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国同事的交流》
第9节

作者: gruddy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个是去年的一个案子,一个白人女孩被一个印度裔卡车司机杀害。但是离谱的是白人女孩在被凶手袭击的时候曾经两次拨通报警电话,但是却被认为是报假警。猜猜为什么?因为女孩子呼救声音不够大,持续时间不够长。英国丨警丨察系统为了减少人工方面的支出,搞了一套电脑系统来接警,其中暴力犯罪的出警标准是报案者要大声喊“help”,时间要够久,声音要大,否则电脑系统自动认为是恶作剧给挂断。被害的女孩就是因为呼救声音没达到标准被自动当做恶作剧了。大家都可以想象,暴力犯罪受害者报案的时候如果犯罪正在进行,呼救者能打通电话就不错了,哪还能惦记着要声音大,喊‘help’的时候最后拖音还要长。这样完全是草菅人命。后来记者追溯为什么要削减人力成本,因为钱不够了,为了保证丨警丨察们的高收入,必须在某些地方砍掉一些经费。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英国是典型的资源便宜人力昂贵的国家,这点和中国相反,所以能用自动系统取代人力的地方在中国意味着发达和富裕,在英国则表示成本更低,相反的。

  第三是lz和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也不知道算不算是黑暗面。还记得甲流吗,英国当时是欧洲第二大重疫区。当时英国的NHS采用了一套独立于医疗系统之外的方案来治疗甲流病人。lz有个朋友,是个女孩子,高烧不退,还咳嗽,很有可能是甲流,在家躺床上,lz替朋友去预约医生,结果没一个医生肯接受预约。lz甚至想办法替朋友换了几家注册的门诊surgery,但是情况没有丝毫差别。就这么拖了好几天,lz后来急了,直接跳过甲流控制部门要求的预约医生这一步,在网站上把这个女孩注册为甲流病人,然后去城里专门的医疗中心给朋友领达菲。还好后来达菲起作用,女孩的病好了。事后lz和朋友分析,可能朋友得的不是甲流,否则拖这么几天都烧到40度以上了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lz当时领药的时候跟负责发药的医生抱怨也是解释了几句,说lz试了好多家surgery都没有医生肯约见这个病人,所以我跳过这一步直接领药来了。结果那个医生笑笑说大部分人都这么做的,虽然政府部门要求是要预约医生(PG)诊断,但是医生们自己也怕被传染,所以一般是预约不到医生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跳过诊断,不管是不是甲流都来领药,反正达菲对所有的流感都有效。


日期:2010-05-19 12:59:44

  lz今天失眠,所以特别早起了。
  没想到两个有可能认出lz的人都上天涯,呵呵
  前面的朋友的问题我就我知道的尽量回答下
  戴眼镜,英国的比较少。不过我觉得这个他们小孩子不大念书有关系,因为lz看到很多从小很用功的牛人戴眼镜的也多。当然比例还是比不上中国小孩子多。我没教过小孩子,只是我觉得视力这东西找个平衡最好,看书做作业与其搞什么题海不如想办法提高效率学会总结。但是我觉得如果视力坏了将来小孩子长大了可以戴隐形眼镜或者干脆做手术,现在激光手术技术比以前成熟,在国外也开始普及起来了,但是如果小时候没学到东西长大了可能很难弥补。当然lz没啥经验,这位老兄如果觉得不对就直接忽略就好,呵呵。

