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细读聊斋中的女子》
第44节

作者: 胡狼拜月o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么示弱,岂不是更增添恶人欺负的气势吗?果然,两个狱卒站在秋月旁边,摸着她的下巴,捏着她的大腿,占便宜,调戏她,于是秋月哭得更厉害了。
  甚至是一个狱卒居然搂着秋月的脖子说:“已经成了罪犯,还守什么贞操?”听得王生在窗外大怒,于是顾不上说话,立马拔出佩刀冲了进来,一刀杀一个,连砍了两个狱卒,拉着秋月走了出来,幸好没有被别人发现。
  刚到客店,猛然惊醒了,原来竟是梦一场。正在惊异自己做了这么凶恶的一个梦,却只见秋月泪眼盈盈地站在床边,于是王生吃惊地坐了起来,拉着她坐下,告诉了她刚才的那个恶梦。
  秋月道:“这是真的,不是梦呀!”
  杀人容易,脱罪难,王生吃惊地说:“那该怎么办呢?”
  秋月叹了口气道:“这也是天意。我本来应该到了月底才是复活的日子。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哪还能再等?赶快到我的墓上,刨出我的尸体,载着上船,一道回去。每天不断地呼唤我的名字,三天之后,便可以复活,只是还没有满三年的期限,骨软足弱,不能给你干家务活罢了。”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几条信息:一者,王生不是娶鬼为妻,而是秋月有复活之日;二来,虽然是早了时辰,可是秋月不至于像尤丽黛一样永沉冥府,让奥菲斯悔恨终身;三者,复活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在耳边呼唤,仿佛是防止魂魄远离,忘记之前的记忆。
  总有故事说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便忘记了前世的记忆,所有的痛苦是,所有的欢乐,都化作一缕轻烟,随风而逝。
  喜欢过的王生,记挂着的还阳,在冥府的那些纠缠,王生回来救助自己,所以的经历,都将会变成空白,甚至是苍白得连一个花边都不能剩下。
  因此,这里,秋月怕自己也许会忘记和王生的过往,又或者怕魂魄附着在躯体上会发生“魂不守舍”的意外,于是要不断地在耳旁呼唤,仿佛是提醒她有一个人等着她,让她不要离开,正如现在那些为了唤醒植物人而做的努力一样。

日期:2010-02-23 23:20:48

  书接上文
  秋月说完,匆匆忙忙要走,又回过头来对王生说:“我几乎要忘了,要是阴间派人来追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活着时,父亲传授我两道符,说三十年后,夫妇都可以佩戴。”于是索取笔砚,飞快地画了两道符,说:“一道你自己佩着,一道请贴在我背上。”
  这才放心离去。王生把她送了出去,仔细记下了她消失的地方。刨了一尺多深,就看到了棺材,但棺材已经腐烂,旁边有一块小碑,上面刻的果然像秋月所说的一样。
  于是打开棺木一看,之间秋月的颜色像是活的一样。便把她的尸体抱进房里,穿的衣裳却随风而化了。
  王生便按照秋月的嘱咐在她背上贴好了符,拿着被子把她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背到江边,喊了一只船来,假说妹妹害了急病,要送她回婆家去。幸好挂起一阵南风,刚天亮就到了家门。

