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60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10 01:34:27
  牛刀小试
  有了王朴的《平边策》做理论指导,柴荣迈出了他征途上的第一步。奇怪的是柴荣的第一步并没有按照“先南后北”的策略来走,而是向西边走出了第一步。第一个要迎向柴荣宝剑的国家就是西边的后蜀。
  但是柴荣的计划并不是整个后蜀,而是后蜀的秦州(今甘肃泰安西北)、凤州(陕西凤县东)、阶州(甘肃武都东)、成州(甘肃成县),四个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西天(我自己的版本)!这么看来,柴荣同志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认识到要吞并后蜀并非易事,不能偏离“先南后北”的理论指导太远。
  说起来,秦、凤、阶、成四个州与后周还是颇有渊源的。由于后晋末年契丹南下,侵占中原,当时的秦州节度使何建怕自己因此丢了官,赶忙跳槽到了孟氏上西天公司——后蜀,为表诚意,他特意奉上秦、成、阶三州作为礼物。但后蜀这个邻居在收下这份大礼之后,表现得还不满足,还顺便取下了凤州。反正是收礼,顺手牵一两只羊,后晋的这个大方的邻居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但是这四州的百姓就表示无法理解了,甚至是无法忍受。他们发现后蜀这个国家法令非常严苛、赋税非常繁重,特别是到了孟昶当政的时候,荒淫、奢侈无度,后宫嫔妃无数,生活必须品都得清一色的金银玉器,就连夜壶和马桶也不例外,真可谓是”视金钱如粪土,而视粪土如金钱”。因此可以想象后蜀的苛政有多繁重,比起戒奢从简的后周来,用“苛政猛如虎”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于是秦、成、阶、凤四州的百姓纷纷向柴荣请求回归,许多熟悉四州地形的百姓甚至表示愿意充当间谍,愿带领后周大军攻下四州。
  这就是柴荣想要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用一个专业名词来概括就是“国家软实力”。
  这其实也是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的“先南后北”攻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用后周帝国的软实力(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和将和、有必取之势)来影响邻国的百姓,让他们争相归附,然后用作间谍和进军向导(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秦、成、阶、凤四州百姓的这一举动无疑证实了后周的国家软实力影响之巨大。现在大家想必已经明白我们国家的一些人出了事为什么老往美国跑的原因了吧?

  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情况下,柴荣表现得胸有成竹,他马上派出大军前去,誓要收复秦、成、阶、凤四州。
  但是柴荣这回错了,他似乎忘记了后蜀是靠什么立国的。由于秦、成、阶、凤四州地形地势过于复杂,粮食运输大有困难,导致四州久攻不下,双方军队到处都隔着山,这一去要是搞一搞山歌对唱倒还有可能,至于打战可就难了。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原本不主张动武的大臣们这时纷纷站出来指责柴荣。
  ——陛下您不是主张用兵的吗?好了,原本去打仗现在变成了登山探险的了,您满意了吧?我劝陛下还是赶快收兵,回来修文德吧。
  柴荣大为愤怒,偏偏不信这四州守军有很大的能耐。他马上派出一个人到前线去察看战事,弄清楚僵持不下的原因。
  赵匡胤同志幸运地被授予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其原因很简单,基于赵匡胤在高平之战和晋阳攻伐战之中的出色表现,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在军中组建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威望与日俱增,而且他并没有骄纵跋扈,反而表现得非常听话,很得柴荣的赏识。
  赵匡胤没有辱没使命,抵达前线之后,细细分析了战争形势,并勘察了地形,并得出了结论。回来之后,赵匡胤报告了有间谍和进军向导的有利条件、入蜀大军的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及四州百姓的鼎力支持,并向柴荣断言——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攻下秦、凤两州(言秦、凤可取之状)。
  柴荣听了非常高兴,表示遵从赵匡胤的看法(帝从之)。
  结果证明,战事的发展没有超出赵匡胤的设想。很快,秦、成、阶三州的守军在周军的强攻之下,出城投降,两个月后,凤州城也被攻下。
  日期:2013-06-10 18:07:06
  真正的动向
  早在后周大军收复秦、成、阶、凤州期间,后蜀皇帝孟昶就遣使去南唐,请求南唐皇帝李璟一起出兵,共同对付后周。李璟表示答应。

