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7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放牛娃朱八八也有他童年的人生快乐,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外公。老人家曾经是最后一支抗元部队张世杰的下属。“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崖山最后一战后,南宋十万军民蹈海自尽。老外公却意外地被他的降了元军的老上级救了起来,也是天不绝我华夏火种,谁也不曾料想到,这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却会在百年之后发酵,竞成燎原之势,最终光复中原。
  老外公回到盱眙老家之后,娶妻生女,以替人占卜、看风水苟苟营生,并且一口气活到了99岁。在那些漫无边际的岁月里,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给他的小外甥们讲述曾经的往事,讲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的传说。在朱八八心中,从小就留下了英雄的形象、引发了对军事的兴趣,也种下了革命(或者说造反)的萌芽。
  日期:2013-04-17 10:16:27
  佃农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特别特别是年景不好、再加上疫病流行的时候。
  终于到了大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随之而来的是蝗灾、瘟疫。含辛茹苦一辈子的农民朱五四没有扛过这一关,连同他的妻子陈二娘,还有他们的长子朱四四、不曾留下姓名的长孙,在短短十多天内先后死去。
  爹妈死了,可连一块下葬的地也没有。无依无靠的朱六六和朱八八只能巴巴地求东家刘德施舍一块坟地,让父母入土为安。刘德在此时充分展现了作为一个地主为富不仁的本质,他只丢下一句话,关我鸟事!(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最终还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不下去,给了他们一块地,才不致于使亡人曝尸荒野。
  安葬了父母,朱六六也独自逃荒去了。顷刻之间,一个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16岁的朱八八转眼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年幼的心灵过早地遭受了摧残,官府的压榨、地主的冷漠,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但此时,除了哭泣以外,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他甚至找不到一条可以活下去的路(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并路,哀动遥苍)。
  幸得邻居汪大娘的帮助,朱八八来到於皇寺剃度,做了一名和尚。做和尚的目的十分清楚,就是确保饿不死人。
  於皇寺的和尚们有时候也很关心新同志、小同志,所以很快就让他从繁忙、辛苦的活什中解脱了出来。
  朱八八小和尚只在寺庙里只呆了短短的五十天时间。
  连年饥荒,寺庙里也没有余粮啊,你来了,就多了一张嘴,别人也就少了一口饭。

  怎么办?
  继续75他。派他出去化缘……
  历史终将证明,上天并没有亏待朱八八。
  朱八八走出了寺门,却融入了世界。
  此时的朱八八显然已经不是50天前的朱八八了。50天前,他是一个没爹没妈的流浪儿;如今,他却是个和尚,尽管是一个四处要饭的和尚,但仍不失为一个和尚。
  大元政府推行社会成份政策,根据职业的不同,将社会划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打这时候起,知识分子就成了臭老九,社会地位还不如一个娼妓)。
  所以,同样是要饭,和尚化缘属于第三等,乞丐乞讨就是最末流的了。

  第三等人朱八八开始了流浪的生涯。他满怀着生存的欲望,大步向前,绕着安徽淮西、河南豫东地区,用两只脚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从此,在朱八八圈过的这个地区,出现了一个意外的传统――要饭。这成为了一部分人的专职,此种不俗之风一直延续,大有以皇帝曾经做过的职业为荣。只不过,需要重申的是,朱八八从来没有做到乞丐,一天也没有。
  他是一个和尚。
  日期:2013-04-17 12:40:49
  和尚,注定要在这个不俗的世道中,创下不俗的业绩。

  平日里,时常会看到一些吃斋念经、点香拜佛的老人,在家里燃起几柱香,摸着串佛珠,唠叨着“阿弥陀佛”。也许他(她)自己并不知道,他(她)已经是一个标准的白莲教徒了。
  白莲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深奥的佛学教义、严格的参悟修行,简之又简,简化到归纳为一句“阿弥陀佛”!
  只要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微妙功德”。弟子只要勤念“阿弥陀佛”,死后便可以去往生西方净土。
  白莲教对信徒功课的要求很低,不必出家修行,可以在家里娶妻生子,日作夜息,与平时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它的戒律是三皈五戒(皈佛、皈法、皈僧,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简称“八戒”(有没有很耳熟的感觉?电影《少林寺》是这么说的吧)。
  正因为修行简单,又不影响日常生活,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白莲教宣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燃灯佛代表着过去,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人的希望寄托于来世,追求身后的西方极乐世界。它教诲信徒,释迦牟尼圆寂后,世界充满着黑暗,届时未来佛将出来救世。众生要团结起来,与未来佛一起反抗黑暗社会、迎接光明,拯救世界。这个未来佛,传说是五代十国一个叫契此的和尚,挎着一只布袋,开口笑呵呵,后来他在浙江奉化城郊的岳林寺坐化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弥勒佛。(现在为了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又人为地把道场挪到了雪窦寺,座落在蒋介石的老家,溪口)。

  归纳起来,这白莲教有二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入门很容易,能够吸收更多的人进来;第二,鼓吹暴力革命,反抗现政权。所以,自打南宋白莲教开教以来,经常以社会黑暗、将迎接光明、弥勒降世为名,煽动反政府行动,元明清三朝无一例外。最牛x的一次,在清朝嘉庆年间,杀入了紫禁城中,差点要了皇帝小儿的命。
  在朱八八游荡江湖的时候,出于对蒙古人野蛮压榨、无穷尽攫取的反抗,白莲教开始蠢蠢欲动,教主韩山童带领弟子刘福通、杜遵道等人,诡言白莲花开、弥勒转世,开始策划反元起义。为了逃避蒙古保长的监视,保证通信机密,他们还制作了一种饼,将纸条塞入馅内,纸条上写着七个字,这就是1911年武昌起义时所广为流传的“八月十五杀鞑子”(这种饼,现在买的人很少吃,吃的人很少买,而我小时候却很喜欢,这就是――月饼)。

  朱八八小和尚一边要饭,一边修行,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时光,他必须忍受一切外来的鄙视、辱骂,还必须不断地与饥饿、疾病作斗争,遍尝人间冷暖,看尽世态炎凉,多少次曾命悬一线,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早晨起来,看见哪家烟囱里冒烟了,一定是这家做了早饭,一定要赶到人家吃饭的时候去要一口吃的,如果去晚了,就要不着了;晚上一身疲惫,尽管很累,还是要踉踉跄跄投奔附近的破庙,否则就没地方睡了。更多的时候,他只能靠在山石上,仰望星空、月亮,想想故去的父母,听听猿猴的嚎叫,一切是那么的凄凉、寒冷、无依无靠(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侠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