  进了屋,王生抱着秋月的尸体放在床上安顿好了,才告诉哥哥和嫂嫂。全家人都惊异地观望着,也不敢当面说他中了邪,或者说他有恋尸癖。
  王生解开被子,连连呼唤着秋月的名字,到了夜里,就抱着她睡在一起。秋月的提问一天比一天都有上升,到了第三天,果然复活了,到了第七天,便能走动了。
  于是换了衣服,拜见嫂嫂,只见她体态轻盈,真像仙女一般。可走到十步以外,必须有人搀着才行,否则随风摇摆,仿佛要跌倒了似的。然而看到她的人,却都以为有这样的病态,反而更增添了她的妩媚。西子捧心,也不过如此吧。
  复活最讲究程序,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连锁》,连挖坟的时辰都不得有任何偏差,早不得晚不得,否则便真真是天人永隔了。
  而按照秋月的说法,现在无疑是提前复活了,那么只是一点点柔弱的病态倒不是什么大毛病,也可以说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吧,所谓东施效颦,而秋月却这样轻易得到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在《搜神后记.李仲文女》中,武都郡前太守之亡女与后太守之子相恋,故事情节和《伍秋月》的开头相似,然而发棺太早,结果“女体生肉,姿颜如故”,只可惜只差腿脚没有长好,只得含恨而去,泣涕而别。

  再对比西方童话中的《野天鹅》,爱丽莎所织的外套因为自己被绑缚刑场未能完工,匆匆抛掷空中,于是解除了诅咒,十一个哥哥都恢复了人形,只可惜最后一件差了一支袖子,因此最小的哥哥还剩下半边翅膀。
  这样来说,秋月无疑是最幸运的了。违反了“定数”依然复活,反而拥有了人人羡慕的弱不禁风之美。
  经过这么多事,秋月便常常劝王生说:“你的罪过太多,应该广积阴德,多诵佛经,以表忏悔,赎轻罪过,不然的话,恐怕不能长寿啊。”
  王生素来不信佛,从此却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后来也就平安无事了。
  闯冥府,杀公差,救美人,起死身,最后花好月圆,每日看日出日落,听鸟鸣,闻花香,一场传奇落下了最完美的大幕。

  蒲公因而在故事最后说,“我想向上边建个议,定条法令,‘凡事杀了公差的,就要比一般人减轻三等罪。’因为这些家伙,没有一个不该杀的。所以能够杀掉害人的差役的,就是善良的人;即使对他们稍微苛刻一点,也不算什么残暴。何况阴间本来无法可依,如果发现恶人,上刀山,下油锅,也不算残酷。只要人们感到痛快,就是阎王所要褒奖的。要不然,难道所犯的罪,招致阴司的追究,而可以侥幸地避开灾难吗?”

  一场艳遇,原来是为了讲这样一个故事,而蒲公文末的话我等读来更可谓是心有戚戚焉。

日期:2010-02-23 23:49:03

  附录《伍秋月》原文:
  秦邮王鼎字仙湖,为人慷慨有力,广交游。年十八,未娶,妻殒。每远游,恒经岁不返。兄鼐,江北名士,友于甚笃。劝弟勿游,将为择偶。生不听,命舟抵镇江访友,友他出,因税居于逆旅阁上。江水澄波,金山在目,心甚快之。次日,友人来,请生移居,辞不去。居半月余,夜梦女郎,年可十四五,容华端妙,上床与合,既寤而遗。颇怪之,亦以为偶然。入夜,又梦之;如是三四夜。心大异,不敢息烛,身虽偃卧,惕然自警。才交睫,梦女复来,方狎,忽自惊寤,急开目,则少女如仙,俨然犹在抱也。见生醒,顿自愧怯。生虽知非人,意亦甚得,无暇问讯,直与驰骤。女若不堪,曰:“狂暴如此,无怪人不敢明告也。”生始诘之,答云:“妾伍氏秋月。先父名儒,邃于《易》数。常珍爱妾,但言不永寿,故不许字人。后十五岁果夭殁,即攒瘗阁东,令与地平,亦无冢志,惟立片石于棺侧,曰:‘女秋月,葬无冢,三十年,嫁王鼎。’今已三十年,君适至。心喜,亟欲自荐,寸心羞怯,故假之梦寐耳。”王亦喜,复求讫事。曰:“妾少须阳气,欲求复生,实不禁此风雨。后日好合无限,何必今宵。”遂起而去。次日复至,坐对笑谑,欢若平生。灭烛登床,开异生人,但女既起,则遗泄流离,沾染茵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