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调研过国外的土地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哪位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我感觉现在是投机耕地的极好时机。加拿大、美国、巴西、新西兰等耕地充裕的国家,都可以进行投机。
对于农产品的投机,主要要靠期货市场。其实期货也没啥神秘的,只要不拿摩托当汽车开,风险是不大的。
日期:2010-12-23 12:57:35
房地产
这个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话题。
房地产作为一个大的集合,也是没有替代品的。
房地产的“原材料”,土地、钢筋、水泥、工程机械、劳动力。
现在,房地产的5大原材料都在涨价,其中土地涨的最猛。但是我要强调,是5大原材料都在涨,说明现在房地产真的是供不应求。
而这个“求”,是大有问题的。
房地产的需求,和粮食需求不同。粮食需求量很刚性,少吃一点就饿,再少吃没劲,再少吃就要死人了。而房子需求弹性很大,1000平米不嫌多,1个平方也能活。第二点,食品的地区差很小,而房子的地区差很大。只要离开10公里,房价就会差1倍.这2点相乘,房子的需求上下可差万倍。
另外一个需求,就是投资投机需求,这个我也不用多说了。
因而可见,房子的需求,是其它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后,消费升级的产物。房价上涨,是好事,说明经济在发展。
房子与粮食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粮食不能长期保存,而房子可以。所以,随着房价的上涨,投资投机性持有的房产,会越积累越多,而新增消费性需求由于价格过高,会越来越少,这一多一少,就决定了房价是不可能在高位走平的。因为投资投机性需求是与房价的走势方向成正相关的,房子的供应量是与价格呈正相关的。一旦房价走平,投资性买盘就会大幅减少,而供应量却不会减少,必然导致房价下跌,而房价一旦下跌,投资性买盘会更少,而且有大量投资房卖出,进一步促进房价下跌;房价加速下跌,房产商会加大力度卖出,投资房也加大力度卖出,而买盘却大幅萎缩,崩盘。这个是躲不过的。只有当房价跌到大量消费性需求买的起时,才会停住。当然中间国家可以出面干预,不过一旦下跌趋势形成,国家政策帮助就不大了。这个也就是明后年的事。
日期:2010-12-23 13:06:04
收藏品
收藏品的使用价值是文化欣赏价值。收藏品的核心特性是稀缺性。这个稀缺性,是指无论价格多高,也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对数量的需求,即供应量与价格基本无关。
收藏品市场到底有多大,好像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咱就跟房子比吧。一般人家里的收藏品价值,肯定不及房子的1/100,中产也就1/10,所以平均1/10应该可信的。那么中国房子价值1万亿,收藏品应该是1000亿。
收藏品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只有有闲钱了,才会搞收藏。所以,收藏品市场的波动,比经济波动幅度更大。经济好时,闲钱加倍的多;经济不好时,闲钱加倍的少。这个就注定了收藏品的是非常好的投机对象。
日期:2010-12-23 13:20:31
实体经济、股票
我觉得大家把股票抽象化、孤立化了。股票是什么?就是实体经济啊。如果没有股票市场,你要投资实体经济,就得自己去开公司,开厂子。这个首先很麻烦,其次资金实力不够了就只能望洋兴叹。而有了股票就很幸福了,哪怕100块钱都可以投资实体经济。而且周期很短,今天买明天就可以卖。
股票的投资价值就是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对未来经济看好,那么预期所有股票的盈利能力都会上升,所以股票市场会涨,所以说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
当股票价格远高于净资产价格时,购买股票就没有新建公司划算了,这时就会有人卖出股票拿钱去新建公司(大股东减持就是这么回事)。新建公司多了,利润就摊薄了,上升公司的业绩下降,股市下跌,最终达到平衡。
所以股市的市盈率是不会太高的。美国近100年的历史证明,也就15倍左右。除非是不可复制的公司,也就是你拿多少钱也不能再开一个的公司,比如微软,才会有高市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蓝筹股都应该高市盈率,因为你没办法开一个石油公司,也没办法开银行,也没办法开保险公司,也没办法开通信公司。。。而民企就应该低市盈率,俏江南好赚钱,那咱就开个苏浙汇;美的好赚钱,那咱就开个奔腾;苏宁好赚钱,那咱就开个京东商城。
而现在我们看到中国股市刚好是反过来的,说明是炒作资金在作祟。因为大盘股他们炒不动,只能炒小的,所以小盘价高,大盘价低。于是小盘股有了“投机溢价”。比较典型的是权证,明明实际价值是负的,还可以炒到好几块钱,因为有投机价值。但我们看到,所有没价值的权证最终都归0,随着股市不断的扩容,所以没价值的小盘股,最终也会归0.
现在的商业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如果没有垄断性地位,一个公司的好日子也就几年,上市时是最辉煌的时候,接下来就开始滑坡了。
明年的股市,蓝筹股上升到15倍市盈率,小盘股逐渐回落。
日期:2010-12-23 15:11:53
资源
由于连续65年无大战,科技大发展,经济出现了惊人的大发展。当科技不再是瓶颈、货币不再是瓶颈时,最终我们发现,资源是瓶颈。
所谓资源,就是人类科技无法生产的,只能从自然获取的生产资料。资源无非是物质和能量。
能量是无法创造的,只能利用,所以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就是能量资源。有很多种物质可以提供能量,但是由于人类科技所限,只能利用部分物质的能量,所以这部分物质是当下的能量资源,而其它可以提供能量的资源,在当下并无经济价值。
当下可以利用的能源,最主要来自石油、煤炭,太阳能等还只占少数。虽然我们乐观地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主要依靠太阳能,但是眼下的商业现实是,未来5年,我们必须依靠石油煤炭。
石油产能基本上已经达到顶点,煤炭也差不多到头了。而经济却在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电器越来越多。所以能源一定供不应求,价格一定狂涨。
而所谓物质,无非是量子的特定排列组合形式。对于某一特定的排列组合形式,如果人类科技尚不能自主制造,就只能取之于自然,就是资源。
当下人们需求的物质资源,可以简单分为元素、无机分子、有机分子。
元素。碳、氢、氧、氮等是地球上的丰富资源,不管怎么用都在地球里呆着,所以不具备经济价值。除此之外的所有元素,都或多或少的具有经济价值。比如硅,虽然满地都是(硅乃土也),但由于电子科技如火如荼,所以硅的价格也涨。比较紧俏的是金属,从金银铂钯,到钨镍铅锡,到铜铁铝锌,都供不应求。近来炒作的稀土题材,其实不是土,是钕等稀有的金属。
无机分子,最典型的是金刚石,还有和田玉、翡翠、红宝石等各种石头,现在人类的科技还不能生产,只能从地里挖。
有机分子,最典型的是粮食。人类科技造不了,只能靠天吃饭。粮食也可以算是能源。只是这种能源和其它能源不能相互替代。
物质和能源的最主要区别是,能源是一次性消耗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所以物质资源虽然紧缺,但是通过节约、回收,比较容易缓解供需矛盾。而能源则是个麻烦。如果要节约能源,就直接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也就等同于经济倒退。
所以,我估计未来几年,能源的涨幅将大于物质资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