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4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倒霉的一个帝王,他并非昏君。可不幸的是,他的姨父和姨兄弟们夺了他的江山。更不幸的是,他的表弟李世民却是公认的明君。仅仅是为了他,公认明君的敌人不是昏君又是什么呢?隋炀帝对于中国历史有两大贡献。一是对抗北方民族取得了大胜利;二是为了沟通南北经济修筑了京杭大运河。所以说,隋炀帝不是昏君。

  但他的问题是好大喜功,不注意百姓承受力。为此,造成当时当世百姓的民不聊生。因此,说他是暴君并不为过。直到今天隋炀帝仍然被人咒骂着,例如,下面这个曲艺形式所表现的:
  手挑龙帘挂金钩,有一位无道昏王要下扬州。这昏王,水路旱路他不走,在这平地挖了一道沟。河里头没有水,这船儿没有法儿走。文官拉纤他不用,武官拉纤他不准。传下了圣旨:挑选黎民下了河沟。挑下了十五六岁的桃花女,十八九岁的大学究。男女对面拉一处啊。昏王就把这宝箭抽,箭射龙绳分了左右,姑娘小子儿摔了跟头。男女对面摔一处啊,又是恨来又是羞。将船拉到了扬州去呀,昏王他临死时变成了牛。这老牛老马刀下死,大块肉来它上了秤头。

  扒下了牛皮蒙大鼓,一挂挂在了钟鼓楼。万岁皇爷心欢喜,封他一个是定国的侯儿。剩下的骨头没有用处啊,赌博场里色子投。仨一群俩一伙,围着色盆内呢乐悠悠。这个叫三那个嚷六,三也不成六也不就。你咋这么贱骨头!
  有些读者可能对这种文体不太熟悉,它的底本是北方一种曲艺的演出文本,叫做京东大鼓。当然,在收录的时候,我根据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文斌、“非著名演员”郭德纲的演出文本,结合西河大鼓和我自身的语言特点,稍加进行了整理。
  这个节目叫做《隋炀帝下扬州》。可以说,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他被谣言所累了千年。至今仍然被咒骂着。他的过很大,但功也非常大,将他与桀纣放在一起,实在与历史真实不符。之所以鸣其冤,就在于他开凿了大运河,使中国的水陆交通为之大变。一千三四百年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水陆交通不比陆路交通,它被大规模人为制造的可能性不高。一般水路交通受地形影响很深。因此,凡是水多的地方水路交通自然发达。在人类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居功至伟。而整个封建社会,明朝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治理是最好的。
  京杭大运河并非一次性修成,从春秋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开凿邗沟(从扬州市到淮安市),将长江和淮河水贯通之后。战国时期的梁惠成王于公元前360年,开凿了大沟(从河南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沟通和黄河和济水)、魏惠王于公元前360年,开凿了鸿沟(沟通了黄淮之水)以来,就陆陆续续地被修建。

  到了上文我们小故事中的隋炀帝时期,京杭大运河开始大规模地开凿。隋大业元年(605年)动员百万民众开凿了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且改造了邗沟和江南运河的诸多河道。大业三年(公元608年)又开凿永济渠,将运河连接到了今天的北京市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由此,才有京杭大运河一说,据说全长2400公里。
  到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共用民工250多万人。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忽必烈再次动用280多万人,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
  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连接起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济水六大水系,自此,京杭大运河被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山东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山东枣庄市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明代的大运河,主要是用于运粮,但其间商业活动也非常发达。大运河沿岸的交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运河的兴衰,各地城市的命运也出现了巨大波动。例如淮安。淮安无论在古代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上都曾经非常发达过,但因为运河的衰落,淮安则失去了往日的兴盛。
  大运河不但对经济非常重要,对国家安全同样非常重要,例如粮食方面,每年从运河运往北方九边、灾区、国有粮库、市面的粮食就在千万石以上。如永乐十九年(1421年)为354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549万石;正统元年(1436年)450万石……上述数字仅仅是稻米的数量。其它粮食,如粟米豆麦等尚未统计。
  水陆交通的发达,直接促成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因此,商业税的征收逐渐受到权力阶层的关注。但是,明中央政府的商业税收却在整个税收体系的比重却一直不高。明代商业税农业税和盐税几乎占到80%以上,商业税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商业兴隆是有目共睹的,按理说商业税的比重应该比较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日期:2011-09-26 21:33:46
  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陆二烧灯草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有个家中排行第二的陆姓人。见街里街坊有的人因为经商致富,便决定利用家乡的资源去A处卖灯草(即灯芯的原料)。经过一阵收买,陆二雇了一艘船把灯草放到船上就直奔A处而去。一路上喜气洋洋,畅想着到了A处卖了灯草,归家之后能够给妻儿老小买些好吃的,高堂老母呢也可以买些营养品把身子弄得好好的,活他个百八十岁。陆二看着来往的船只不禁心生感慨,哎,今年的船又比去年少了不少呀。

  “陆老板,前边有个收费站!”船老大的声音传来。“这么快呀,到收费站了!”“不是,七天前刚设的!听说是知府刘大人设的。”“哦。交吧。”
  陆二并没有当回事儿,命手下人出面交税。他懂法,税率是三十税一。船上的草价值8两银子,交税二钱六,再加上各种费用四五钱银子够了。与此同时,陆二又叫小伙计陆炳拿了壶酒,端上一盘牛肉准备喝口。酒刚斟上,船老大走了进来。“陆爷,税款交了。”“船老大,来来来,坐下,咱们喝口!”船老大笑了笑,也坐在了船舱内。

  二人举杯刚要饮,就听船夫高喊“收费站到了!交税!”陆二一愣,“船老大,怎么又到收费站了”“哦,对了对了。这是,王知县设的收费站。”“哦。陆炳,你去交吧。我跟船老大喝酒”。二人对视而笑“唉,这年头呀。任一个人只要是跟官府能靠上的就收税!”“是呀,是呀。来来,咱们喝口!”二人对杯而饮。
  陆二手中的酒盅还未放下,就听船夫嚷道“收费站到了,交税!”“啊!”陆二脸色一变,“船老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呀!”“这是京城回家休养的赵公公设的收费站,人家可是京城的人呀,不敢惹呀,交税吧!”陆二阴沉着脸,从包袱中取出四钱银子交给了船老大。船老大起身出去,不一会儿回到船舱二人继续饮酒。
  你一言,我一语,家长里短话不尽。就在这时,一人高呼“交税!”陆二手中的酒杯猛的往桌上猛的一放“这咋又到了收费站呀!”“你不知道,这是前边正井收费站临时增设的临时收费站”“啊?临时多久了?”“好像临时了七八年了吧。你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不知道!”“这,这,哎。没办法,交吧”
  陆二和船老大就这样一边吃一边交税,结果一百多里的水路有十来处收费站,陆二为此交了足有四两银子。陆二的心拔凉拔凉的。草价值八两,收税交了四两,买草和雇船以及路上的花销也有四两。这家伙自己这次买卖不要说赚钱了,不陪已经是念弥陀佛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