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反思近三年的职业经历》
第13节

作者: MJ勺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其实这个分级方式还有更细致的操作方法,比如,每一个地区的项目实施都要竞标,不是说你是全国战略合作伙伴,你就能直接入围,但是你优先被考虑……更多的细节,就不说了。
  四,开放式成本预算,根据年度销售预算,给物流成本一个具体的比率,但不限制数额。借助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以KPI考核为核心,以此决定服务商在一年内最终得到的佣金。如果他们想得到更丰厚的佣金,必须要接受KPI考核,必须保证效率和服务质量——活儿糙了,扣你钱,你自己担着,干漂亮了,可以多得,也可以在其他区域得到更高的业务份额。这种浮动的价格方案,在集团内部还是头一遭出现。

  五,运作模式的选择。不外乎自主管理、全部外包、半外包半自主三种模式。多数电器零售商,都是自己管库房自己管理库存,只把配送业务交给物流公司。一般来说,电器零售商的DC都是平面库,空间利用率低,机械化程度低,都是一帮老爷们儿在卖苦力。选择平面库是主流,但这并不能说明平面库是最优选择。我们一直想搜集到足够的数据,作一番归纳分析,尝试得出一个不仅仅依靠经验的结论:立体库的方案是否有战略价值?

  六,还有一些内容,恕我不便多说。
  这个方案,我和R都认为是它一次革新,是一种突破,所以很有信心,很有热情,希望能在半年内做出一些实质的东西来。S看到方案后没继续上报,算是捂在手里了。直到有一天,现任老板无奈引退,换了新领导,带来一场持续的“暴风雨”……前功尽弃!(这一段故事,随后会讲到)。
  日期:2007-3-9 19:23:33
  (四十二)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我的经历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只求对每一事件的完整描述。文字有些长,但每一小节,或每几个小节,都可以作为独立的片段。
  春节后,新的项目启动之初,我们依照当初的蓝图,申请扩充人员。R做了一份物流部新的架构说明,要求扩充人员,细化分工:
  1,在经理之下,再设置经理助理(或助理经理)一职,协助经理统筹全局,另单独负责若干项目。暂定由我代理。

  2,在助理之下,增加两名主管,一人负责日常业务,另一人负责信息、培训、分析等工作。
  3,主管之下,增加一专员一文员,分别充当经理和助理的助手。
  4,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增加3-5名物流专员,分别担当若干分部的管理工作。
  如果方案获批,总部的物流部会扩充到10人左右。R告诉我,这是一个较健全的编制,但是,只要能增加2-3人,就算成功了,不要求全。实际上,老板否决了这个方案。理由很简单,沈阳分部经营状况一直不好,一直在亏损中,全公司包括总部都要开源节流,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人,是不能再加的。而行政经理认为,我再充任什么助理职位,不利于我的发展,应该继续做主管,给定明确的岗位授权,将来要带领一个团队,而不是一直做助手,现在就要铺好职业发展的轨道。

  如此一来,总部的物流部,还是我们两人,一个司令,一个先锋官。新的项目逐渐增多,琐事也在增多,但谁让我们不是三头六臂!R家里的事情给她很多的拖累,所以很多事情差不多都是我在处理,遇到关键处,需要她的指导。
  日期:2007-3-9 19:25:14
  (四十三)
  后来,天津开店的计划被搁置,公司逐渐把沈阳当作一个试验场,全力以赴准备北京店的开业,希望在北京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采购部一位部长被提升为北京店的筹备负责人,他向行政经理要求——由我出任北京分部的物流经理。他说他需要能踏实做事的人,年龄和资历不重要,重要的是实战中的表现和主动性……
  这事儿,在几个月以后我才知道——行政经理在离职前亲口告诉我。但S和R这次又把他们挡了回去,也没告诉我实情。我跟R提起,她给我讲了很多。北京物流部的规模比沈阳大很多,估计在几年内要管理一二百人,年龄和资历决定了我的操盘能力,所以不妥。总部的几个项目还需要人,所以不能放我走。不告诉我实情,是怕影响情绪。

  如此这般,也有道理,并不觉得错过了什么。
  日期:2007-3-11 16:52:21
  (四十四)
  又去过一次沈阳,在三月底,总部秘密的招到了一个经理两个主管,准备给沈阳物流部的管理层来个彻底更新。又派我和R去办理交接、安抚人心。我先一天到达,安排两位前主管办理离职交接手续(俺心情的很不爽),带着三个新人分别跟各部门的负责人碰头谈话。第二天,R到沈阳,继续跟不同的人开会、讨论。最狠的一次会议,从早上九点开始,中间没休息,一拨人换了三个会议地点,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多才结束……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强悍!

  这次来沈阳除了物流部自己的事情外,我们还受S的委托,代表他给售后、会员、800客服这一大家子人开会,讲了什么我都忘了。唯一记得的是一哥们儿——他担任门店售后主管,我单独找他谈话,听其诉苦,再诉苦,还诉苦……一直到我赶往火车站之前。 何事? 售后这边,总部和分部出现了矛盾,互相指责,我和R以第三方的身份来调查此事。 回去后,如实、客观的汇报了调查所得,因为我的调查报告100%客观,导致S大发雷霆,顿时觉得颇为无聊——本来就是一趟浑水——汇报完,赶紧出去抽了几根烟。

  日期:2007-3-11 16:54:27
  (四十五)
  《全国物流项目规划说明书》完成后,我们开始与众多TPL联系,先在天津和北京考察了若干物流基地,主要是考察仓库,顺带着了解他们的IT系统。
  第一站,去天津。由H公司从青岛派人专程赶来接待——H公司,在沈阳为我们做配送服务,家电物流业务占据了全国的大多数份额,实力不容置疑。他的家电物流运作中枢设立在青岛,总部却在北京。
  我们在天津考察了四家公司的物流资源,有H,还有两家外资(合资),一家不知名的企业,顺带着拜访了兄弟公司在天津的物流中心。 天津的考察经历,总的感觉很不好,从理论上说,都是劳动力过度密集的作业形式,第一感觉就是落后,和各位物流专业学弟学妹在书本上学到的精髓有很大的差距。

  在兄弟公司的物流中心,让仓库工人现场演示如何搬动货物——150L的冰箱(似乎很重),码两层,以我的力量等级,就是三个人连抬带挪也得折腾一阵,但一个熟练的工人,仅仅用巧劲,借力使力,就可以从上层挪下冰箱,顺势再背来……动作非常麻利。 经过这次观摩,我开始接受现状——普遍的“人扛人搬式”作业模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全面实现机械化搬运,光是我们集团,就会有数万人失业…… 这也许就是技术进步和个人生存之间的矛盾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