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美国加息。人民币是美元的影子货币,美国加息后,虽然中国不加息,人民币也不会相对美元下跌。美国加息,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会遭受巨大损失,但是只要不卖就没事,因为到期了不会少拿一分钱。就怕败家子在最低价卖掉。美国加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会受影响,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都是最低端的产品,受影响更多的是日本货。中国的资本也不大可能外流到美国。因为那区区百分之几的利息和中国房价的涨幅根本没法比。
日期:2011-06-18 23:29:04
一个菜价,揭开了中国通胀的全部链条。央视把它拆穿,说明中央已经没有能力管了。
三大成本:腐败、房租、工资。工资是房租的产物,房租是房价的产物,房价是腐败的产物。所以通胀的根本是腐败。
不敢加息,只敢收准备金,也是因为腐败。而收准备金,会导致民营经济资金链断裂,商品供应跟不上需求。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的商品供应不足,意味着全球供应不足,必然带来全球性的大通胀。
而由于下游产能的不足、货币的收紧,资源类商品的价格反倒会下跌甚至大幅下跌。
结果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会维持,但是出口物资数量会大幅减少。
如果寻租利润不降下来,房价就会一直涨下去。铁老大已经开始整顿了,公路运输收费也要整顿了。即便能落实,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要奢求房价在短期内会转势。
房价是早晚要崩溃的,银行早晚会出现巨额坏账。日本的真正教训是他们解决这些坏账的方法是错的。次贷危机美国学习了中国的方法--增发货币、政府注资,是正确的。不断增发货币是解决大多数经济的问题的万能灵药,唯一的风险是人民对货币信心的崩溃,但是从RMB30年贬值100倍来看,人们对通胀的忍耐力是超强的。
在未来10年,通胀的趋势仍将持续,“滞涨”这个词,是送给发达国家的,中国一定是通胀与增长并存。中国没有任何道理不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这至少有10倍的增长空间。
日期:2011-06-19 00:42:04
算笔账吧。
人的生活成本:
衣:基本需求非常少,可以忽略。主要是时尚的需求,这个是剩余购买力的消费渠道。
食:自己烹制的消费需求是很稳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占劳动力比例越来越低。中国目前是在10%左右。下馆子是剩余购买力的消费渠道。
住:普通家庭100平米差不多了,这个也是随着科技进步占比越来越低。房价中间的寻租成本另计,那个是社会财富再分配问题。水电煤消耗比较固定。现在房地产占GDP的20%,假设有一半是寻租成本,是10%。(20%的GDP,工资占40%,37x20%/40%=17.5年才买一套房子。这个和从房价算出来的数字的符合的,而对全社会来说只需3.7年,符合国外的数字)
行:如果没有车目前来说还不是大支出。有车的话,车的折旧是最大的支出,油费依据油价决定。个体上油费差距很大,总体上,油费由城市规模决定。所以这块支出未来会加大。现在的城市交通支出大概占5%,农村可以忽略,总体上2.5%。
教育:目前教育投入很大,许多家庭教育是第一大开支。基本上国人已经认清教育是一个亏本的投入。所以未来教育投入呈下降趋势。教育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按照一个班50人,5个老师计算,每10个学生一个老师,如果上16年课的话,每个人要消耗1.6年的劳动力,假设工作时间是37年,要消耗大约4%的
劳动力。这个就是教育支出占GDP4%的原因。继续教育是每个人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多数继续教育费用都是雇主支付的(包括以业务损失为代价培训员工),个人支付的主要是MBA,还有书籍。从整个社会看,继续教育是两份劳动力投入:教师和学生,因为学生要牺牲劳动时间来听课,这个和正规教育是不同的。而且,如果不花这个钱,会造成劳动效率低下,也是事实上的损失。我认为以MBA2年作为参照比较合理,那么每个人消耗2.2年学习,2.2/37=6%。所以教育的总支出是10%。
抚养:孩子基本要照看到2岁送幼儿园,由于安全因素,还要有人接送一段时间。算要消耗3年的劳动力吧。3/37=8%.现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是退休老人完成的,所以实际消耗劳动力没有这么多。
医疗:医疗是一个无底洞。从个体上来说,有多少钱买多少命。从总体上来说,只有医疗“创造”的劳动力(因为人得病是一个自然现象,因得病而失去的劳动力可以假设为本来就不存在的)大于医疗投入的劳动力,医疗对社会才是有益的。到目前为止,医疗的最大贡献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从30岁上升到了80岁,但是现在抗生素是非常便宜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费用也非常低。所以,现在高昂的医疗费,实际上是过度消费。(目前医疗占GDP 4%)
可算医疗可不算的护理。随着急性疾病的攻克,因老年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人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脑中风。基本上需要消耗一个完整的劳动力来护理一个瘫痪病人。假设每个人需要被护理5年,那么就将消耗5/37=13%的劳动力。由于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所以多数家庭是“兼职”来做护理,即边护理边上班,所以表观消耗的劳动力没有这么多。但是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例会逐年上升。更可怕的是,由于计划生育,这个比例在中国还要乘以个2.中国的人口出生高峰从1960年起,到2020年这些人退休时,中国将出现极为明显的劳动力短缺。到2030年这些人中很多都需要护理时,中国30%的劳动力会被用于护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护理行业是最有潜力的行业,其对人类的贡献甚至要大于医疗行业。
管理成本:政府消耗的劳动力。管理成本包括了必要的管理成本和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必要的管理成本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说必须的,如法院、军队、丨警丨察等,不必要的就是人浮于事。寻租是二次分配,不算在这里。中国公务员占人口1/28,简单计算1/28x37/80=1/14,约为7%的劳动力。外加一些办公设备、能耗,10%总要的。
非必需消费:剩余的劳动力通过这个渠道被消费掉。包括各种非必需消费品:时尚服装、深加工食品、装修、电子产品、化妆品、健身设备、礼品等。各种服务:家政、餐饮、旅游、娱乐、保健、美容、体检等。社会越发达,这个比例越高。
好了,必需消费要占到67.5%,如果扣除一些兼职、退休后仍在工作的,也有51%,可见中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尤其是对于只拿工资的,因为工资占GDP不到一半,所以等于是100%的收入用于必须消费,这应该符合中国现状。挣多少钱的人都觉得不够花。未来,随着老龄化的来临,中国的必需消费会大幅上升,人们生活会更艰难。
那么,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吗?当然有。
最可以大幅缩减的是住房支出。现在我们的房子应该够用了,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要盖房子了,可以把这10%完全节省下来。换言之,无谓的拆房子盖房子,是在消耗极其珍贵的劳动力,制造通胀。我们看到普通老百姓的必需消费已经超过了100%,这造成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还有,护理通过有效的技术和专业服务,可能会从30%下降到10%,这个是对社会巨大的贡献。节省20%的GDP,就相当于赚取20%的GDP,这将是未来的第一大行业。
食品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会降低,可能会降到5%以下。
管理成本,目前10%的比例是全球最高,完全可以下降到5%以下.
如果以上都实现,到2030年中国的必需消费比例是40%左右,也只是比现在略有下降而已。可见,人民生活水平在未来20年不会有大的提升。
日期:2011-06-19 00:50:4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