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粮液酒精车间的日子》
第12节

作者: 王小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历史上的人物总是有一个判断标准,不能说他以公利私,有利于亲朋好友、老乡同事、小集团,就是一个好人,不能说亲朋好友、老乡同事、小集团说他好他就是好人。我向我的祖辈了解了一下,他们还记得我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情形。我家在离宜宾不远的一个乡镇,在坝上(当地称呼比较平坦的地方,农业生产条件比岩上要好),有地80挑(指产80担湿谷),约合20亩地,没有请雇工,解放后被划为中农。但是当时除了税赋,每年还有二个多月断粮,饿得实在没办法,只能去捋未成熟的稻谷用石磨推碾后煮粥喝。有地的人尚如此,没有地的可知。因此如果说刘文彩等等都不是坏人,那实在让人困惑,难以解释后来为什么发生了革命。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这个翻案那个翻案的文章,让人感觉总之只要是解放前的有钱人都是好人,都是批错了的。一个人不可能是彻头彻尾的恶,恶人也有自己的手腕,真正的独夫亦难存于世。不能因为他做过有益的事就全都说他好。不能说因为刘文彩曾在安仁老家捐资兴学,就洗白了他在宜宾的盘剥。我这辈人还可能通过祖辈的口中了解放前的真实的老百姓情况,下一辈人呢。反推,现在的跑到或将来跑到海外的贪官,如果那天又回来做点慈善,或投资办厂,或捐资助学,那我们又将以何种标准来评价他们呢。

  而且笑蜀文风卑劣,颇有古时刑名师爷之风。总是把刘文彩所做之事往刘文辉身上扯,这即使是讲阶级斗争的年代的文棍们也没有这样做的。走向人民阵营刘文辉尚且还一分为二看待自己的功过。刘文彩并不会因刘文辉起义而增罪一分,亦不会因此而减罪一分。看了笑蜀写的《刘文彩真相》真的让人感慨。看官莫官,言归正传,还是继续扯五粮液酒精车间的事吧。这里随便提一下,证监会调查的“五粮液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形成520余万元投资损失” 的这个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五粮液酒精车间对外打交道用的名称。

  我查了一下宜宾文史资料,五粮液的得名时间1929年大概是这样得来的。这个时间大概是根据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前宜宾著名酒商,宜宾酒商业同业公会主任孙望山所说:“迨至1928年一天,我同宜宾县商会主席姜柏年共饮闲谈。姜问我: “除曲酒之外宜宾还有更好的酒否?”姜乐山县人,素嗜酒。是‘川南王’刘文彩的儿女亲家,又兼刘氏所经营的银行钱庄和公司行号的总嵇核,还兼当时宣宾比较大的商帮盐业远销商的主席,(当时我的堂兄孙尊山为盐业运销商副主席)在宜宾盛极一时。常常宾客盈门,酬宴不断。我当即将我父亲所淡的约在道光年问,陕帮曾烤过“杂粮酒”这个情况与姜谈及,据说此酒“味长而醇香可口”。姜闻之十分赞羡。当即托我设法烤作,井先付货款银200两,合毫洋280元。田我父亲不愿麻烦,遂将这笔生意转介与“利川水”作坊老板邓子均。邓原籍南溪,自幼在我家经营的“全恒昌”作坊帮工达20年,对酿酒技术富有经验。当时邓的企业正感资金拮据,业务几陷停顿,成交这笔生意。等于无本通商,十分高兴,当即着手生产。第一次烤出之酒,味浓香烈,但尾味带涩,认为荞子多了。夏经二次烤作,结果涩味全无,但酒性带燥,认为玉米多了。再经研究准备三度重烤,末烤之前曾延请当时宜宾名医孙我山老师研究,孙老师根据医药配方的加减原理,结合四时季候以及曲药定量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行第三次试制,结果涩燥均无,而且香浓味正。姜柏年非常满意。当即以“春花”二字命名,招待来宾,分赠亲友。时雷东垣为宜宾县团练局长,是当时宜宾的风云人物。邓于均以有利可图,为扩大销路,即携“春花”数瓶前往雷第,适逢雷正在欢宴宾客,高朋满座,邓将来意说明之后,雷即席开瓶细品,一致认为,色味均佳,赞美不己。雷以如此上乘佳酸,“春花”二字,似觉乎凡。时前清举人杨惠泉在座,杨说:“此酒系五种粮食酿成,不如就取名‘五粮掖’吧?”在座之人,咸以此名风雅独特,既表达酒质之好如琼浆玉液,而又把五粮突出,使人闻其名如领其味。从此即正式以五粮液命名,投诸于世。(《宜宾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2辑第34页)。孙望山也没有说五粮液1929年得名,后世为五粮液而文者,大概据这事发生的1928年,加上做实验的时间,再怎么早也得1929年罢。

  也有说五粮液得名自1932年的,宜宾市文史办在采信孙望山的说法后进一步精确指出“1929年 —1931年间,邓子均将五种粮食酿造的“杂粮酒”正式投入市场销售。可是销售效果还次于原大曲酒。这时善于应酬交际的邓子均,便多方请人品尝“杂粮酒”,以扩大影响。1932年的一天,即携带四小坛“杂粮酒”,前往当时宜宾的风云人物豪绅,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坦家,恰遇雷正在欢宴宾客,邓将来意说阴之后,雷即席开坛细品,赢得了满堂喝彩,交口称赞“上乘佳酿”。雷以如此佳酿名“杂粮酒”似觉不雅。当时前清举人杨惠泉在座:雷示意其为“杂粮酒”重新取一个名称。杨说:“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众人拍案叫绝。邓子均高兴地采纳了这一建议。(《酒文化的创新人邓子均》,《宜宾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第257页)。

  网上有人还有说是解放后五粮液才得名的。“你没有问的,我也告诉你一件:解放前宜宾邓家人经营的酒厂所生产的“杂粮酒”,就是现在的五粮液。19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仍然还是只叫杂粮酒。为什么叫杂粮酒,五种粮食混合作为酒料烤出来的。这个名字并不土,很好听。你想想,如果没有粮食,岂不饿死。所以,这个名字可以理直气壮地叫。更何况这也是谁都无法更改的历史事实。”因为不是来自于正史,聊备一说。(http://www.0830bbs.com/dispbbs.asp?BoardID=22&ID=35882)

  总而言之,只有今日之五粮液,才说昨日之杂粮酒得五粮液名于1909年。那么今年是五粮液得名100周年,明年又是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曾经两获的巴拿马金奖的五粮液真的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五粮液真神奇。
  日期:2009-11-13 22:46:13
  楼上有朋友在回复中说,五粮液为当地的贡献了多少税收云云,为地方做了多大的贡献,五粮液的人也以宜宾人的衣食父母自居,经常在口边养活了多少公务员云云。我本来不屑与之争辩,但是有不少五粮液人多有这样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既然这是一种普遍的幻觉,那我也来谈谈宜宾人民对五粮液的无私奉献罢。
  五粮液号称十里酒城,厂区位于宜宾城区上游,延岷江而上至孜岩止,绵延十余里。从美帝的google地图上看,至孜岩以后,海拔陡然提高到400米,也就是说从宜宾城区到孜岩再也没有沿岷江的大块可用之地。十余里的江段,而且与人口稠密的下游城区紧密相连,独占取水和排污之便,不知道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呵,有的企业求一排污管道尚不可得,不知道十余里的岷江够不够呀。我想仅说此一点,不知道这十余里的岷江算不算宜宾人民为五粮液做的一点微薄贡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