  关于民生和日常生活的话题,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专门开个中国人看英国的帖子,在里面再详细讲。如果让一些等着看这类话题的朋友失望了还请见谅。
  上面那位说的香港地铁提醒乘客注意gap,伦敦地铁提示说法差不多啊,都是用mind,也用aboard,而且香港人几乎都是说英式英语,都还挺地道。卫生系统,英国的NHS是出了名的烂,公立医院确实要等很久。以前有个在我们学校医学院实习的吉大医学院夫妻俩跟我说英国规定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好像是不短于三个月,不长于6个月。但是有些病可能一开始不那么急,但是三个月内突然出现恶化然后没等到三个月人就没了,每年英国在这上面死好多人。另外NHS的医生都喜欢推卸,稍微觉得有点没把握的病人就往外推,病人在医院之间转来转去最后病情拖重成了绝症。如果看门诊也要预约医生。预约相当麻烦,经常就拖到一周后去了。很多急病也不例外。有一次我有个朋友生病,打电话预约医生要到一周后,或者第二天大清早碰碰运气能不能预约到当天的急诊。当时朋友高烧不退我也有点着急,有人出主意说打电话叫救护车,结果电话通了之后那头的人问烧晕了没,我说还没晕,结果那边接电话的说没晕就没到派救护车的标准,不能派。lz当时挺郁闷的,都说了烧到41度了,但是没晕还是不能派。英国人自己抱怨说PG只会开两种药,一种是paracetamol,中文好像叫扑热息痛,这个是万能药,退烧止痛缓解炎症通窍等等,但是都只是缓解不治根。另外一种就是抗生素,而且抗生素用的还特别小心,有时候人都病的不行了医生都不肯开抗生素。英国公立医院不收钱,但是要交处方费,处方费挺贵的,在英格兰地区5天的抗生素处方费要7镑多,在国内这么多钱买的抗生素都够吃一个多月了。医生诊断病人时间掐得很紧,10到15分钟,多一分钟都不给,有时候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10到15分钟医生也就能听个大概症状然后诊断得靠猜的,因为时间不够。而且医生一次只看一种病,比如说咳嗽和拉肚子都看内科,但是不好意思,得分两次看,预约两次,如果开药也要开两次付两次处方费。


日期:2010-05-19 13:21:44

  前面有人质疑为什么lz的同事似乎对中国都是正面印象。其实说实话这个问题当初lz也蛮吃惊的,但是后来想想觉得可能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lz的同事思考比较理性中立,不带什么偏见,而且我们自觉比较敏感的话题就很默契的绕过了,比如说鸦片战争和香港问题。这类问题我觉得站在不同立场上必然有不同的看法,没必要多谈,我保持自己立场就行。第二是Jamie其实有些地方依然认为中国做的不够好,只是用比较隐晦的方式表达,比如说我前面提到他觉得中国在如何对待外来批评方面做得不好。这点lz开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后来想到了原因,英国曾经辉煌过,现在也在怀念那种辉煌。所以一个不带偏见的英国人站在别国立场上用英国的价值观来衡量自然觉得别的国家都没有批评该国的权力和资格。倒是有些留言的网友我觉得挺搞笑的,一边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边假设自己是西方人,然后得出那个真正的老外想法不合理的结论。第三个理由说实话lz有点不喜欢,但是Jamie表现的有点明显。大家想必都知道为什么老外总把过去的西藏想象的无比美好吧,因为遥远神秘,没有真正接触过。现在有些西方人看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方式跟他们的祖辈看西藏是如出一辙。所以lz觉得Jamie把中国想象的很好很多时候只是出于一种不了解,觉得神秘,所以在想象中刻画的很美好。嗯,说起来这跟很多人把西方国家当天堂是一个道理,呵呵。

  关于历史文化那部分的对话lz晚上下班再来更新。

日期:2010-05-19 13:27:42

  另外英国民间似乎对中国有很强烈的了解欲望。比如说从经济危机开始,到中国留学的英国人突然一下猛增。而且挺有趣的,大部分毕业后回去的英国人都对中国印象相当不错,lz遇到过几个在中国学习过中文的英国人,他们居然都是把电子词典随身带,跟lz用中文聊天,遇到说不明白的用英文说,说完了直接掏出词典查中文。有些都是已经离开中国好几年的,但是都一直坚持这么做。


日期:2010-05-20 04:41:12

  关于文化和历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