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21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7 20:38:20
  老天爷又一次眷顾朱元璋。这时元朝大军正全力与小明王周旋,根本无暇顾及这一新崛起的集团;各红军割据政权也正在竭力对付元军的进攻,还没有觉察到这个潜在的最大威胁。朱元璋得以不声不响地坐收鱼翁之利。从至正十五年到至正二十年,红军长驱深入,来回绕弯子死死拖住元军主力,使其疲于奔命,为朱元璋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发展机会。
  至正十六年秋天,红军经过休整,从去年的失败中恢复了元气,补充了兵力,实施了新的战略决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向元兵大举进攻:一路破武关,陷商州,逼进关中;一路攻取了山东北部。第二年,刘福通又兵分三路:一路趋晋冀;一路攻关中;一路由山东北犯。第一路军又分两路:一路出绛州,一路出沁州,过太行山,破辽潞,陷冀宁,攻保定,下完州,掠大同兴和塞外部落,攻下上都,转掠辽阳,直到高丽。从西北折回到东北,兜了一大圈。第二路军陷凤翔,兴元,南进四川;别部又陷宁夏,掠灵武诸边地。

  第三路军尽占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北取蓟州,犯郭州,略柳林,逼大都。刘福通自统大军占领山东西南角和河南北部。至正十八年五月,红军攻下汴梁,建作都城,接小明王来此定都。红军所到之处,攻无不胜,战无不克。
  仁义与仁政是中国士人与政治追求的理想人格与理想统治,历代政权的拥有者都将这样的政治理想作为施政的最高目标,朱元璋也是在这样的理想追求下开展自己的政治活动的。元朝末期,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武装反抗斗争特别激烈。当时红巾军在各地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杀人掳掠,焚荡城郭,这种类似强盗土匪的做法,只会丧失民心。陶宗仪《辍耕录》中的“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享太平”,正是乱世之中这种报复情绪的一种反映。这种杀戮的伤害对象并不仅仅只限于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就连普通农民也在被伤害之列。

  在这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中国大历史背景下,老百姓尝尽了痛苦,他们有着对“仁政”的强烈渴望。曾经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对此应该有着更为刻骨铭心的体会。在儒生们的指引下,朱元璋打起儒家“尊王攘夷”的大旗,所谓“内诸夏而外狄夷”。长江南北的汉族人民已经被蒙人和色目人统治了近百年,吃尽了民族压迫的苦头。可以说朱元璋打起民族的大旗是上应天理,下合人心的。他在北伐元王朝的檄文中说: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日期:2013-06-07 20:53:57
  在这篇檄文中,朱元璋对老百姓说:“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扩清,志在逐鞑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朱元璋的这种主张对于处在第三、第四等级的汉人、南人是极具号召力和煽动性的。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要尽可能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都动员起来,让他们站在自己一边。这时候他还没有拿出其它政治斗争理论来说服民众,他身边的智囊人物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创造出一套新的理论,就算能够创造出来老百姓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

  与那些普通武夫相比,朱元璋身上有着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草莽群雄而言,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大多都是集中在这一点上。因为本身就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在知识分子面前有着难以摆脱的自卑感。而他们身上的粗豪气质又与知识分子的迂腐格格不入,知识分子的柔弱与敏感是他们不能了解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农民军领袖对读书人有着一种天然的排斥性。读书人往往沦为战争的祭祀品,抓到读书人,通常是一杀了之。可朱元璋却大不同,他尊重那些读书人,尊重知识。鉴于自己近乎文盲的学历,他专门在身边养了几个读书人,没事时就让他们教自己读书认字。到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浸润于各类儒士文人中的朱元璋,已经可以相当娴熟自如地引经据典,与文官相互探讨历朝历代治乱、得失之道。而且到后来,他已经能够写出相对工整的骈体文,撰写的一些诗词歌赋也算得上中规中矩,甚至可以炫耀于人了。

  朱元璋的做法让那些生存艰难的读书人看到了希望,朱元璋身上表现出来某些特质,正好契合了他们对于明君圣主的幻想。朱元璋喜欢亲近读书人,让许多人主动来投。他们希望能够帮助朱元璋,重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国。他们将儒家的仁义之道灌输给朱元璋,没有读过几天书的朱元璋顿觉精神世界豁然开朗。朱元璋说:“我读书,常常从中受益。……读书明理,让人在日常事务中能用道理去分判,可以叫人少犯错误。”在空闲时间他由浅入深,学习读书作文。朱元璋在这一点上,确实有些天赋。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不惹庵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是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粗犷豪朴之气,扑面而来。在后来,他的吟诗作文越来越熟练,其中也颇有可读之作。谈迁《国榷》说:“吴王微时,目不知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浏览神解,手撰书檄,注射简峭,文士顾不及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