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11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这事还是徐达来跑了一个龙套,先做了人质,让孙军放了朱总;朱总回家后,郭帅放了孙帅;孙帅回家后,再回头放了徐达。两相扯平。

  这件事情再一次让朱总兵领略了寄人篱下的被动,更坚定了打过长江去、搞单干的决心。
  恰在此时,巢湖的水寇前来告急,求朱总看在弥勒的佛面上,拉兄弟一把。巢湖水寇原来是彭莹玉彭和尚女弟子金花的队伍(八成就是金庸大侠笔下的金花婆婆――紫衫龙王),被元政府残酷镇压后,部队一分为二。左君弼投降了朝庭,反手联合元军对余寇进行打压,眼见就要撑不住了。
  朱总兵果断出手搅局,乘着大雨,围堵缺口,成功地将队伍拉了过来。水寇头领李普胜(李扒头)和俞廷玉俞通渊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带着人船归顺了朱总兵。但勇猛的双刀赵普胜却成功地摆脱朱总兵的纠缠,带着部队投奔了湖北的徐寿辉。
  水师的加盟,不但充实了朱总兵的力量,更开阔了部队的作战半径,打过长江去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日期:2013-04-19 09:11:11
  长江的对面,就是太平(芜湖),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这对饥饿的江北义军,充满着无比的诱惑。对朱总兵而言,更大的诱惑在于,他终于可以摆脱制肘,放开手脚,迈开独立的第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大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农历六月初一,和州部队在巢湖水师的前引下,浩浩荡荡向江南开拨。

  欲下太平,必先取军事要地采石矶。朱总兵沿着当年东吴小霸王孙策、隋朝大将韩擒虎的进军路线,向采石发起攻击。不料,却遭受到了元军的顽强阻击,他们据守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义军从江中向岸上仰攻,进退两难。正胶着之间,一舟小舸飞驰而来,一名战将抓住元军的长矛,一跃而上,登上石矶,杀开一条血路,义军乘势纷拥而上,占领了高地。此将正是常遇春。
  占领采石后,朱总兵号召部队乘胜追击:前方就是太平城,有粮有美女。义军军心大振,一天之内又攻克了太平。(在这场战役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兵,因作战勇猛引起了徐达的注意,并让他作为自己的亲兵,他叫张关保。不过,张关保的前途并没有因为徐达而飞黄腾达,他最终只作了个千户。后来,传到第七世的时候,张家生了个男婴,取名张居正)。
  江南果然是鱼米之乡,粮仓禀实,鸡鸭遍地。士兵们很兴奋,打好包、装上船,准备运回和州。
  但是朱总兵所要取的,不是食物,而是天下。他果断命令,砍断缆绳,任由这些装满战利品的船只顺江而下,消逝在茫茫大江之上。这让士兵们惊讶不已,一天之前朱总兵说过的话,说变就变了。

  随后,李善长负责起草了《戒辑军士榜》,对抢掠财物者枭首示众、并将首级飞马游街,很快镇住了骚乱的秩序。
  第一次,太平人民迎来了一支不一样的军队。太平的儒生纷纷从暗处走出来,迎接义军。这其中有80岁的老学究李习,有将来在明史上留下一段传说的陶安、汪广洋。
  朱总兵“拥戴”李老学究为太平知府。并设立了翼元帅府,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朱总兵也由此升为了朱元帅。
  朱元帅非常巧妙地把这些读书人团结在了自己的周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生们就被赋予传播教化的使命。任何经典著作,都要通过他们的嘴巴向大众作出诠释:什么是圣人的训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王道,什么样的军队才是人民所拥护的……儒生把握着对经典的解释权,占据着道义的至高点――简单地说,他们掌控着舆论的力量。所以,儒生往往成为一个区域社会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 。

  大元政府却背道而驰,自以为马背上打下的天下,马上即可治之,把这些唧唧歪歪的儒生当作一种包袱,视作臭老九,从而也就把自己放在了“道义”的对立面。
  至于那些大大小小起兵造反的草头王,每天忙着找吃找喝的,本就谈不上什么远见卓识,没有多少人会去考虑知识的力量。弥勒菩萨、明王只能忽悠无知的平头百姓,却无法吸引精英阶层的目光。

  朱元帅却给予了儒生们“地位”,儒生们得到了尊重,而朱元帅则收获了民心。
  600多年后,同样领导革命斗争的毛爷爷,将之概括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一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边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但是两者的结合,却能产生无穷了的力量。这就是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占领太平之后,朱元帅还释放了被捕的元将哈纳出。此人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之后,在朝庭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所以,尽管徐达等人强烈反对,但朱元帅还是一意孤行,网开了一面。朱元帅是一个政治家,懂得权衡,没准还顺致元朝皇帝龙体安康。
  在四处狼烟,元政府一方独大的博弈局面中,朱元帅太需要一个资本积累、扩张的战略期了。
  日期:2013-04-19 09:12:06
  ★战略机遇期
  坦率的说,占领了太平的朱元帅,还只是众多反抗元朝残暴统治队伍中一支无足轻重的部队,大元朝在此时正面临着来自刘福通的巨大压力。
  白莲教起义军队伍分为二支,一支是东系刘福通杜遵道领导的部队,活跃在黄淮之间;一支是西系的徐寿辉彭和尚部队,地盘在长江中游一带。除红巾军外,还有不少起义部队,诸如淮北高邮的张九四、浙东台州的方国珍。

  此时元朝的军队,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线。这与这个王朝的现实密不可分的,一是因为中原地带利于骑兵的集结、作战;二是大元朝一直以为他们的最大敌人不在南边,而是西方和北部的蒙古旧势力。旧势力认为元朝只不过是蒙古的五大汗国之一(除了大元国之外,还有俄罗斯的拔都钦察汗国,西亚的伊尔汗国,南亚的察合台汗国,中亚的窝阔台汗国),经常要对元政府指手划脚,干涉皇位继承问题(按照蒙古的古制,皇帝应该是选举产生的,这个制度叫做忽里勒台。但是元朝更习惯于中原传统的由在位皇帝指定下一任的方式)。为此,自打元朝老祖宗忽必烈开始,南北之间没少开战。终元朝一代,皇帝死于内部斗争,比例是相当高的。

  白莲教起义之后,元政府仍没有调整过思路来,他们仍然缺乏如何打击造反刁民、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元朝是靠马上打遍天下的,它比任何一个朝代更加信奉马上治天下,禀信动用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那些敢出头的鸟儿。
  徐寿辉起义后迫不及待称王,国号更具有刺激性――宋,所以西系红巾军最先受到重点解决。(有传说,徐政权叫做“天完”,但最新对徐部将领明玉珍墓的发掘,证实应为“宋”)
  此后不久,不知好歹的私盐贩子张九四自称周王,又受元军重击。
  日期:2013-04-22 10:50:28
  张九四是靠走私起家的。那时没有汽车、红酒、食用油、脏衣服这些东东可走私,搞的是私盐。这自打汉朝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以来,都是受打击的对象。隋朝年间瓦岗寨的英雄程咬金也曾经为此坐过牢。张九四生意越做越大,最终不免与官方起了冲突,一怒之下便杀了前来稽查的城管,揭竿而起,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