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潦倒男人成为投标大王的奇异经历》
第56节作者:
达流0001 日期:2011-04-05 23:40:54
上面的一段内容有修订呵,为初入门者着想,说得再明白点。
2、如何让评委看到他们真正想看到的话?
一份投标文件动辄数万言,铺展开来就是一本书。要想评委大人们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把这一个部大砖头啃完,还要弄明白其中的技术对应点、关键点、创新点,那是太难为这些大人们了。
评委专家们能混入这个圈子,大都是老江湖,深暗其中奥妙。懂不懂具体的用户需求和技术,没有关系的,只要懂得招标评审的规则就可以了。
一则,要会察言观色。先看看招标主办方有没有什么暗示,再看看委托方也就是用户单位够不够强势。譬如说政府采购的项目,委托招标单位是财政局、公丨安丨局,还是史志办、档案局?这个差别可就大了去了。如果说是政府的强势权力部门,无论有没有什么暗示,评委们为更多地尊重用户方代表的意见,先做个顺水人情,留个好影响,说不定那天会有事相求呢;如果是没有什么实权的一般部门的标,那就基本凭着自己的好恶来评了,这也正是显示评委水平和能耐的好时机,评委往往会赛着提些叼钻的问题,既考了投标人,又尽了评委的职。
二则,要会看会说会评。投标书未必看完,浏览一下目录,把握几个要点,或者找出自己能懂的那几个地方,看写出自己希望的答案没有?
鬼夫还记得韩总在一次讨论会上分析评委心态的情景,韩总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墙上的文档说:
“我们在一个投标书里,用几千字,描述OA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描述系统之间接口转换的方法与步骤。可我们在标题里和正文里缺少了一句话,一句什么话呢?”
韩总稍稍嗑巴了两下,接着一字一顿地说:
“记住了呵,就是:本系统能做到文、件、一、体、化、管、理。而评委在招标书上翻来翻去,找的就是这一句话。有这句话评委就会给你全部的分值,没这句话,可能一分都得不到。以前老说话一句顶一万句,就是这个意思呵。”
回想起这个场面,他心里对韩总又多了几份佩服,觉得韩总毕竟是老江湖,对评委心态的把握很有深度。他应尽快提醒一下洪仁亮。
日期:2011-04-05 23:54:59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韩总有些愤愤地说:
“我们有些方案撰写人员每天对着电脑的时间太长了,脑子钻进程序和数据里出不来。只知道种他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心里没有用户和评委。拿到招标文件后,匆匆看一遍,就下笔千言了,不考虑如何撰写才能提炼出方案的精华,才能对准评委的心事。这样的方案,写得再长,抓取的截图再多,也没啥用处。”
日期:2011-04-07 01:40:41
鬼夫回过神来,继续看他自己整理的文字。
3、投标文件能让人抓狂的若干细节
你想想,评委看了一整天标书了,头昏脑胀、两眼发麻的,这时候什么事能让他们抓狂,能让他们从麻木状态中醒过来?
一定不是有什么亮点,而是哪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破绽。
投给甲单位的标书,里面竟然论述的是乙单位的情况。让评委看得莫名其妙。
通篇都是在赞颂招标单位的管理有方和实力雄厚,却在一个不显然的地方,冒出一句贬损招标单位的话,说招标单位“就目前看来不具备竞争的实力”。
投标文件的技术方案都是基于纯C/S+B/S架构来论述,说明管理端单独安装系统的必要性,却在结尾时说纯B/S架构更为适合。
目录里有十三章八十二小节内容标题,而正文却只有十三章八十一小节。不知道有一节文字跑到哪儿去了。
通篇都是用的五号字体,一点五倍的行距,却在第六十九页,变成了小四号字和标准行距。
投标报价在单独封装的信封里是总计867万元,评委看到投标文件里却写的是846万元,整整少了20万。
还没解释清楚这少的20万是怎么会事,却又发现分项报价相加的总数与总报价也不对,将小项一项项加起来,却是857.31万元。
在服务承诺里,竟然出现了每周8*24小时服务响应的承诺。8*24小时?评委问道:这是哪个国家呀?一周8天?
报价要求是统一使用人民币方式计算,美元或其它币种要转换成人民币计算,却在一份标书里出现了三种币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