姓的侵害日渐严重。各类苛捐杂税众多,在第一章第一节中读者们会看到一个令人心酸的《陆二烧灯草》的真实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朝堂中出现了一大批正直的官员,这些人开始重新拾起当年朱元璋对官的仇恨,而主要代表就是海瑞(1514-1587)。
  海瑞成为执政南直隶之后,便开始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均瑶法出现后并没有改变土地兼并的现状,但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却比较明显。正因为如此,经济政策方面的争论并不明显。为此发生权力冲突、产生阵营的几率并不高。一般都是地方政府试验阶段,中央六部和内阁则处于听其言观其行的阶段。
  但随着土地兼并问题的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一条鞭法就出现了。一条鞭法是整个希望改革赋役制度,用以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收的官吏群体共同推动而形成的。在这之中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集团成为主推对象,随着该集团的出现,反土地兼并运动进入了高丨潮丨。围绕着一条鞭法各方势力悉数登场,从而进入了明代权力斗争最明显的阶段。那么这些权力斗争都包括哪些呢?
日期:2011-12-13 22:44:05

  第一:传统权力斗争。新变化则有内阁与六部的权力斗争;内阁、六部与言官的斗争。
  第二:新兴的商业力量,如官商集团(以王崇古、张四维为代表)、走私海盗集团、商人集团在官府的代言者。
  第三:传统忠君爱国者与土地兼并者的斗争。如葛守礼与高拱、张居正等人之间的矛盾。

  第四:反土地兼并、支持一条鞭法者内部传统权力斗争。如高拱和张居正。
  第五:反土地兼并支持一条鞭法者内部方法策略、改革路径的斗争。如海瑞和张居正。
  第六:反土地兼并支持一条鞭法者内部因为斗争策略发生的冲突。如张居正和庞尚鹏、宋仪望等。
  第七:前期(嘉靖时期)反土地兼并支持一条鞭法的既得利益者与隆万时期改革之间的冲突。如海瑞与徐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