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13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光道:“救灾节用,当自贵近为始,辅臣议应当照行。”
  王安石道:“国用不足,乃不善理财的缘故,若徒事节流,未识开源,终属无益。”

  司马光道,“甚么叫做善理财?无非是巧妙计算,横征暴敛罢了。”
  王安石道:“不必加赋,自增国用,才算是理财好手。”
  光笑道:“天下哪有此理?天地生财,止有此数,官府多一钱,民间便少一钱。”
  简单的道理。司马光是正经过日子的人,不善于跳跃式思维。而王安石则超越常规,不按照牌理出牌。
  但是求钱心切的神宗却赞同王安石,全权委托小王办理。

  且看不讲仪表,不愿洗澡,穿衣服又脏又臭的“王变法”如何“理财”。

日期:2009-1-7 11:50:47

  王安石开始时候,先设置变法的指挥调度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变法计划多出于此。在性质上应属于财政部门,可见王变法的初衷就是搞钱。一年后,该机关被裁减,职能归并于中书省。
  王安石的新法全方位地推出-----
  关于民政方面:青苗法 免役法
  关于财政方面: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市易法
  关于军政方面:置将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法
  关于科举、教育方面:废诗赋帖经,改试经大义,创太学生三舍法,以及王安石自撰颁布的《三经新义》。
  这个“新法”一点也没涉及官僚体制方面的变动,而这恰恰是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守成已久的官僚们看见这么多名堂,惊讶不已。对那个形象一塌糊涂的“南方蛮子”肃然起敬。但是当细品其中的内容时候,如同点燃巨大的火药库。
  下文老衲将和朋友们煮酒细品。

日期:2009-1-7 16:20:28

  青苗法.
  此法指导思想是,剥夺豪强高利贷,改成由国家放贷款,相对低利息地放给农户,既解决农民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国库收入,还防止农民因还不上高利贷而被迫让豪强兼并土地。
  此办法是王安石在做知县时候,发明出来,受到百姓拥护.后来主持三司条例司时候,陕西运转司李参发现他的辖区内兵多粮食少,他就大胆做主,将官家钱借与农民,约定谷熟时候还钱,名曰青苗钱.数年之后,农民与官府各自收获丰厚.
  王相公说,这个办法不错,建议推广到老百姓中去.
  他建议将地方上的"常平仓"钱谷拨做青苗钱,一年两次地贷款给农民,利息二分.

  他再三强调,是否贷款应处于自愿,不得"抑配"(强迫借贷)。
  民间借贷月息就高达六分,所以他的年息2分应是很优惠的。
  一举数得,看起来很美。

日期:2009-1-7 16:59:52

  但是事实证明王安石做了一件大蠢事。
  他一边说不得“抑配”,一边又大力表彰放贷多的地方和官员,对发放贷款少的官员,严厉斥责,甚至降级贬窜。这就逼迫官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将贷款发放下去。你不贷款就是对新法态度有问题,就是对抗朝廷,后果很严重。
  各级官员胥吏们对此却很热心,因为可以权力寻租。你千万不要认为官员们害怕和阻挠变法改革,相反,他们最喜欢这样折腾,否则,哪里有好处可捞啊?
  实行青苗法后,各地衙门经常出现这样一幕:衣衫褴褛的农民走进官府,怯生生地说,老爷,小民想贷款。
  胥吏拿出一张表,说签字吧。

  农民道,小的不认识字。
  胥吏道,那本官给你代办。
  农民道,谢谢老爷。说着把红包递上。
  等到了还贷款时候,农民发现自己要多掏若干钱,辛苦一年,所剩无几。
  因为多了层层关节,所以必然出现层层剥皮。等到了最低层的农民手里,原本应贷10两银子,结果只剩7两。
  一年两次,一次利息2分。一年就是利息4分,再加上好处费,胥吏盘剥等,比豪强的高利贷甚至还刻薄。有的地方官府刻薄,竟然达到了35分利息。
  而且,王安石犯了个逻辑错误。

