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21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8 08:41:29
  第十三章 项家军崛起
  楚王景驹和秦嘉是如何被消灭的?这得先从项家军的崛起谈起。
  前文提过,项梁和项羽叔侄俩在吴中避难的时候就暗地里准备以后起兵造反的事情,可以说是谋划已久。后来他们趁着陈王掀起反秦大浪潮的时候杀了会稽郡守,招募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开始了争霸之路。

  由于项梁和项羽是货真价实的楚国贵族,而且是楚将项燕的后人,所以名声很大,而且项梁善于谋划、项羽天下无敌,是相当得人心,发展的非常快,很多人主动去投靠他们。
  首先投靠项家军的大势力是召平。这个人我们之前提过,他也是最早和陈王一起大泽乡起义的将军,陈王派他向南方发展,攻打广陵一带。召平还没有攻下广陵就听说陈王已经死了,他估计章邯的大军马上就要杀到东面,自己如果不赶快做出决定,必死无疑。
  最终,召平选择了附近声势最旺的项梁,全军投靠,还假传陈王的命令,授予项梁楚国上柱国的官职。
  于是,项梁成了楚王景驹和秦嘉之后第二个打出延续陈王旗号的势力。

  此时秦嘉已经立景驹为新楚王自封为楚国的上柱国,项梁虽然没有立楚王,但也是楚国的上柱国。一个楚国又如何能够有两个上柱国?所以,两个势力必有一战,用来决定谁才正统。当然,并不是说谁真的正统谁就正统,而是谁赢了谁就是正统。
  同样是聪明人,项梁显然比秦嘉更厉害,也威望更高,之后又陆续有人投靠。
  秦嘉的老乡东阳人陈婴本来是东阳令史,反秦大浪的时候县里少年杀了县令聚了两万人,要立陈婴为王,也参与争霸。陈婴很明白局势,知道自己如果称王肯定没有好下场,就对手下这两万人说:“项家世世代代为楚将,在楚国享有大名,如果我们想成大事,就一定要投靠他们。依靠了名门望族,灭亡秦朝就是必定的了!”
  于是陈婴带了两万人投靠项梁,让项梁的势力又进一步加强。
  从陈婴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名分”和“望族”这些看起来虚的东西到底有多重要,陈婴看重项梁望族的身份远远超过他和秦嘉的老乡之情。这也是后来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总是要把那一句“我是中山靖王之后”挂在嘴边的原因,不管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点儿背景总是有用的。
  秦嘉和项梁的争斗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落后了,落后在祖宗上,挺悲哀的。所谓的农民起义果实总是被大地主盗取,也真的是件很无奈的事情,祖宗做出了伟大的事情惠及到后世也是难免。
  日期:2013-08-28 10:06:02
  紧随召平和陈婴之后,番君吴芮和他的女婿英布也投靠了项梁。

  吴芮是番阳县县令,在江湖上有些名声,人称“番君”。而英布又名黥布,黥是古时候的一种刑罚,就是在脸上刻字,《水浒传》里宋江和林冲他们都受过这种处罚。英布受了黥刑之后非常高兴,对别人说:“看相的人说我受了黥刑之后就可以做王,不知道会不会灵验。”
  英布本身性格很有点儿土匪的意思,他最早被判去骊山给秦朝做苦工,当时在骊山服役的人数十万,英布和其中的头目或者强横有势力的人都有交往,后来率领一伙人逃到长江一带,聚众为盗,慢慢的发展到了几千人。
  英布听说番君吴芮在江湖上有些名气,就带着几千人来投靠。此时反秦大浪已经开始,吴芮知道在乱世英布这样的土匪会有所作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和他一起加入了起义军的行列。
  此时,英布已经击败了附近的秦军,听说项梁要西渡淮河,也是觉得跟着项梁可能更有前途,就带着老丈人吴芮一起来投。
  就这样,随着各种各样人的加入,项家军虽然只有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可等他们再度过淮河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六七万人,势力远远超过楚王景驹和秦嘉。
  项梁驻扎在下邳,秦嘉驻扎在彭城,都是楚国的核心地带,相距甚近,最终两个自命楚国正统的势力开始了决战。结果一点儿也不出人意料,项梁大胜,景驹和秦嘉都没能活下来。
  消灭楚王景驹和秦嘉之后,项梁成为唯一的楚国,也成了反秦起义军们新的领导核心,如今他的势力和威望都足以接替陈王的大旗。

