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反思近三年的职业经历》
第5节

作者: MJ勺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到这里,朋友们肯定以为勺子这人强硬的很,其实不然,总体上我还是很温和,只不过看不惯傻X和傻X行为而已。
  我师傅没调走的时候,曾说我:
  ——你面部表情很不丰富,说好听点儿,是“酷”,说不好听点儿,就是“木讷”。
  ——说话的速度不紧不慢,好像天塌下来你也能保持匀速,别人着急的时候,你咋就不着急哪?
  勺子跟人交往属于慢热的那一类型,但要是混熟了,基本上就能一直保持下去,不会因为换了工作就忘了老同事。在A时间久了,结识不少好友,以同龄人居多,也有三十、四十的前辈们。偶尔几个人在一起,海阔天空聊一番,也很尽兴。记得有一位Q师傅,一直默默无闻。有一天,站在他的座位附近,发现他在看一些文章,合我的兴趣,遂即攀谈起来……成了朋友,经常在我的小办公区聊上好一阵子。

  顺便说一下,我在小办公区,跟大办公区隔两个单人办公室,一条通道连着。小办公区,最开始加我就三个人,安静而且自由,三人享用自己的打印机、传真机和饮水机,何其爽快!要知道,大办公区有二三十号人,相当热闹,不在本行业的朋友,可以想象证券交易所的繁忙场面,大概有过之而无不及。
  Q师傅三十多岁的样子,据小屋的同事说,他最早是领导的司机,参加过当年的学?潮,身体不好,经常请假,后来给安置一闲差,活儿很轻。他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在校办工厂“金工实习”那段时间遇到的一位教“焊工”的师傅,他另一身份是一平面媒体(很著名)的撰稿人。
  我们俩刚认识不久,却像好久未见的老友,聊西方法制的起源,聊晚清近代史,聊腐败,聊民主,聊王晓波……耗去个把小时,还意犹未尽。Q师傅的知识和观点,很让我佩服,说到现代民主,往往是一针见血,他还发给我几篇署笔名的关于宪政和法制的文章,我猜是他写的。
  Q师傅经常请病假,周期越来越长,有一天,他到小办公区找我,给我留了电话号码,就告别了。后来才知道,那天他来办辞职。
  这个经历,不关工作,但是这个人,我是忘不了。

  日期:2007-2-13 17:04:59
  (十四)
  话入正题。
  上次我提过那个建议之后,我们营销中心的经理让N给我布置一个任务,针对公司当下的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多提一些建议,比如流程方面的,比如营销方面的…… 这种东西,我之前就写过。
  早前,公司要成立快件部门,发展快递业务。计划先在内部招聘一部分人员,我看中其中一个职位,名称已经忘了,就是运筹规划类的职位。人事部发了内部通知,要求应聘者先写一份计划书,如果你是XXX,你打算怎么开展工作,有什么好的设想。往更大的范围说,你对公司在全国开展快递业务有什么全局性的建议。

  那个周末,基本上没出门,在写这篇报告。第二周一上班就正式发了申请。对快递这个领域,我是个100%的理论派,事前研究DHL、UPS的运作模式,又结合A公司本身的资源和企业文化,谈了上、中、下三种发展模式,如何如何……篇幅很长。交上去后一直没有得到反馈,直到有一天,看了通知,才知道这个职位的人员已经从外部聘请。我就死心了,本意也就是尝试,再说,那篇应聘的报告确实很“理论”。

  不知过了多少周,有一天因为其它事情和人事主管通电话,他顺便提到上次的应聘。说我的报告在应聘的人里写的最专业最详尽,领导们都看了,但是还是觉得我年轻没经验……挂电话前,附增一句:你好好努力!
  所以,这次领导要求写这些建议,我没抱什么希望,就冲着四个字:不吐不快。建议里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分别是:
  一,流程再造。组织一小组,专门收集每个部门每个人对现有流程的建议,包括对IT系统的建议,整理起来,讨论、论证后,重新改造一番。再明确各个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定下来,严格执行,以后出了“故障”,好诊断。职责界限一旦分明,赏罚明确,内部作业效能肯定能得到改善。
  二,营销方面。加强市场部的作用,加强对营销数据的整理分析,同事进行市场情报监测,为销售部门提供市场情报,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让市场部的工作更有技术含量。
  三,服务方面。把客户服务做到实处,当下的感觉,服务质量还是不行,人浮于事,传统国企的习气还是不少,客户有很多抱怨,就算一两个人做好了,其它部门配合不好,也没效果。当下的绩效考核,注重票数(业务发生次数)的考核,不注重质量,十分不科学……
  交上去后,得到一句反馈:写得不错,但是问题很复杂,不是说该就能改的。
  日期:2007-2-28 15:24:04

  (十五)
  工作还在继续,我逐渐成了熟练工种。
  负责的分公司里有几家极其难缠的。其中一个,属于鸡肋客户,业务不算多,但每一次都有问题:单据不全,到货时间不准,到了又推舱,推了又撤舱,撤了又重订舱……反反复复,屡有发生。另一个,喜欢赖账,这次发货,用一个多月前的报价,要是不同意,就找老总,说是你们的小勺报的价。老总也真有意思,从不向我取证,直接认可客户的话,偶尔还会批评我。M找我说这事儿,我把存档的报价邮件给他看,一切明了,他也没办法,谁让老总好面子!

  各位看官,在A公司内部,最难缠的不是货主,而是各地的分公司,都是一家人,折腾你没商量。最狠的是东北的一家分公司,询价不找客服,直接打电话向某副总要特价,这位副总也真给人家报价,然后再给相应的客服代表发邮件,安排后事。我就问主管N,咋回事儿?X总不负责营销,他怎么能随便给人特价,还兼职客服的工作?主管说,甭管他,他说什么就什么,让他发邮件,留下书面凭证,咱们照办就行。如此这般,我懂了!

  公司的“包舱”项目,按理说应该有两个优势,运力资源的优势和价格的优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结合客户的反馈(其实就是对价格的抱怨),发现我们和国内某航空公司签订的包舱协议价格远高于某些货代公司的普通价格。小屁孩就是爱问问题,又问N,咋回事儿?答曰:这是XX总自己谈的,咱们执行就行,其它别问!
  日期:2007-2-28 15:25:55
  (十六)
  前些天看《走向共和》,里边有人说(大意):在我朝当官,坐得好、坐得稳,不是你有多清廉,也不是你有多能干,而是你在“政治”上永远正确。这个道理,似乎不能苟同,但确实揭示了一些潜在的东西。
  时间久了就发现,公司政治,确实是有一套学问,尤其在A这种企业。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层次的打工仔来说,只需知道它存在即可,没有参与的可能,更没有必要。实践是硬道理,学习更是硬道理。
  日期:2007-2-28 15:27:36
  (十七)
  我写这些,算是对近三年工作经历的一个小结,情节发展并不按时间顺序安排,随着意识走,所以,每个小节都可以当作一个独立单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