  那就是把特殊性当普通性。很多农民在种植庄稼时候,处于青黄不接,急需贷款。但是并非全体农民都需要贷款。当人家不需要,官府还必须逼迫人家贷款,到期连本带利息地还帐。
  这就相当于妓院老板把妓女硬塞到柳下惠怀里,说我不管你把她抱着坐怀不乱还是颠鸾倒凤,总之我明天要收取这女孩的出台钱---8两银子。
  农民大多没文化,也不懂得合理投资,科学理财,这笔钱到了他们手里,就像捧了一个刺猬,到时候要归还,还要多掏利息钱。这就相当于官府余外多加了一笔厚重的赋税。倒不如直接了当地说,如今国库空虚,你们小民多交点吧。
  这就是王变法的“不必加赋,自增国用”吗?
  地还是那片地,种植方法还是那样的方法,种子还是往常年的种子,也没出现杂交水稻,也没催生素,粮食产量还是往常年的产量。但是却要掏出一大笔钱来支付“贷款”,这是哪门子道理?

  当初王做知县时候,推行青苗法取得成功,说明这是个真理啊,怎么现在难道就成了谬误了吗?
  真理往前一步就未必是真理。真理是有特定条件的。
  王管理一个县,范围少,他可以照看过来。青苗法可以按照它的本意进行,不存在官员胥吏捣鬼渔利的可能。
  但他做了宰相,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想,从上到下,期间有多少关口?你凭什么保证执行 政策的官员们能像你荆国公那样执法如山?
  他低估了制度成本,交易成本。


日期:2009-1-7 17:24:24

  王安石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青苗法本意是利民,结果却成了害民,和保马法一样,成为损害民生的两大恶法。
  显然,“拗相公”太过于理想化了。而“司马牛”他们就现实的多。司马光认为,富裕的不愿意贷款,贫穷的又还不上,结果是贫穷者花光了钱逃跑了,而富裕者却被逼迫为之还帐。捣鼓来捣鼓去,穷人跑没了,富人也变成穷人。
  苏东坡认为,胥吏们利用这个机会中饱私囊,即使有法律,也制止不了他们。钱到了百姓手中,即使是良民,也可能胡乱使用。到还钱时候,官府不得不动用刑罚,麻烦事情层出不穷。
  韩琦不屑地说,百姓借一千,官府逼迫人家最后交纳一千三百,这不是官府放高利贷赚钱吗?哪里是救济穷人啊?老王您可真逗。

  大多数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动用政府资源,强迫百姓借贷。借口就是朝廷有令,尔等必须贷款。
  只有极少一部分良心未泯灭的官员公开告诉百姓:这是自愿的行为,你们可以不贷款。
  但他内心里早做好了遭受降级远放的心理准备。
  王的这棒子其实 是想打放高利贷的豪强们,结果却结结实实地敲在百姓头上,把百姓逼到反对改革变法那一派去。

日期:2009-1-8 16:23:53

  免役法,变差役制度为募役制度,故此法也称为募役法。
  此法出台背景:
  宋朝劳役多如牛毛,“衙前”(主办官务)、“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弓长”、“壮丁”(逐捕盗贼)、“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这些为公家服役,都是无报酬的,风险不少,甚至还要倒贴钱。因服役而破产、逃跑、自杀的比比皆是。很多附庸文雅者说宋朝是最理想的年代,其实那是士大夫、僧道、文人、妓女而言。

  而“命官”、“将吏”、“僧道”皆可免役。很多投机百姓或出家、或投靠前二者为奴,躲避服役。老实厚道的百姓却要承受苦难。
  此法原则:有钱出钱不出力,有力无钱要出力,禁止既不出钱又不出力。
  免役法内容:
  1.按农民家业的大小,分为等第,和田赋一样,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免役钱。
  2.凡四等以下的乡户,或六等以下的坊郭户,均可免输。
  3.以前不服役的如官吏之家、女户单丁、僧道庙观等,也要交纳半数的免役钱,称为“助役钱”

  4.免疫钱的数额视各州县的地方需用的雇值多少,按户平均分担。
  5.就平均分担的数额中,还要增收两分以备水旱欠阙,名曰免役宽剩钱。
  6.国家即利用这项新的税收,另行雇佣募役。
  这条法令相对合理。所以苏东坡、范纯仁反对其他新法,对这条却很支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