  项梁一直没有立楚王,其实也是有一点儿想自立的意思,毕竟他也是正宗的楚国项家后人。可此时,项梁找到了他们项家军未来的总规划师范增,范增劝他不要这么做。
  范增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晚的有点儿厉害,他在投靠项梁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范增认为陈王之所以会这么快败亡就是因为太早自立,此时还是应该立一个楚国王室的后人,才可以更好的收拢民心。
  范增也算是楚汉时期一等一的谋士了,几乎可以与张良一争短长,很有见识。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找到当年楚怀王的孙子心,可怜当年的王孙如今却成了牧羊儿,莫名其妙的被找回来立为楚怀王。
  日期:2013-08-28 13:13:01
  傀儡皇帝立好之后,项梁的声望达到了顶点,独揽大权,大部分起义军都唯他马首是瞻。
  刘邦当然也不例外。
  本来名义上刘邦还算是楚王景驹的手下,手上还拿着景驹借的部队,可还在围攻丰县不下的他一看局势已变,马上变脸,在张良的建议下,第一时间就带了几百个人跑过去向项梁献殷勤表忠心。

  项梁还是比较大度的,反正秦嘉已死,这些人他也乐意收为己用,就又给了刘邦五千兵马。他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个无赖以后会成为自己项家最大的敌人,会让项家彻底灭亡。
  在景驹和项梁之间这么折腾一圈,刘邦可高兴坏了,各自给了他几千兵马,让他声势壮大了起来。
  项梁的军队战斗力确实不赖,刘邦拿到这五千人之后很轻松的就拿下了丰县,了结了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心结。
  张良虽然跟了刘邦,毕竟是韩国后人,心里还是有一些念着韩国,看到项梁立了楚王,就恳请他也立一个韩国王室的后人,光复他们韩国。

  此时项梁正好也希望多些人来和秦王朝周旋,就找来了韩国王室的后人韩成,给了他一千多部队去攻打原来韩国的地盘。韩成先是攻下了几座城池,可随后又被秦军打了回去,他便开始在韩国地面上打起游击战,反复其间,牵扯了一些秦军的精力。
  日期:2013-08-28 14:44:31
  和韩成交火的只是秦朝一般的部队,并不是章邯的主力大军。在项梁和秦嘉争夺起义军领导权的时候,章邯可没有闲着,不长的时间他就把北方扫了遍。
  章邯在杀了陈王之后,先是攻打北方的魏国。(这也是刘邦围攻了那么久丰县魏国周市都没有来救的原因,根本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丰县。)
  魏国知道以自己的势力是绝对抵抗不了章邯大军的,于是在死守的同时向齐国田儋和楚国项梁求救。
  可笑的魏国最不讲究起义军的道义,在陈王死的时候率先开始内讧挑事抢地盘,结果自己被打了还是要靠这些起义军朋友,希冀别的国家来救!
  田儋和项梁还都是顾大局够意思的,纷纷派出部队去救援,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一些。陈王已死,如果魏国再灭,只怕整个反秦大局会有危险。
  项梁派同族项它去救,而齐王田儋仗着自己会打仗亲自率军前往魏国。
  章邯深知兵法,知道自己一旦攻打魏国,周围的其他起义军肯定会救,于是就设计好了围点打援的计划。他围攻魏国只是诱饵,真正的秦军主力早就埋伏好了要对付这些援军。
  项梁和田儋都中了章邯的计!
  章邯挑了一个夜晚,让所有士兵嘴里衔着一个东西防止出声,趁齐国和楚国的援军还立足未稳,对他们进行偷袭,大破齐楚联军,之后又趁胜消灭魏国。魏王魏咎,魏国的实际控制者周市以及齐王田儋都死在了这场战役中。
  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到楚国,项梁给了他几千人,让他自己再慢慢去收复一些魏地;而田儋的弟弟田荣也收了一些哥哥留下来的散兵,想撤回齐地,但章邯还在后面紧追不舍,想把田儋的两个弟弟田荣和田横赶尽杀绝。

  项梁听说三国军队都被章邯杀的大败,不敢怠慢,亲率大军来救田荣,在东阿和章邯大战一场。两个可以说在项羽和韩信显露头角前楚汉时期最厉害的将军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交锋,结果是章邯小败。
  一战过后,章邯知道项梁的厉害,便稳住阵脚,没有继续追杀田荣两兄弟。
  因为项梁的帮助,田荣成功带军队跑回了齐国。
  谁知,之前齐国人听说田儋已死,田荣还在被章邯追杀,就新立了齐王,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个王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田儋三兄弟都是狠人,田荣和田横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用残兵击破了齐军,赶走了田假,立大哥田儋的儿子为齐王,两兄弟分别任丞相和大将军。

  田假被田荣田横两兄弟赶走之后逃到楚国,投奔了项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