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24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无论朱和尚如何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士诚始终不为所动。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士诚铁了心要当泰山了。
  但是,城内的张士诚终究耗不过城外有吃有喝的朱吴王。眼见粮食、武器越来越少,一只老鼠能卖到100钱,张士诚选择了弃城突围。在这年农历六月间,张士诚两次试图突围。但是无论是南边的盘门,还是东边的胥门,他两次碰到的恰恰都是同一个对手,嚣张的常遇春。
  第一回合,张士诚命部队佯出阊门,自己率领亲军,出奇不意地杀向盘门。结果碰到了常遇春。常遇春拍着大将王弼的背说,平时别人都说你牛,今天你能给我拿下吗?王弼果然是个蛮人,受到刺激后,挥舞双刀冲向敌阵,硬是把伪吴军堵在护城河。张士诚的亲军号称“十条龙”,银铠锦衣,平日里风光无限,结果这一仗全给堵在盘门,掉进护城河给淹死了。张士诚也被掀下马、掉进河里,差点送了命。

  第二回合,张士诚乘红巾军不备,杀出胥门。没想到,又碰到了常遇春。伪吴军拼死向前,居然杀退了常遇春。不料,正在这个时候,张士诚的小弟张士信却在城楼上敲响了鸣金退兵的锣声,“军士疲矣,且止”。
  日期:2013-05-24 16:55:49
  后来,很多人把突围的失利怪罪这位仁兄。但是,突不突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本就是一次没有方向的突围,是一次注定要失败的突围。张士信也许心中明白,即便张老大突出重围,那又能怎样?这江南已尽是朱元璋的地盘,平江且守不住,还有哪里可以安生?
  张士诚倒也没有责怪弟弟,他对他的家人、对手下一直是这样袒护有余。只不过,经过这一次失败,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冲劲了。
  在剩下不到100天时间里,他安心地在他的王宫里数着最后的日子。在张士信被红巾军轰掉了脑袋的时候,他淡定地数着日子;在城中拆光寺庙、民居,木石俱尽,无械可守的时候,他依然在淡定地数着日子;当红巾军终于突破城门,打进平江的时候,他也只是淡淡地问老婆刘氏,“我败且死,若曹何为?”;当全家举薪自焚时,他仍然保持着淡定,独坐在房中。直到左右的人都逃散之后,他便一条白绫自挂东南枝。

  虽然,他又被李伯升的手下救了回来,但并没有打消他必死的信念。是的,11年了,一切都受够了,一切也都享受过了。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在兵荒马乱之中,振臂而起,本来就没有想过要打江山、夺天下。他只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和他的弟弟们一起,撑船卖苦力勉强养活自己;因为饱受了恶霸、兵头的欺辱,才合伙杀了他们。他和他的同伴们只是想过上没有欺压、没有歧视的日子。所以,他一直很友善地对待他的伙伴们,善待治下的百姓,爱惜将士的生命。在这天下离难、民不聊生的世道中,他却在江南一隅实现了让百姓吃饱饭、过上有保障的生活。难道,这都错了吗?

  这是一场只能有一个胜利者的竞赛。评判的标准,并不是仁义,具有发言权的也不是百姓。醉心于安逸的张士诚必然为历史所淘汰。
  下一个出局者,该是罪恶的大元朝了。

  日期:2013-07-01 10:39:28
  无奈,这是一场只能有一个胜利者的竞赛。评判的标准,并不是仁义,具有投票权的也不是百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醉心于安逸生活的张士诚只能沦为历史车轮下的寇。
  现在,终于只有一个吴王了。
  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十一】开国大典
  就在前方胜利当口,应天宫城也顺利竣工。刘伯温征发20万军民,依山填湖而筑。宫城北枕紫金山,南临秦淮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耗时仅十个月。
  宫城之内建有皇城,分前朝、内廷。前朝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后廷为乾清、坤宁诸宫,两侧为文华殿、武英殿等;皇城外为社稷坛、太庙,内宫诸监、内府诸库,羽林卫;宫城之外,为内阁各部、诸有司。
  (五十三年后,北京紫禁城即按南京明皇城进行复制。南京皇城的长和宽,均是紫禁城的2.5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史上最大的宫殿。在惊叹于今天北京明故宫的宏伟博大之时,请不要忘记在700年前的南京,曾经有过一个比紫禁城大6倍的明皇宫。)

  日期:2013-07-01 10:41:22
  (此后,南京城又历经城朱元璋二十余年的建设,成为人口达到120万,城内可容驻军20万的城市。南京城共分四层,在皇城、宫城之外,又修建了都城,修筑了33.68公里的城墙,辟十三座城门;在都城之外,又修筑外郭城,城墙延绵50余公里,把钟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区域都围入郭内,辟有外郭门十六座;在内外城重要城门内设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每门都设有三道瓮城。南京城墙的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皇宫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实砌,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125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

  在南京城的建设中,广为流传着朱元璋坑害民营资本家沈万三的传说。周庄大富翁沈万三靠着聚宝盆发家致富,应差为南京城建造城墙,却不料引发了朱元璋同志的羡慕嫉妒恨,最终将其发配云南,迫害致死。这是真的吗?有幸,出现了一位明史学家,顾诚。顾先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考证沈万三早在朱元璋打下应天城之前,就已经死了。朱元璋要将周庄纳入治下,还需要在十多年之后。沈万三遭迫害一事,纯系文人对朱元璋同志的杜撰、陷害。)

  日期:2013-07-02 16:14:02
  十月廿三,吴王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着令徐达、常遇春统率25万大军北伐,终于打响了与元朝反动统治的决战。宋濂奉吴王令旨,起草了《奉天讨元北伐檄》。
  全文如下: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