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粮液酒精车间的日子》
第11节

作者: 王小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唯一一次看见车间熊、唐二位领导走在一起是在物管组的仓库,那里有一座台秤,两位大概去查生产工作,走到那儿兴致勃勃的站上去称起重来了,两位身材都比较高,都在大概一米八左右,当时的场景现在仿佛还在眼前,唐大概一百七十多斤,熊一百八十多斤,还互相说笑着,那时大概是五一九车间投产之初吧。说到五一九这个车间编号,此时我又踌躇起来,因为五一九这个编号今年大概要不存在了吧。因为五一九车间和酒精糟复烤车间五零九车间合并了,用五零九车间的编号,所以五一九的称呼在五粮液的车间编号体系中也不存在了,至少以后代表酒精生产车间的大概是五零九车间 了吧。合并原因据说是因为五零九车间的酒质量有大问题,又时逢三六出事,五粮液管理层高瞻远瞩,于是五零九车间主任被免职,五零九车间和五一九合并。谁说的呢,一个三六死去,换得大批三六活了下来。不说现在了,还是说十年前的事吧。总之,后来除了开会什么的,再也没有见过二人走在一起了。大概是九八年上半年吧,唐出了一本《精神文明建设》的刊物,主要是一些酒精车间的生产情况什么的,主要送给五粮液的一些主要领导吧,工人反而比较少看到。到现在我还佩服他参沙子,挖墙角的工夫。也算是一个敢想敢为的人了。这刊物大概也没有出几期吧。后来把熊弄走以后,就停办了。据说参与编稿写稿的都分了点稿费。

  日期:2009-8-14 10:01:00
  五粮液的得名从何而来,五粮液的说法不论是从文字和视频宣传资料都说是1909年秋,宜宾团练局长雷东垣举办家宴,各界名流雅士文人墨客云集。席间,饮品杂粮酒,满堂喝彩,士绅杨惠泉赞誉绝代佳酿而鄙其名不雅,故曰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于是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胡说,连宜宾的官方媒体都不认同。2008年12月12日《宜宾晚报》在《好水成佳酿 五谷酝琼浆———溯源宜宾辉煌酿酒历史》一文中毫不含糊的指出“二十世纪初,邓子均在自己糟房里所产的“杂粮酒”口感好、名气大,但他认为其名称不雅。因为在川南农村,与大米糯米相比,杂粮是等而下之的粮食。于是,邓子均常提着被自己称为“春花酒”的这种杂粮酒出入酒楼和豪门宴饮席间请人品尝,众人皆交口称赞,晚清举人杨惠泉说:“‘杂粮’太贱,‘春花’又太俗,不如取名五粮液,集五粮之精华而酿成玉液琼浆也。”众皆击节称妙,邓子均遂将利川永糟房生产的酒改名为五粮液,这事发生在1929年。从此以后,五粮液婓声中外。”宜宾的政府网站宜宾公众网在《宜宾概况》《 宜宾人物》介绍杨惠泉时写到:“惠泉与宜宾城马掌街秀才雷东垣(雷士奇)长期友善。雷于光绪二十七八年(1901~1902年)受叙州知府文焕令办理地方团练事务,与杨惠泉时常出入府衙,老百姓呼为“雷四大人”、“杨三大人”。民国时期,雷东垣担任宜宾县团练局长20余年(1912~1934年),一直倚杨为心腹,任杨惠泉为文牍师爷。民国14年(1925年),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党(左派)宜宾县党部成立,雷东垣极为仇视,由驻宜二十四军刘文彩资助银元600元,在杨惠泉大同书局翻印反共小册子“今日共产党赤化全球之面面观”。后,雷东垣任宜宾封建会道门“叙州同善社”善长,杨惠泉又助雷开办“国学专修馆”任教务、授课。

  民国十八年(1929年),杨惠泉将宜宾优质杂粮酒命名为五粮液。
  注:此据《宜宾百科全书》、《五粮液史话》、“海峡两岸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文集”等书”
  所记。”
  这段文字不但指明了五粮液的得名年代,还特别注明依据何种献。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是1909年的话,今年就是五粮液得名一百周年,怎么也得搞点纪念活动吧,大肆炒作一番,然后推出一百周年纪念酒吧。然而没有。可见这次是明知自己是胡说。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五粮液简直把历史当成任人描绘的小姑娘了。其实历史是胡说不了的。一句话道破天机:那时正是刘文彩为代表的地方军阀鱼肉宜宾的时代。杨惠泉原是宜宾县团练局长黑白两道通吃的号称“通天教主”雷东垣的幕僚,刘文彩登门相邀,以银圆五千,请杨惠泉当自己的师爷。雷东垣有多牛,其儿子伙同他人绑架勒索连杀九人,也就是宜宾历史上有名的“九人头案”,也摆得平。因此刘文彩收了雷东垣、杨惠泉一武一文二人,不但站稳了脚根,各项“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财富如金、岷二江滚滚而来。据笑蜀兄的记载“刘文彩的搜刮手法,与四川其他军阀的搜刮手法大致相同,一为田赋预征,即把以后若干年的田赋提前征收。以1935年为基准,刘湘的二十一军多征40年──征到1975年;田颂尧的二十九军多征42年──征到1977年;杨森的二十军多征44年──征到1979年;邓锡侯的二十八军多征46年──征到1981年。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更离谱,1935年竟预征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几乎等于一代农民纳了三代人的“公粮”。1935年刘文彩没能征到一个铜板的田赋,因为刘文辉在“二刘大战”中的惨败迫使他中途退出了这场田赋预征大赛,大赛桂冠也就与他无缘了。1932年他弃官回乡时。川南田赋征到1949年,多征了十七年。”(引用网络文本)由此可见,刘文彩在川南田赋只征到1949年,为宜宾地区的发展积累比较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所以说诞生出“五粮液”等名酒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历史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或有口口相传。这一段绝对原创未见任何笔墨记载。吾乡场口上有高大姐者,因为姓高,人又长得高大,所以人称高大姐,我2006年离开宜宾的时候她还在,有九十多岁了。她给刘文彩家做过丫头,常在场口讲她在刘家的见闻。据她讲,刘家连丫头也有很多等级,连洗外套和洗内衣裤都是不同的丫头,洗内衣裤丫头等级最低。她也说过刘家有人喜欢吃鸭脚掌心那粒肉做的菜,不是笑蜀所说的整个鸭脚。连刘文彩手下的叙府征收局局长曹荣光,在宜宾一些地方还流传着其“笑杀当土匪的侄儿”的故事。据说其人是个笑面虎,如果板着脸臭骂你一顿还好,如果对你满脸堆笑可能就有性命之虞。所以有人对历史有信口雌黄,也有口口相传而来的蛛丝马迹。比如吧,w总是怎样当上wly的厂长的呢,民间的相传是这样,话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宜宾,其时正是土官当道,wly厂长出缺,来自宜宾某县的专员,和来自宜宾某县的书记心目中各有各的人选,经过两大高手的一番比划后,二把手败下阵来,所以才有今天的w总,今天的wly。后来胜者向wly推荐了不少人才,有人笑曰:当不了公务员的都在wly搞管理了。我有个观点,四川名酒直接可以追溯的历史不能超过清初,酿酒技术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移民带来的。明末清初时的成都成了华南虎的天堂,而宜宾的情况呢,史料记载:有人为了逃避战乱,躲入了深山“驚走上山,行步如飛,追者莫及,其身皆有毛云”。

  日期:2009-11-12 14:26:1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