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19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2 09:23:41
  朱元璋是个非常务实之人,他说过:“吾平日为事,只要务实,不尚俘伪,……不事虚诞”。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喜欢唱高调的人,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务实”两个字。郭子兴死后,韩林儿政权刚开始虽然只是将朱元璋任命为郭子兴部的第三号人物。可他并不急于争一时之长短,没有实力就算给你一个大哥当,你也罩不住;有了实力,就算是三把手,总有一天会有人拿你当大哥供着。其实朱元璋早就有能力从韩林儿政权脱离,可他一直没有这么做。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说:“建大事者,必勤远略,不急近功,故泰山之高,非篑土可成,江湖之广,由勺水所积,天下之大,岂一日可定也。自古帝王之兴,皆上察天运,下顺民心,从容待成,曷尝急遽。”做大事的人,要懂得谋划长远,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小利。自古帝王霸业,都是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不能急于求成。

  为了寻找生存空隙,朱元璋经常会在军事立场上表现出骑墙之态。朱元璋的军事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汉人武装抢地盘,并没有与蒙元政权有过多少正面交锋。在抗元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他看到形势对汉军不利,两次派人送重礼向元朝示好,还拿出准备夹击另一支红巾军的姿态。元政府大喜,授他以“行省平章”的高官。随着汉军势力再起,朱元璋才改变这种的念头。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依然保持着骑墙态度,并不与元军交恶,为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大元复兴,他还可以倒在蒙古大汗脚下,不失荣华富贵。全靠北面奉韩林儿为主的红巾军抵抗元军,朱元璋才能够从容在南方发展。正因为如此,他也一直奉韩林儿的“正朔”,上表称臣。当他实力壮大,韩林儿对他无用之后,他派人用船到北方去接韩林儿,说要迎他来坐天下。船到江心,却被他派人凿沉。从此之后,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经是韩林儿的臣下,连当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为曾经用了韩林儿的年号,一律捶毁,文字史料,更是消灭得一干二净。

  朱元璋的所有对手这时候都在忙着割据一方,称王称帝,只有朱元璋在那里埋头干活,征讨四方。朱元璋是各路造反者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也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日期:2013-06-02 09:34:06
  二、从草根到天才的修炼路径
  ***最为佩服的两个古代军事家都是帝王,朱元璋排名第二,另一个是李世民。***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也就是说,在***的心目中,朱元璋这个因一念之差而投身军队的草根皇帝居然以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的身份载入了中国战争史。

  1、倡仁义,收人心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他的疆域以应天为中心,西起滁州,划一直线到芜湖,东起句容到溧阳。四面形势是:东面有元朝将领定定扼守镇江;东南是张士城占据的平江(今江苏吴县), 破常州,转掠浙西;东北面有青衣军张明监占据的扬州(今江苏江都); 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守的徽州(今安徽歙县),另一军屯宁国(今安徽宣城);西面池州(今安徽贵池)已为徐寿辉所据。东南外围则有元将石抹宜孙守处州 (今浙江丽水),石抹厚孙守婺州(今浙江金华), 宋伯颜不花守衢州。

  朱元璋处于各种军事矛盾的漩涡中心——强敌环伺,敌友难分。要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这时候的朱元璋虽然处于极为险恶的位置,但并没有走到生存的绝境。朱元璋并不是一个甘居人下,谦卑低调之人。从民间社会的最底层一路走到今天,他所信奉的生存理念无非是,这个世界没有一件难办的事,也没有一件办不成的事。

  他之所以处处显示自己低调,时时藏起自己澎湃的野心,是因为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机会还没有真正降临。没有大地盘,也就不会成为大目标,这样就便于修养,不易招致打击。环顾四周,皆是强敌,可是这些人犹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号令不一,难以达成共同的利益诉求。
  朱元璋将这些力量划分为几大派系,元军与红军、红军与红军、元军与元军。几大派系之间利益交织,矛盾重重。只要自己在几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利用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远交近伐,使其互相牵制,不愁不为我用。只要能够争取到几年的和平环境,休生养息,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四面出击,一举扫灭群雄,定鼎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