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8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离奇的一次,他奄奄一息倒在破庙里,两个不同信仰的修行者(道士)用生姜、芦根熬汤,给他送服,一觉醒来,顿时百病全消,演绎了一出僧道和谐的友好篇章。后来,这段经历被描绘为两个紫衣仙人受上天差遣,前来消灾,印证了朱八八实乃真命之主。

  日期:2013-04-18 08:21:32
  有的人,把苦难当作无耐,习惯了逆来顺受;
  有的人,把苦难当作生存,学会了投机取巧。
  有的和尚,一辈子都在做和尚;
  有的和尚,最终成为了人之杰。
  朱八八经过这三年多的游方经历,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
  第一,发明了臭豆腐。朱八八化来一块豆腐,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就掖着藏着,直到长起了毛,仍然舍不得扔掉。这时候,又正好有一点菜油,那就下锅煎一下吧。想不到,煞时间香气弥漫,一道名小吃由此产生。
  第二,进行了一次难得的旅游。从淮河平原,到大别山区,再到黄河故道,朱八八在行走中,浏览了山川地形,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风俗文化、天象地理的知识。实现了当今众多小资文人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第三,增长了社会阅历。用一句套话来说,就是目睹了人间疾苦,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朱八八游历的这个地方,正是白莲教彭莹玉彭和尚派活动的重要地区,彭和尚是一个极富有魅力的传教者,会来点医术,而且看淡名利,所以在屁民中很具有号召力。在传教布道的时候,收了不少徒弟,居然发展了普、觉、妙、道四代字辈的弟子。朱八八在这方周游了几年,接触了不少新观念、新看法,无形之中难免接受了白莲教革命思想的洗脑。也许,正是此时,拨动了他不再安于现状的心弦,最终指引他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炼就了他灵活的头脑、无耻的脸皮,以及一颗冷酷的心。朱八八在与饥饿作斗争的过程,也是由一个质朴、无知少年向狡黠、冷酷的流氓变化的过程。老实,你就要挨饿;巧取、豪夺,你就可以生存下去,这是不折不扣的丛林生存法则。在不断的流浪中,朱八八变得坚毅、果敢,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清澈的眼神不见了,却多了些无毒不丈夫的阴冷。

  四年之后他绕了一圈,回到了孤庄,回到了於皇寺。
  家乡还是那个家乡,寺庙还是那个寺庙,朱八八却已经不是那个朱八八了。他显得更加成熟稳重,更加让人不可捉摸(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回来之后,朱八八更做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立志勤学!
  外面已经是兵荒马乱,风雨欲来,寺庙里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而朱八八却相向而行,开始了认真的学习生涯。在行了万里路后,朱八八打算读破万卷书。
  真正理解朱八八的是700年后的一群网民,他们以经典般地的词汇概括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一年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距离黄河决口已经过去了四年。
  日期:2013-04-18 08:22:13

  大元政府的效率不是低,而是相当低。一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淤泥淤塞了京杭大运河,江南的稻米无法运送到北京,大元政府才想起了要治理黄河。于是调集了15万民工,并派出2万军队作监工,投入治河工程。
  这对于大元朝的官员和白莲教徒而言,都是一个机会。官员看到了克扣工程款、中饱私囊的机会,韩山童刘福通则看到了聚众闹事的机会。
  果然,河道开挖挖出了一个石人,背面刻着一句话,“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民工一看,群情激奋。大元朝也很警惕,抢先下手,砍了韩教主,下面的徒子徒孙四处逃窜。
  刘福通跑到了颖州,头裹红布,聚众起兵造反了。红巾军虽然起事仓促,却锐不可挡,星星之火,迅速在中原大地燎原开来。彭和尚、徐寿辉在蕲州,芝麻李在徐州,布王三、孟海马则在荆襄,纷举义旗。
  有才之人还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红巾军战歌,歌曰:

  云从龙,风从虎, 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 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 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 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 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
  不过,因为没了教主,缺少了一个核心,大家都打着 “明王”

  救世的旗号,却各打各的算盘。
  红巾军在濠州当家的,是占卦的郭子兴和农民孙德崖。
  但这一切似乎与朱八八无干,他仍然继续在读他的书。
  直到有一天,红巾军来到了於皇寺。不知道是方丈招待不周,还真是有通政府军的嫌疑,反正一把火烧了朱八八的栖身之地。
  红巾军前脚刚走,大元政府军又杀过来了。红巾军来,主要是要粮。政府军不但要粮,还要和尚的命。因为朝庭的考核很严,要点红巾军的人头,元军不敢打红巾军,只好拿老百姓的人头凑数。
  正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又有突然冒出两个人来。这两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朱八八的人生。
  日期:2013-04-18 14:36:37
  他们都是和朱八八一起出屁股长大的顽伴。
  第一个是汤和,他写了封信给比他还小两岁的“大哥”,告诉“大哥”他目前已是濠州红巾军的千户了(估计是个团长),诚邀“大哥”一起参加革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速从军,共成大业)。
  当然,和尚是不吃荤腥的,所以朱八八一笑之后,心领了。
  不过,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同室的师兄告诉八八,有人看见你与造反派通信,去告官府了(旁有觉者,将欲声扬)。这一下,把八八吓得不轻,官府正愁人头不够数呢!
  周德兴紧接着出现了,他现在仍然是一个普通的民众,具体身份是走江湖算卦的先生,这一点和参与造反的汤和不一样,他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问题。
  周德兴给朱八八出了一个MS高明的主意:问神明。
  朱八八很虔诚地在泥塑像面前用“珓杯”算卦。“珓杯”就是用两个蚌壳或两片竹木,投空掷于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占卜之具,其实和尚是不用这玩意儿的,不知道朱八八小和尚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一招。
  据说,朱八八一共占了三次,两片无足轻重的竹片,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我一直怀疑这段简历是朱八八自己杜撰的,在朱八八与白莲教之间一定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他走向革命八成是受到白莲教义的蛊惑,绝对不是被逼无耐下的选择。至于彭和尚究竟对朱和尚起到过什么样的影响;一个近乎文盲的农村孩子,怎么会忽然间深研起学问来;汤和、周德兴如何替八八隐瞒了白莲教徒这一事实等等,这一切将会在今后的岁月中,在朱八八肃清白莲教遗毒中,逐渐明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