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23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尚书·吕刑》中记载:“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颛顼此举的用意,就是不允许民间肆意跟天神沟通,然后胡乱解释一通,而最权威的解释权,归到了中央,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
  第二就是提高了男人的地位。
  炎、黄之后,虽然母系氏族公社开始逐渐被父系氏族公社所代替,但是因为女性有着生育子女之能,所以地位一直很高,说话的分量有时还要高于男性。
  这自然让父权至上的部落首领有了被分权的危机感,于是颛顼适时地提出了他的一套巩固父权的规定。
  比如,颛顼规定,女人如果在路上遇到男人,就必须回避,若不然就会被拉到交通要道示众。
  再比如,在路上行走时,男人走右边,女人走左边,因为古人以右为上。

  看到这里,妇女同志们该翻白眼了,原来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是颛顼啊!
  确实,颛顼的这些做法对女性的确是不公的,但在当时父系社会占据主导的特殊时期,这样的规定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颛顼通过一系列的切实举措,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是因为摊子太大,他自己精力有限,于是也效法自己的叔叔少昊,任用自己的堂侄,也就是蟜极(少昊之子)的儿子帝喾来辅佐执政。
  日期:2022-10-28 15:05:51
  第五章 让国传承(4 怒杀重黎)
  喾,又作俊、夋、夔,相传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因此又被后世称为“高辛氏”。
  《史记·五帝本纪》中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也就是说帝喾出生的时候就很神奇,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
  从“帝喾”这个称谓中我们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在五帝之中,帝喾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能在名字前冠以“帝”字的,帝喾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炎帝、黄帝更像是时代代号,因此不算此内)。

  关于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历来各不相同,夏时称后,商时称帝,周时称王,也就是说在殷商时期才出现“帝”这个称谓,所以“帝喾”这个名字,怎么看怎么像后世附会而成。
  不仅如此,对于帝喾这个人物,后世更是争论不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后世儒家为了完善他们的圣主帝王体系而强行加入的一个完美人君形象。
  《史记》中这样介绍帝喾说:“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我的老天,这是一个完人啊,这样的吹捧,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后世刻意塑造而来。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日后讲“舜”的时候专门阐述,这里不再展开,依然沿袭《史记》中的记载。
  日期:2022-10-28 15:31:38
  (续上)

  相传帝喾年少时就聪明好学,而且德行高尚,因此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便名满天下了。
  不管是帝喾确有其才也好,还是颛顼为报少昊知遇之恩也罢,总之在帝喾十五岁时,颛顼便把他招入帝丘,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国政。
  帝喾就像当年的颛顼一样,充分发挥了自己治国之才,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也得到了颛顼极大赏识。
  为了表彰帝喾做出的贡献,颛顼将其封在高辛,也就是他的出生地。
  帝喾自然志得意满,从此高辛氏迅速发展起来,到了颛顼后期,实力已经远超其他部落。
  随着年龄的变老,颛顼不得已也开始考虑起自己继承人的问题。

  最终,颛顼同样没有将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德才兼备的帝喾。
  因为颛顼的历史地位,后世将其尊为“五帝”之一,儒家将其列为“五方上帝”之一,即“北方上帝玄帝”。
  颛顼去世以后,时年三十岁的帝喾接替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并定都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西南)。
  关于帝喾没有定都在高辛而是在亳,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一是当时水患依然比较猖獗,而高辛地势较低,经常受水患肆虐,而亳地山地多,自然不会受到水患影响;二是虽然共工氏被颛顼所灭,但是其余部还没彻底解决,后来逃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
  日期:2022-10-28 16:42:26

  (续上)
  果然,共工氏之后再次反叛,帝喾让“祝融”重黎领兵平叛。
  “祝融”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本意就是管火之神,后被史家所用,实际上就是“火正”这个职务,掌管火事的官。
  此处的重黎,不知是否还是颛顼“绝天地通”时的重、黎,按《山海经》所说,此为颛顼的曾孙,而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沿用了此种说法。
  共工氏余党自然不堪一击,尽数被活捉,但是重黎仁慈,并未对共工氏赶尽杀绝,而是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帝喾因此大怒,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日后必将再次作乱。因重黎擅自放走共工氏,帝喾下令将其处死,并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他担任火正之职,仍称之为“祝融”。
  有意思的是,连续两个时代都跟“共工氏”干过仗,而共工氏又象征着“水”,那么联系前后,是否会有这种可能,就是“共工氏”并非是一个部落,而就是代表“洪水”呢?
  实际上,“洪水”一词本义即“共水”,“共”字的意思为“一起、一同”,所以“共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
  古时“洪”通“共”,所以很容易让人想到“共工氏”其实就是代表着颛顼和帝喾时期的大洪水,与“共工氏”斗,其实就是这时期的治理洪水罢了。
  如此看来,“祝融”一职实际上便是治理水患的官,而重黎因为治水不利被处死,之后又让吴回接替他继续治水。
  所以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历史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日期:2022-10-28 18:39:25
  第五章 让国传承(5 仁政首创)
  虽然帝喾也有怒杀重黎的情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仁德之名,相传他尊崇“木德”,以仁爱治国,同时又生活俭朴。
  帝喾因为有着仁爱之心,因此他始终心怀百姓,对百姓他广施恩惠,最大限度的让百姓获利;同时他又在百姓中强调诚信、仁德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帝喾统治时期百姓生活安宁,天下一片祥和。
  因为实行仁爱治国,帝喾不仅受到世代百姓的爱戴,同样更是为历代帝王所推崇。

  自他开始,之后的尧、舜都以仁政治国,从这个角度来说,帝喾开了“仁政”的先河。
  帝喾之所以治国能如此顺畅,不仅得益于他理念正确,更在于他有知人善任的特点。
  相传帝喾执政时期,有个叫“羿”的人射箭技术天下无双,能够百发百中。于是帝喾就选拔他担任了射师,并赐给了他名贵的彤弓和蒿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