  孟昶非常高兴,时刻等待着与李璟先生合作,共谋霸业。但一直等到秦、成、阶、凤四州落到柴荣手里,也没有看见李璟先生的任何行动,在这期间孟昶除了听到李璟先生的几句“我们支持你”之外,没有看见李璟有任何派兵出征的动向。到最后他才发现,他被李璟忽悠了。
  想必孟昶还不是很清楚李璟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我们来为孟昶先生来介绍一下。
  说起李璟,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熟悉的只是他的儿子李煜。这里还请大家想起李煜哀婉凄绝的词之时,不要忘记了他是在继承了他父亲李璟诗风的基础上,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不要忘了是李璟和李煜两父子开启了宋词的繁荣,高踞于十世纪中国文学巅峰之上。
  除此之外,李璟还是一位政治家。他在位早期,很会干政治投机的买卖,惯用的方法就是浑水摸鱼和坐收渔利。
  其“浑水摸鱼”表现在,944年,趁着闽国发生严重的内乱,出兵进攻闽国。最终彻底将闽国吞并。
  其“坐收渔利”表现在,951年,趁着楚国马氏兄弟手足相残之时,他在一旁先看热闹,教马崇粤给马崇希干掉,然后再由自己将得胜的马崇希干掉,好维护马氏兄弟间的公平。最终吞并楚国。
  不论是浑水摸鱼还是坐收渔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自己人打得半死不活,眼看就要分出胜利的时候,突然从旁边冲出一个观众,把占优势一方的做掉,然后当众宣布胜利居然是自己。这种投机行为想必是人都会深恶痛绝。
  但是李璟就是以干这行起家的,且屡试不爽。他在位时,南唐的疆土开创到最广——三十五个州。
  这的确挺让李璟感到自豪的,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一个成功人士。
  然而就是在此时,他开始犯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共同错误——不思进取,注重享乐。所谓“我现在没有女人就是为了将来拥有无数的女人”这个道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李璟在成功之后,肆意挥霍财政,奢侈无度,不理政事,经常与文臣在一起饮酒赋诗,生活好不惬意。这个时候的他并不知道,在北面,一个名为后周的帝国正在崛起。
  他喝酒喝得更疯,赋诗赋得更多。人生如朝露,行乐需及时,就是他的座右铭,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句话也成了南唐帝国的墓志铭。
  在李璟饮酒赋诗非常痛快的时候,孟昶却请他出兵攻打后周。这无疑是败兴的,因为他还没有喝饱,还没有达到喝饱了没事做的地步,所以他只是给予了孟昶先生声援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反正后周又不是去找他的,他才懒得去管。按照他坐收渔利的见性思维来看,他还真想声援孟昶的同时,狠狠地为柴荣也搞一次声援,让他们往死里互掐,那时候他就可以出手了。

  但是,就在他坐视后周攻取后蜀四州的期间,一份北方传来的紧急军情惊出了他一身冷汗。
  后周宰相郴谷以及后周韩令坤等十二将领,率领大军南犯而来,目标直指寿州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境内)。
  李璟吓得险些灵魂出窍。据他所知,后周一直在集中兵力攻打后蜀的四州,而且战事一直僵持不下,哪有时间和兵力来打自己。
  最要命的是——自己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兵力尚未布防,粮草也未曾安顿好,这下如何是好?
  估计这时候李璟先生本来喝醉了的也该吓醒了。他仔细思索一番之后,得出一个答案——中计了。
  具体中的计是,声西击东。
  柴荣就是利用收复后蜀四州麻痹李璟,使李璟以为自己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与后蜀的战争,没有闲暇再对南唐发动进攻。然而柴荣真正的目标不是后蜀,而是南唐。
  这完全没有脱离王朴《平边策》中的理论指导——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柴荣这突然的一招,正是要攻李璟一个不备。

  而且从柴荣所择取的目标“寿州”来看,也正是出于王朴《平边策》的指导。寿州是江北(长江以北)重镇,更是整个江北之地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柴荣瞄准了寿州来攻,早就算好了南唐一定会派出各路大军来增援寿州,而柴荣只要在中途埋伏,一一歼灭援军就行了。至于寿州城里的南唐守军,柴荣给他们预备的结局是——饿死。
  正如《平边策》中所说,敌国知道我军深入他的领土(知我师入其地),必然会派大军来救援(必大发以来应),增援数次之后必然国力衰竭(数大发则必民困而国竭),那时候我军获利,我国强盛,彼竭我盈,那么江北之地,马上就会归我国所有。
  事实证明,后来战争形势的发展也的确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