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8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刘知远想当皇帝。而他当皇帝的最大阻碍就是契丹,如果耶律德光说“不”,刘知远就绝不敢说“是”。所以,刘知远同志必须要得到耶律德光颁发的皇帝许可证才行。
  但是耶律德光先生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不是你想要皇帝许可证他就可以随便颁发给你的,还得先让他尝到甜头。所以王峻这次前去祝贺更像是一场谈判,或者一场交易。
  王峻带去了刘知远为谈判而准备的条件:
  一,如果建立政权,愿意向契丹称臣。

  二,为契丹搜刮钱帛。
  三,契丹人可以到中原来居住,契丹商人可以到中原来经商贸易,并且一律给予保护。
  耶律德光看了这三份大礼,立刻从了。很满意地给刘知远颁发了皇帝许可证,表示愿意支持。协议就此达成,即刻生效。
  王峻顺利地完成了刘知远交付的任务,感觉非常高兴。他很有兴味地在开封逗留了几天,到处逛了逛。他发现最近开封城中的百姓都迷上了一项很火爆的活动,就是骂刘知远。骂遍刘知远祖宗十八代啊,骂刘知远吃屎啊,骂刘知远卖国贼啊等等,应有尽有,真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王峻回到河东后,把这个现象告诉了刘知远。
  刘知远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很好。”请注意,这个“很好”不是称赞王峻把任务完成得很好,而是称赞开封的百姓骂得好。很奇怪吧?
  这种人我们一看就知道是精神病院没管好给跑出来的。当然事实绝不会是这样的。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其中的真实情况。

  其实是这样的。刘知远派王峻到开封除了祝贺耶律德光和谈判之外,还授予了他一项任务,就是察看一下开封的形势。王峻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很明显,目前开封的形势就是百姓恨不得吃刘知远的肉,喝刘知远的血,啃刘知远的骨。
  有人要问了,这是什么形势?这算形势吗?不就是研究怎么吃人吗?
  我来告诉大家真正形势吧。之所以刘知远同志要称赞开封百姓骂他,是因为大家都痛恨刘知远卖国,大家越痛恨刘知远卖国,就代表着大家越渴望把契丹侵略者赶走。这就是真正的形势——渴望赶走契丹侵略者。各位明白了吧?别整天只惦记着吃。
  刘知远对这个形势感到非常之满意。他将好好利用这个形势,为他顺利登基当皇帝。
  一个惊天的阴谋就此种下!
  日期:2013-04-07 22:44:37
  947年春天,在天气转暖,中原人民不断反抗的局势之下,耶律德光不得不带着他的大部队撤出开封城回老家。
  于是刘知远瞅准时机,在太原称帝。为了掩饰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仍然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947年)。
  直到这一天,刘知远感觉异常兴奋,脸上带着成功者的笑容。他好好利用形势的日子终于来了,而如今身在老家的耶律德光并不知道他被刘知远摆了一道,上当受骗了。
  刘知远即刻下令: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这些措施很有力的振奋了人心,争取到了晋朝旧臣的投诚归附,为刘知远称帝铺平了道路。开封城中的百姓对刘知远的态度也由厉骂变成尊敬和爱戴。
  948年,刘知远名正言顺地入主开封,堂而皇之地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大汉。史称他为后汉高祖。
  事实证明,刘知远处事沉稳,善于应变,不仅懂得抓住时机,而且还懂得利用形势,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谋略家。在这一场游戏之中,耶律德光完全不是刘知远的对手(被骗得好苦啊)。
  由于刘知远这两年来的沉稳办事,登基之前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中原地区的人民还是感到比较满意。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个人绝对不会满意,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离家出走,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凭借自己一身高超的武艺,谋个一官半职来赚钱养家糊口。如果没有战事,他就没有机会参军,无法立功升职加薪水。照目前的形势来看,赵匡胤也只有在街头摆个摊子卖艺,耍耍大刀,玩玩胸口碎大石什么来换几个铜板过日子了。
  在这两年之中,赵匡胤早已耗尽了所有的盘缠细软,经常是忍饥挨饿,有上一顿没下一顿的。像他这样身怀武艺的人,如果再继续找不到事儿做,难保不会成为社会存在的威胁。
  日期:2013-04-08 15:41:39
  虽然外面的世界在别人嘴里说起来是无比的精彩,无比的天花乱坠,但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才深深体会外面的世界是让人如此的迷茫,人生的归路在何方,看起来他并不知道。一路走过来所面临的风霜,饱经的沧桑,世人的冷眼,无情的嘲笑,都深深地印在赵匡胤的心里。但是赵匡胤坚信,只要战胜了这一切,他的梦想就不会遥远。
  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的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赵匡胤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在历经世间的冷暖之后,赵匡胤变得更加冷静而坚强。他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一个机遇,只有抓住了这个机遇,他就能如大鹏展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机遇需要别人给,而且得是一个慷慨的人。但由于人性的过于冷漠和自私,找一个慷慨的人就好像往太监脸上找胡子,很困难。还好有一门学问自从人生出来它就产生了,而且不论是吃喝嫖赌抽,我们都得经常用到它。它就是人际关系学。它所表现出来的方法论,俗称走后门。
  这个时候,赵匡胤正利用着它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叫做王彦超,在湖北复州(今天的湖北天门)当防御使。
  首先来说一说防御使这个官职。它是一个州的刺史兼州的军事长官,也就是说它掌握了一个州的政权和军权。再来说一说王彦超和赵匡胤的关系。其实这位王先生和赵匡胤基本上没有丝毫关系,如果他们是在同一条食物链上的话,这两个人实在没有可能会串到一起。只是因为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赵弘殷和王彦超一样,都是当官的。我们知道,两个官加在一起的话,通常人们会用一个成语来修饰这种状态,就是官官相护。要达到这种状态其实很容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大家见了第一面就握手称兄道弟,什么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当然是为了开玩笑调解气氛)通通撩上去。接着一起吃饭相互敬酒夹菜,然后去搞一下娱乐活动就完全满足了。第二次见面就送一下礼,然后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兄弟啦,多多关照。这样就护住了。

  赵弘殷无疑是和王先生搞过这一套的,所以他现在就被赵匡胤瞄上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饱经风霜之后的赵匡胤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模样。衣衫褴褛、满面尘霜、浑身臭气、肚闹饥荒。如果请金庸先生来分配他工作的话,相信除了丐帮之外再没有什么好去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