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59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8 18:40:49
  王朴与《平边策》
  可以想见,这是一群很不好对付的大臣。虽然他们身体不够强壮,不能上前线拼命,但他们身上却有两项共同的本领——下跪和哭。说起这两项本领,的确很容易令人想起跪在死人灵前哭丧的那一幕。但这群大臣们哭出来的轰动效果却不止于此,他们若要在你面前哭的话,是非常颠覆人体生物学的,能让身体中绝大部分的水分以眼泪这种形式排出来,连上厕所小便都免了。
  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如果换做脾气比较暴躁的皇帝,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在为自己提前哭丧了。可是柴荣不同,他深知不能过度造成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那样会造成朝政的动荡。
  柴荣决定和他们讲道理。只有道理才能使这群人信服。
  于是他召集了二十个文臣,让他们各自分别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两篇文章,搞一次殿试。
  先让大臣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再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这就是柴荣所打的如意算盘。但柴荣似乎不清楚一件事,就是如意算盘虽然掌握在他手中,但是他那只掌握如意算盘的手却掌握在那群大臣手中。
  对于《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这一篇,大臣们都各尽所能,写得文采斐然,仿若阳春白雪。其觉悟水平是相当的高,柴荣看得非常满意。等到阅览下一篇《平边策》的时候,柴荣也觉悟了一件事——有觉悟并不代表一定会改正自己的行为。他一篇篇看下去的时候,才发现这群腐儒们基本上是在围绕着孔老夫子提出的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议论——发展文化和道德,来影响和震慑邻国(修文德,来远人)。不仅毫无实际用处,而且酸气逼人。

  没办法,酸就酸吧,酸也是你柴荣自找的。
  柴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
  结果证明,柴荣先生办的这次殿试就像一场淘金,最终淘了真正发光的金子。可见只要坚持下去,酸一定会变甜的。
  这个金子叫做王朴,当时的比部郎中(刑部官职,从五品),他发出的光正是他所献的《平边策》。
  在这里我为大家提取它的中心段落来讲一讲。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吴国,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勿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彼人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必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获其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惟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其力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王朴主张的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攻取之策,因为在此段后面提到,吴地、蜀地平定的话,幽州之地就会望风前来归附。而后来事实也真如王朴所说,显德六年,柴荣北征,才仅仅四十二天,便收复了北方三州七县,而且是兵不血刃。
  当然,我们从王朴的《平边策》中还可以看出一种非常高明的攻伐战术——先试探敌人布防的虚实强弱,然后再攻其虚弱,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使用蘑菇战术,拖垮敌人。
  柴荣看到这篇《平边策》之时,不由大加赞赏。他给王朴的奖励是——左谏议大夫,然后又命王朴为知开封府事。
  王朴能得如此高的奖励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与他的性格与行事方法是分不开的。
  首先,他是一个性格刚正不阿的人,从来就不吃官场那一套,很少参加娱乐活动,如果你想找他开后门那是找错人了,如果你想找他帮你打开地狱之门还真是找对人了。这是柴荣颇为看重的。就连赵匡胤同志也承认他最畏惧的人就是王朴,如果王朴还在,他一定做不成皇帝。

  然而柴荣最为看重的还是王朴的学识渊博,提出的见解都会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其他的大臣们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比如说在对外征伐之上,所以,有这么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助阵,柴荣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后,在每一次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柴荣的身边都必然少不了王朴。就这样,后周世宗年间的第一重臣产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