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17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1 19:15:53
  第三年: 秦二世二年 公元前208年
  第十章 陈王败亡
  秦二世二年,反秦大火的燎原之势突然有点儿偏向,不但烧向了腐朽的秦王朝,也烧回了起义军自己的身上。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军共同的、最大的敌人出现了:内乱。

  在古时候,所谓的最受压迫、最具有先进性的工人阶级还没出现,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承担最大痛苦的就是农民阶级。所以,历朝历代的末期,最先跳出来造反的基本上都是农民起义军,只不过最终成功的不一定是他们而已。
  农民起义军在造反之初都是穷苦老百姓,是深受统治阶级迫害的人,他们的奋起一战为天下人民带来福利。可由于大多数人起兵的初衷往往还是为了私利,所以打着打着就会变味,穷苦老百姓打着打着就会变成大地主、大土匪,变成为了自己私利而战的割据势力。
  所谓的“窃珠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穷人一旦翻身当家做主人之后,就失去了原来奋斗的动力,开始为成为压迫者而努力,历来农民起义无不如此。成功者和失败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人目光长远,想用统一天下来满足自己的私利,在诸侯纷争时把私心藏的比较深,而有的人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短期的小利,很早就把私心露了出来,开始做一些“反动”的事情。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失败很多都是从内乱开始。在利益面前,曾经共患难的战友会拒绝与“你”同享福,因为“他”想“独享福”。这并也不是说“他”有多自私,其实“他”背叛“你”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你”逼的,因为“他”如果不主动出击,先“独享福”的话,“你”很可能就会先动手来“独享福”。巨大的压力逼得“他”不得不为了自保而动手。
  很多排除异己大权独揽的奸雄走到那一步其实也挺情有可原的,可能他们最原始的动力并不是对权力执着,而只是想继续活下去,可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们想活下去就必须把其他人有威胁的人都除掉。这就会有“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的事情出现,“你”内心到底想不想和“我”抢权力“我”判断不了,为了保险,就当“你”想吧,毕竟冤枉了一个好人“我”只会内心受到谴责,而放过坏人则有可能威胁到生命。

  乱世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用简单的丛林法则来做游戏规则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国家政权保障正常制度运行的时候,人们之前的相处只会越来越趋于原始,不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就等于是把屠刀夹在自己的脖子上……
  比如吴广。
  日期:2013-08-22 08:41:39
  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吴广本是起义军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甚至曾经有可能成为一号人物,可随着起义军势力的逐渐扩大,他的一再谦让把自己逐渐逼上了绝境。
  吴广率领陈王的主力部队围攻荥阳,防守荥阳的是三川郡郡守理由,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将门虎子非常厉害,守的滴水不漏,吴广一时也没了主意。久攻不下让吴广在军中的威信越来越低,之前吴广可以靠自己出色的个人品质让大家追随他,可现在起义军壮大了,生存的法则已经改变。
  纯粹靠个人的美好品德可以成功的指挥几万大军吗?显然不行。行军打仗有时候强权和暴力统治也是必要的,吴广败就败在太过仁慈。

  周文在函谷关下被章邯打的大败的消息已经尽人皆知,吴广军中自然也起了骚动。将士们知道,章邯大军一路向西,即将遇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于是,有个叫田臧的将军开始和周围人谋划:“章邯大军马上就到,我军围攻荥阳这么久都没有结果,到时候肯定会被章邯杀的大败。我们不如只留少量的兵继续围着荥阳,然后用精兵主动迎战章邯,这才是存活之道。可如今吴广怠惰,根本就不懂兵法,估计和他商量也没戏,还不如自己动手。”
  由于吴广对军队的掌控太弱,对手下的弟兄们又太过信任,军中的防备几乎为零,田臧这一伙人很容易就发动了军变,他们带着人假冒陈王的诏令直接杀了吴广,然后把他的头颅献给了陈王。
  日期:2013-08-22 14:59:58
  陈王见到好兄弟被杀自然是火冒三丈,可如今的局面早就在他的控制之外了,为了大业,他只能忍下这口气,顺势封田臧为将军,算是公开合法化了这次兵变。
  田臧主动出击章邯秦军的谋划也许是对的,像吴广那样围着荥阳打不下来又不做任何反应基本上就是等死,章邯大军一到必定溃败。而田臧主动出击的策略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只可惜,战争没有那么简单,能够打败周文几十万大军的章邯,又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一个小小的田臧击败。
  如果说,围着荥阳城不动是等死的话,主动出击章邯就是找死。
  章邯轻易的击破了田臧的出击,杀了田臧,顺手解了荥阳之围,还把起义军剩下的部队消灭的干干净净。
  周文部队先败,吴广主力又败,陈王被章邯一个人从人生事业的巅峰打到绝境。章邯得理不饶人,根本不去理会其他人,认准了“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继续追着陈王猛打。既然陈王是起义军的领袖,那我就把他打残打死,让你们其他造反的人变得群龙无首。

  之后,章邯又连续击杀陈王手下的伍逢、房君、张贺,追的陈王一路到了汝阴。
  穷途末路的陈王没有得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他的车夫庄贾估计是跑的实在跑不动了,一气之下直接把陈王杀了投降章邯。在大泽乡掀起反秦大浪的陈王就这样死在一个小人手上,实在是可惜。
  日期:2013-08-22 16:36:19
  陈王一死,各种反秦势力真的陷入一片茫然。陈王得势后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他立誓要把秦朝消灭的决心一直都在,在各个诸侯纷纷开始各自抢地盘割据政权的时候,只有他一力扛着大旗主动与秦军作战,是诸多起义军的主心骨。起义军中其他势力或跟着陈王掺和一手凑个热闹,或趁机占点儿便宜发展自己,没有人敢自己独立与秦军主力会战。
  如今陈王一死,主心骨没了,各诸侯更加不知道该如何抗秦了,便演化成了激烈的内斗。反秦形势的一片大好,突然间就随着陈王的陨落而变得扑朔迷离。
  宋留的部队我们前面提过,也是当初陈王派出去抢地盘的一支队伍,而且还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南面攻破南阳,然后经由武关进入长安。
  通过后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从武关攻入长安要比从函谷关攻入长安容易上千百倍。后来刘邦先后两次打进长安都是走的武关,而且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基本上的规律也是,如果函谷关西面的政权没有出现什么非常严重的内部问题,东面的军事力量很难直接破函谷关而入。

  想攻入长安最容易的是武关,即使不能一蹴而就,也可以牵扯大量长安的防守力量,给叩关函谷的主力提供援助。宋留的部队虽然很不起眼,但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他们一直也在稳步实现自己的价值,陈王陨落的时候,宋留已经攻破南阳,离武关不远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