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反思近三年的职业经历》
第11节作者:
MJ勺子 公司开始大规模招人,一番热闹景象,风风火火。流程我也参悟的差不多了,开始每天都去IT项目组。我们跟在H股上市兄弟公司一样,用同样的一套供应链系统。R对它的评价——就是历史上见过最烂的系统。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式和特殊需求,重新写需求,要求项目组加班加点的改造。每次去讨论这些,我就闷头记录,基本上听不懂。R让我每天写开发进度,报告给S,我也晕,S也晕,呵呵,没几个人真的明白,但是整个中心开会讨论的时候,我看其他人都说的有门有道。后来,让我周末加班来测试系统,坐在电脑前,晕乎乎,实在不清楚,抽几根烟,差不多就撤了。
零五年十二月十几号,总部的人纷纷被派到沈阳,支援那边开业。R告诉我去一周就能回来。我还盼着早点回来跟女朋友过圣诞,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在24号之前回来。结果,谁也没料到,我在沈阳被困住了,工作强度太大,事情很多,错综复杂,一晃就是四十五天,别说圣诞,元旦也没能回去。
这四十五天里,大部分时间是昼夜加班,清晨四五点,在沈阳酷寒的晴朗天气里赶回宾馆,披星戴月,一点儿也不夸张。大部分时间,早中晚餐都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戏称之为麦麦劳和啃啃鸡,工作间隙佐以大量立顿红茶和烟草,不提神不行!回来后,发现我瘦了十几斤,一个半月抽烟至少六十包,把烟铺里有的品种差不多都抽了一遍(太贵的除外),出差补助花费殆尽,工资积蓄也赔了进去,染上烟瘾,过年又无法回家。
日期:2007-3-8 11:44:23
(三十五)
前面说过,我在总部的时候,常被S和R修理,简直是超级痛苦。但是事情总在发展,在沈阳一个半月的工作表现,让他们对我刮目想看,甚至公司其他部门的领导也有很多赞扬之辞传来,结交了很多其他部门的朋友,这种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经常在联系。
起因是因为老总要赶进度,很多工作都没到位。比如采购谈判,是细活儿,但是采购中心的同事们也顾不了太多,借着集团的强势背景,连哄带骗,进了很多货。另外,IT系统一直没有开发好,还不能上线,更别说人员培训。一到收货高峰期,全乱了套。物流部从专业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强烈建议严格推行,以弥补前期的准备不足。但是老总们担心流程太严格会得罪供应商,索性放开了,只要来货,照单全受,标准的收货程序无法实施。那种乱,不想再重复(我在联商网的专栏里曾详细描述这一过程,此处不再多说)。
系统上线后,订单录入跟不上节奏,而且没有一个订单是靠谱的(真的没有)。老板(曾是集团大老板的特别助理)眼睛都急红了,大家快要忙死,越忙越乱,越乱越忙。没办法,只能从物流这个环节入手,R给我指派了九个人,来自财务部和物流部,让我们一起弄系统,弄库存,争取半个月调整好。这时候,试营业的时间表往后推了,等我们小组的任务完成,才能确定试营业时间。老板亲自找我谈话,晓以利害关系,告诉我,如果人手不够,他给我解决,需要那些部门支持,他也给解决。
临危上阵,也没敢含糊。奇妙的是,以前让我晕乎乎的IT系统,竟然在一个晚上一个白天被我弄明白了——可见,实战的意义多么重要。说起这IT系统,还挺有意思,到当时为止,除了项目组,全公司就财务经理和我把系统吃透了(R对具体的操作接触的也少),所以我已经不是单纯的做物流方面的项目,更多时候做IT系统的操作指导,采购的张三来问,市场的李四来问,录入的王五来问。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长进,遇到不懂的,就带他们一起去请教项目组,逐渐的,配送模块、会员模块、订单/合同模块、退换货模块、销售模块……我差不多都弄的很清楚。因为和同事之间的合作既能坚持基本的原则,又能保证比较好的沟通态度,还能积极处理、解决一些问题,不知不觉中得到认可,有了一批朋友。
某次,总监S从北京返回沈阳,开会的时候,叫我进去,当着大家的面说:
——据我了解,现在你是总部人员里最被欢迎的人。几个部门的老板都给我说你的工作很出彩,恭喜你!
而R,因为孩子尚年幼,双亲又疾病缠身,需要经常回北京照应。每次回去之前,都留下一份授权函,说明最近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安排给我和当地的物流经理,有些项目直接由我负责,监督执行。一来二去,她发现我的执行力还不错,也有悟性,就逐渐放心,逐渐加重给我的授权。
当地物流部的同事,因为我在IT系统方面的作用,也因为我与其它部门在业务上能协调好,也挺听“指挥”。总的说,物流部内部的合作很顺畅。
日期:2007-3-8 11:46:07
(三十六)
后来,一推再推,也终于开始试营业,但是库存数据和实际库存量的差异依然很大,几十万的数量差异,惊人,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市场部、财务部分别牵头搞了几次大盘点,盘完后,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把盘点结果公布,一是差距大,二是盘点方式不科学,没有实际效果。我们这个小组尽力扭转不利局面,也算是尽力了,一帮人都快要趴下。采购部的同事压力更大,下定单、出样……但是对于最初的订单混乱状况,他们没有足够重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进行系统核对,弄出差异报表,分发有差异的单据,让采购中心补订单,但是都忙,有些人不重视,甚至不负责任的推脱,收效甚微。我每天都给老板和各部门总监一份进度报告,越往后,大家越着急上火。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来,磕磕绊绊,生意还得做,开业就要卖东西,每天销售额极少,大家都担心。
商场上,凡是创业者,不成功,便成仁,这也许是宿命吧!
日期:2007-3-8 11:47:29
(三十七)
出差沈阳的四十五天,我只在06年最初的几天获得S的特批,休息两天(其中有半天被电话催回去,处理几个单品的库存查询问题)。其余时间,都在高度紧张中上班,没有星期几的概念,更没有上下班的概念。R索性把孩子和保姆都接了过来,自己埋单,和家人住在一起。另一部门的经理,也把孩子和保姆带来,不下“火线”。总之,那时候,大部分人很有工作的激情——不仅仅是热情。
沈阳的冬天很冷。有一次,陪一个朋友在我们新开的卖场里参观,参观完,出去吃饭,我当时着正装,没带外套就出去了,在零下十几度的大街上走了十几分钟,竟然没感冒。每天加班都很累,但躺倒床上却睡不着,随着工作强度的加大,这种症状越来越明显。综合看来,那段时间,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紧张,似乎“百毒不侵”了。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返回北京上火车之前的四五个小时,仅仅是在床上小睡半小时,醒来后,嗓子疼,浑身不舒服——我知道,终于感冒了。
日期:2007-3-8 11:48:47
(三十八)
这一个半月,付出了很多,健康、银子、时间,但是关于创业,关于做出一番事业的那种激情,丝毫没有减少。我坚信,再难,我也能拼尽全力。
这一个半月,也收获不少——
1,对一线的工作更明了,不仅限于物流和客服的层面。
2,释放出一些所谓的“光芒”,赢得同事们和上司们的肯定。
3,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独行的人,不容易和人们混熟,但这次的经历,让我得到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隔阂和争执,我大多能协调好,让事情顺畅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