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下的宋朝》
第9节

作者: 薄暮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08 23:44:34
  赵匡胤很快见到了王彦超,他把自己家中的遭遇以及自己离家途中所受的颠沛流离之苦,通通告诉了王彦超。为此,他还将说话时的语气尽量变得凄惨些,可怜些。然后,他请求他的这位王叔叔收留他,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并承诺会好好的干,尽职尽责。
  他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靠自己养活家人的机会,仅此而已。
  这个请求并不过分,对于王彦超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赵匡胤似乎忘了,王彦超拒绝这个请求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抱歉,贤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王彦超就用这句话拒绝了他。
  赵匡胤看着王彦超那假装歉疚的面容——冷漠,除了冷漠还是冷漠。

  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当官的说的话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就是对方还有实权,而且是能被利用的实权的期间。如果你不幸被任个闲职,或者被撤职的话,那就意味着你毫无利用价值了,到那时你会像条野狗一样被踹开。很显然,从前朝过渡来的赵弘殷如今混得实在不好,穷得连礼物都送不起了,还送了一个都能当丐帮长老了的儿子过来,真是落魄到家了。
  王彦超像对待乞丐一样,派人给赵匡胤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施舍了几顿饱饭,并给了一点路费,让赵匡胤继续他的流浪。
  赵匡胤这才明白了和当官的是不能谈感情的,在他们眼中感情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谈钱伤感情,但是他除了能谈钱之外,唯一能谈的就剩下女人了。所以,赵匡胤掌握了对付这些当官的方法,就是用利益让他们屈服而不是直截采取暴力,以至于后来靠利益诱惑这种方式避免了许多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就是赵匡胤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能得万人敬仰的原因!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继续来说现在的赵匡胤。
  现在的赵匡胤并没有沉沦,他继续着他的下一站,他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收留他,给他机会。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去吧!
  日期:2013-04-09 23:43:22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这座“鄂北重镇”的刺史叫做董宗本,他如今正在他的刺史府中。上天让他在这等一个人去找他,旦他并不知道上天的这道旨意。
  现在,这个人来了,正向他的刺史府上走去。
  很快,董宗本听见了手下禀告有人前来拜访,并且知道了来访者的来历背景。
  他略感新奇,差人将这个来访者迎进来。然后他就看见了这个不远千里的来访者。
  年纪二十岁上下,紫色的俊面,魁梧的身躯,眼睛炯炯有神。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来投靠的赵匡胤。眼前的董宗本是他父亲赵弘殷的朋友。经过了王彦超,赵匡胤并不死心,他来到了这里寻找那个机遇。
  他们略事寒暄。董宗本从谈话中得知了赵匡胤家中的境况,脸上显出黯然之色,表示很抱歉听到这些。
  赵匡胤看得出,那是真真实实的表情,董宗本并没有一丝做作。所以,这个时候,赵匡胤请求他看在与父亲朋友一场的情分上收留自己,请求他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同样承诺尽职尽责地干。
  董宗本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并不像王彦超那种势利小人,所以他答应了赵匡胤,并且让赵匡胤在他手下任职做事。至于赵匡胤当时任的是何职,工作待遇如何,都是史料中不可考的。我们只要知道董宗本这里包吃包住,包赵匡胤满意就行了。
  这是赵匡胤外出漂泊以来所受到的第一个道义上的(请注意这个词)大(再注意这个字)恩惠。流浪的脚步终于可以暂且停下了,他真的感觉到累了,或许心更累,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
  赵匡胤从心里感谢董宗本,并且发誓不会忘记董宗本对他的恩惠,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回报这个大恩人。所以他工作得很卖力,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做好每一件事。
  董宗本很快便发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且不止一处——谈吐不凡、待人和善、武艺高强、精通兵法。他庆幸上天送给了他这个年轻人,开始对这个年轻人施以器重。

  同样,另一个人也发觉了赵匡胤身上的优点。凑趣的是,这个人也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是优秀的人,另一个也是优秀的人,这两个人相遇,如果不和谐,一定不是个美丽的意外,而且一定会造成意外。
  这个优秀的人叫董遵诲,董宗本的儿子,跟赵匡胤一样,善于骑射。
  董遵诲发现了赵匡胤身上的优点之后,拿之来与自己一比,马上问题来了。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这一比之后,董遵诲才发现他的高大形象在赵匡胤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他的尊严刹那间泻光。于是他开始妒忌和讨厌赵匡胤。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匡胤比他优秀。
  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男人的背后总是会有一群喜欢放暗枪的男人。很明显,董遵诲就是这群人之中的一个。于是他经常给赵匡胤穿小鞋,经常刁难赵匡胤。至于用的什么方式,赵匡胤被整得什么程度,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只是说赵匡胤见了董遵诲就躲(太祖每避之)。但是史书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为尊者讳”的,由此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赵匡胤被整得有多惨——惨得像黄色小说一样,不能写到书上让人看。

  可怜的赵匡胤在这期间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受董遵诲的侮辱、嘲笑、调侃,见了董遵诲就躲,并且躲掉之后还得逼着自己期望董遵诲少爷可以就此罢手。但我们知道,若是想要董少爷罢手,必先要董少爷断手,这才是治本之法。正所谓“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料到,赵匡胤在这里一定是呆不久的。原因很简单,对于董宗本这样一个妒忌心重,心胸狭窄的人来说,是不会容许赵匡胤在他周围转悠的。长此下去,赵匡胤不死,他都死了(气死的)。
  终于这一天来了。这天董遵诲和赵匡胤在谈论如何用兵,多次理屈词穷。到最后以至于恼羞成怒,要跟赵匡胤动手。这就好像玩智力游戏玩不过对方,咽不下恶气要跟对方玩真人单挑一样无赖。
  这一次彻底打破了赵匡胤忍耐的极限,先前董遵诲给过他耻辱一一在他脑海里闪现,每换一个画面,赵匡胤的心上就像被割了一刀。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有一个安身之所罢了,为什么你董遵诲就是不给我?视可忍孰不可忍!
  赵匡胤此时有一种放开手脚和对方大干一场的冲动,但到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一切。因为那一段流浪的生活告诉他,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地应付,凡事要学会忍耐,冲动是魔鬼。
  事已至此,赵匡胤相信除了走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他明白,在这里他要一展身手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士可杀不可辱,与其继续忍受侮辱,不如死了的好。于是赵匡胤立马向董本宗辞行,结束他这一段安定却耻辱的生活,又再度开始了他那漫无目的的漂流生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