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22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9 08:31:21
  此时,被击败的章邯得到了后方的给养,军队战斗力又重新大振,想和项梁再战一场。项梁看到章邯势大,就让齐国的田荣田横兄弟一起出兵对抗章邯。
  按理说项梁之前救了两兄弟的命,要不是项梁,他二人早就死在章邯手中了,对项梁应该是感恩戴德,尽快出兵。可偏偏田荣田横忘恩负义,他们对田假当齐王的仇恨还耿耿于怀,就威胁项梁说:“楚国杀了田假,我们就出兵。”
  项梁此时是起义军里的核心和领袖,又刚刚击败了章邯,气势正旺,如何能够受人要挟,大怒之下就给田荣田横说,绝对不会杀田假。

  于是,面对章邯新一轮的攻势,齐国拒不出兵。
  魏国已灭,韩国尚小,齐国又拒不出兵。所以其实在中原真正和秦军周旋的就只有项梁的楚国、张耳陈馀控制的赵国和远在北方韩广的燕国,当然还有混在其中的沛公刘邦。
  国家少并不意味着战斗力不行,赵国和燕国其实都可以忽略,光靠楚国现在的战斗力都已经可以和秦军分庭抗礼了(当然此时刘邦算在楚国里),因为秦朝的后方自己出了很大的问题。
  事实证明,不是只有起义军才会出内乱的,强大的秦王朝也会内乱,谁让奸臣当道呢。

  日期:2013-08-29 11:07:58
  秦王朝的内乱首先来源于李斯和赵高两人的矛盾激化。
  秦二世越来越信任赵高,朝廷的大权逐渐都集中在了赵高一人手中。赵高对秦二世说,陛下如果每天都出现在群臣面前的话,只会让臣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发现陛下的缺点,不如陛下以后不要见他们,躲在深宫中垂拱而治,应付群臣的事情就交给我们这些近臣好了。
  有点儿脑子的人都会发现赵高的这个建议有多居心叵测,可偏偏秦二世就是笨到了相信赵高的话,从此以后再也不见其他的大臣,朝堂彻底成为了赵高一人的舞台,只有他才能见得到皇帝,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别人很难有反抗的余地。
  对于这种搞笑的做法李斯显然不满,他主张的苛政虽然害了秦国,但某种程度来说初衷毕竟是好的,和赵高不同,他对整个国家还是有些责任心的,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太过分。
  赵高也知道李斯的不满,便开始耍花招,假装去讨好李斯,对他说:“关东盗贼纷起(其实起义军的势力此时已经几乎可以和秦军分庭抗礼了,绝不再是盗贼那么简单),皇上却还加紧增加征夫去建阿房宫,搜集狗马一类无用的玩物。我想进行规劝,可因地位不高不敢言。这可是您的事情啊,您为什么不去劝谏呢?”

  李斯一听赵高的话,非常高兴,居然也就相信了,说:“本该如此,我早就想说了,但如今皇上不坐朝,不接见大臣,不听取奏报,经常在深宫之中,我所要说的话不能传达进去,想要觐见,又没有机会。”
  赵高知道李斯已经逐渐走进了自己的圈套,又说:“若您真的要规劝,请让我在皇上有空的时候通知您。”
  李斯满心欢喜的答应,这时的他完全还没有想到,心横手辣的赵高已经准备拿他开刀了。
  赵高当然不会真的在秦二世有空的时候叫李斯觐见,反而专门挑秦二世玩乐到最高兴的时候让李斯进来,如此接连三次,秦二世总是在最高兴的时候被李斯打断,顿时勃然大怒。

  秦二世问赵高说:“每次我有空的时候丞相不来,我正在玩的高兴的时候他就来奏报,他这是因为我年轻看不起我吗?”
  赵高一看目的已经达到,就顺势又放了把火:“当年沙丘伪造遗诏让扶苏自杀的事情丞相也参与了,如今陛下已经是皇帝,可他的地位却没有提高,所以心怀不满,丞相的意思是想自己裂土封王。陛下如果不问我,我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太守,而楚地盗贼陈胜都是丞相老家邻县的人,所以这些盗贼经过三川的时候,李由只是闭门据守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还互相有公文来往,只是还未了解确实,所以没敢报给陛下。丞相在朝廷外面,权势可比陛下大。”

  秦二世听了以后大惊,他躲在宫中不问世事已经好久,所有的消息都来源于赵高,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就对赵高的话深信不疑,想查办李斯。可李斯毕竟是先帝留下来的重臣,秦二世在没有确认之前,还是不敢随便就定他的罪,就派人去三川郡开始调查李由的事情。
  日期:2013-08-29 14:22:45
  晕,上一贴居然忘了发章节标题了:
  第十四章 秦王朝的内乱

  秦王朝的内乱首先来源于李斯和赵高两人的矛盾激化。
  …………
  在此补一下
  日期:2013-08-29 15:43:3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